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汉朝 >  存在感不高的汉质帝刘缵,在历史上有多勇?

存在感不高的汉质帝刘缵,在历史上有多勇?

时间:2022-03-24 14:00:20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存在感不高的汉质帝刘缵,在历史上有多勇?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建康元年,公元144年,汉顺帝刘保驾崩了。

这位皇帝是一位明君,他曾经诛灭外戚势力,让东汉朝政重归天子之手。

但这位皇帝也是一位昏君,过分任用宦官,导致自己被宦官架空,成了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

宦官是中国封建帝制时代中一群很特殊的历史产物。

他们往往出身凄苦,人生经历又各有各的不幸,万般无奈下才投身宦官阵营。

这些宦官朋友们往往身残志也残,士大夫们瞧不起他们,后宫里也没有他们的容身之所,他们在深宫之中所能依靠的,只有皇帝本人。

但在汉顺帝这一朝,情况却大不相同。

宦官不用依靠皇帝,皇帝却必须时时刻刻依靠宦官。

我们知道,顺帝的皇位是通过一场武装政变得来的,在此之前,他只不过是东都洛阳城里一个无权无势的废太子。

而正是有了宦官朋友们的鼎力相助,刘保才能登上九五之尊的大位。

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当了皇帝,当然要好好感谢一下这帮拥戴自己的宦官。

对待功臣,无非送钱送礼,加官进爵这几项。

但刘保同志的感谢似乎有些过头了。

为了讨好这帮宦官们,皇帝几乎把自己权力都拱手让出去了。

大权旁落,外戚专权的时代结束了,宦官专权的时代又到来了。

东汉政坛似乎一直存在这样一个怪圈,那就是:谁都就可以拥有权力,但唯独皇帝无法拥有。

现在皇帝死了,宦官势力很快崩塌了。

原因倒也很简单,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么同样,一朝天子也是一朝宦官。

皇帝和宦官是政治势力中一对非常特殊的存在。

他们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现在,汉顺帝死了,那些曾经因为皇帝的褒奖和加封而权倾朝野的宦官们,没两天就纷纷下台了。

宦官下台了,那谁上台了呢?

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新上台的政治势力是汉顺帝的皇后,也就是她身后的梁氏外戚。

当然,皇后梁氏此时已经顺利升级为太后,成为东汉政权新一任的擅权太后。

称呼是要改一改了。

顺帝一死,皇帝生前钦定的继承人皇太子刘炳就登基了。(汉冲帝)

刘炳一岁登基,履历十分简单,《后汉书》中对这位小皇帝的记录也只有一句:冲夭未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皇帝很小,登基之后干了没两天就驾崩了,所以俺们史官对这位皇帝也不了解,以至于无从下笔,根本不知道怎么记载。

既然不知道怎么记载,那就不能胡乱记载,既然不能胡乱记载,那就老老实实记这一句话就够了。

在这里,让我们为东汉史官的专业精神点赞。

永憙元年,公元145年。

小皇帝刘炳打完酱油,驾崩了。

皇帝死的仓促,但梁太后早有准备。

对挑选继承人这件事,东汉太后们都很有经验。

太老的不要,太年轻的不要,太聪明的不要,太健康的也不能要。

反正总而言之一句话,要挑一个听话的,容易控制的。

梁太后挑来挑去,最后选中了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汉章帝刘炟的玄孙,刘缵。(即汉质帝)

年方八岁,他成为东汉王朝的第十位皇帝。

八岁,毫无疑问是一个稚嫩的年纪,所以自然而然,梁太后就支起了帘子,搞起了垂帘听政,临朝称制。

但太后是毕竟是先皇的女人,不能总是抛头露面,而想要掌控整个东汉王朝,朝堂上必须也得安插上老梁家的人。

这个人是谁呢?

梁太后的哥哥,大将军梁冀。

梁冀,字伯卓,甘肃泾川人,历任黄门侍郎、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校尉、执金吾,都是些不太重要的闲官和小官。

梁冀这个人,鸢肩豺目,意思就是他两个肩膀耸立起来像是老鹰的翅膀,眼睛则像豺狼虎豹,看人的时候横眉倒竖,非常吓人。

我们不得不佩服那些古代的史官朋友们,如此细致的容貌记录,可以说是非常敬业了。

而通过史官朋友们的记录,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梁冀同志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当然了,光凭长相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是肤浅的,我们还要了解一下梁冀的为人。

那梁冀同志每天的日常安排是怎么样的呢?

很简单,那就是:

射箭、下棋、打麻将、踢球、赌钱,逛青楼。这样一个混迹在东汉官场的纨绔子弟,因为家族得势,一朝崛起,摇身一变,居然成了权倾朝野的大人物。

梁冀有点飘了。

太后是自己的姐姐,而皇帝是个不大点的小屁孩,凡事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宦官势力一蹶不振,士大夫们也有心无力,很难和梁冀抗衡。

我们的梁冀同志就此开启了自己的擅权之路。

当皇帝的家,做皇帝的主,就差坐在皇帝的位子上发号施令了。

打击异己,党同伐异,横征暴敛,贪赃枉法。

你能想到的一个奸臣恶将能干的事儿,梁冀全都干了个遍。

大臣们一个也不敢管吗?

倒也不是,任何时代有缄口不言,明哲保身的窝囊大臣,但也同样会有仗义执言,义无反顾的忠臣良将。

太尉李固就是这样一个忠臣。

他经常和梁冀对着干,但每每总是落于下风,递上去检举揭发梁冀罪行的折子都被太后按下不表,没办法,太后和梁冀是一家人,帮亲不帮理,李固也没辙。

早朝时分,官员们齐齐跪倒,高呼万岁,但梁冀却可以立于群臣之间,不拜不跪,持剑上殿,气焰十分嚣张。

大臣们行了跪拜礼,皇帝还没等开口说话,梁冀同志就开始指手画脚起来。

狂吗?

的确挺狂的。

封建帝制时代,天威不可冒犯,君主和臣子之间在殿上只隔着短短的几步距离,但他们身份上的悬殊,却是十分巨大的。

以往,朝臣上朝,都要做好十足的准备,在天子面前,任何不经意的举动,如打喷嚏、放屁,或者制造出一些细微的声响,都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因为作为臣子,在帝王的面前,你不仅要端庄持重,更要保持绝对的服从,任何在礼仪规范内没有的内容,都有可能被视为不忠不孝。

而梁冀在朝堂之上如此的行径,足可见得,在当时,天子的权威已经落到了一个非常不堪的地步。

小皇帝刘缵虽然只有八岁,但八岁的孩子也有智商,也有自尊,也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平日里多见梁冀目中无人,视自己为无物,小皇帝便指着梁冀,说了这么一句话:

“此跋扈将军也。”——《后汉书》

小皇帝表示,梁冀这个人太嚣张了,飞扬跋扈,贼不是东西。

这句话也许是无心,也许是有意,也许只是童言无忌。

历来,史学家们对这句话多有分析,认为这句话表达了皇帝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心情,我认为,史学家们有些过分解读了。

刘缵只是八岁的孩子,这一句朝堂之上的言论,不过是一个孩子溢于言表的愤慨罢了。

小皇帝刘缵说的轻松, 但底下的大臣们听完,却替皇帝出了一把汗。

在多年宦官和外戚轮番执政的情况下,这些帝王的臣子们早已经成了畏首畏尾的哑巴,他们畏惧,他们害怕,他们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做。

但大臣们明白,此言一出,梁冀一定会对皇帝有所想法,而梁冀的想法,很有可能就是皇帝的杀身之祸。

我们的梁冀同志平时脾气很大,私底下经常打骂大臣,动不动就搞政治清洗,人也杀了不少。

换做平时在中宫,刘缵敢这么说自己,早就一嘴巴子抽过去了,但现在是早朝时节,文武百官都在底下看着呢,众目睽睽,皇帝年纪小,不要面子,自己作为大将军,还要保留几分脸面。

所以梁冀不动声色,面对皇帝的斥责,一句话也没有说。

但退朝之后,一个计划立刻在梁冀的心里成形了。

他打算除掉刘缵,另立新君。

理由有两点,分为于私和于公。

于私当然是因为皇帝在朝堂之上公然羞辱自己,搞得自己很没面子。

而于公,则是因为梁冀敏锐的意识到汉质帝刘缵实在是一个不一般的孩子,假日时日,让他长大成人,恐怕会对梁氏外戚的统治构成威胁。

那梁冀打算怎样除掉小皇帝呢?

对只手遮天的梁冀来说,很容易。

他安排亲信,在刘缵日常使用的煮饼中下毒,皇帝吃了有毒的饼,腹痛难忍,连忙召太尉李固进宫。

这位年仅八岁的皇帝似乎也已经预见了自己的结局。

他叫来太尉李固,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刚刚吃了一张煮饼,腹痛难忍,如果现在喝水,还有可能活下来。

是啊,他是一个帝王,可他也只是一个孩子,无论是谁,都没有权力夺走他的生命。

也许在这时,只要喝一口水,他就可以活下来。

但当时梁冀也在旁边,以喝水会引起呕吐为由,始终没有给刘缵喂水。

不过多时,刘缵毒发身亡,驾崩于东都洛阳皇宫。

皇帝死了。

仅仅因为一句脱口而出的斥责。

而这句话,本应该是从那些跪拜在梁冀脚下,世食汉禄,世受君恩的大臣们嘴里说出来的。

七尺男儿汉,尽作妇人态。

一个八岁的少年天子,却用生命为代价,发出了最后的呐喊。

这是一代帝王的呐喊,也是整个东汉王朝最后的吼声。

人物: 刘缵 刘保 分享 上一篇: 汉朝的第一美人是谁 前半生开挂后半生遭殃 下一篇: 东汉末年董卓谋士李儒简介:曾奉命入宫毒死少帝刘辩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