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非常有名,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将和氏璧完好带回赵国。后世对蔺相如称赞有加,但很少有人知道此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实际上,秦昭王放蔺相如回国是给足了面子,这跟当时秦国采取的策略有关。实际上,赵国此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不仅损失将领,还丢了城池。蔺相如的确有才,没让赵王受辱,但秦昭王也不是好惹的对象,这点恐怕是很多人所忽略的。
1、蔺相如临危受命
时过境迁,到了战国时代,原本属于楚国的和氏璧几经辗转落到了赵惠文王手中,但此时和氏璧的盛名在外,不少人都觊觎这块宝玉,秦昭王就是其中之一。秦昭王打听到了和氏璧的下落,心中盘算了一番,派出使者出使赵国,提出用秦赵边境的15座城池换来玉璧。赵惠文王听闻虽然高兴,但深知秦人乃虎狼之师,不能轻易相信,于是找到老将军廉颇商议。廉颇也认为给秦国玉璧很可能秦王会失信,可不给又会落下把柄,恐惹秦国不满。
就在这时,有人提议派出一名能说会道的使者到秦国,看看秦王的真实意思,这样面子上也过得去。几经周折,缪贤手下的门客蔺相如被选中,因为他是当时出名的智谋之士,而且能言善辩,临机应变的能力非常出色。就这样,蔺相如奉赵惠文王的命令怀揣和氏璧去了秦国。
2、完璧归赵
秦昭王看到蔺相如带来的和氏璧十分欣喜,把玩在手中迟迟不愿归还,蔺相如看到秦王绝口不提城市的事情,于是借口说玉璧有一个地方有瑕疵,要指给秦王,把和氏璧重新拿回。得到和氏璧后,蔺相如立刻面色一改,和秦昭王理论了起来,并且说秦王如果不信守约定,哪怕是当场将玉璧击碎也不会拱手相让。秦昭王担心玉璧有闪失,就跟蔺相如道了歉,还命令拿来地图标注割让的城池。
不过秦昭王的这个做法并没有打消蔺相如的疑虑,于是找到理由先行回到了驿馆,连夜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一般来,说到这里,我们熟知的“完璧归赵”故事就结束了,蔺相如功成名就后似乎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此后,赵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3、赵国代价惨重
蔺相如把和氏璧偷偷送回赵国,秦昭王并没有因此震怒,自己没得到玉璧,再去惹怒赵国显然得不偿失,他不仅没有追究蔺相如,还把赵国一行人安全地送回国。蔺相如完璧归赵一时间名动全国,还因功成为了上大夫。但另一方面,秦昭王没有得到赵国送来的玉璧,不怒反而彰显了无比的大度,立刻令赵国陷入到失信天下的窘境之中,秦国摇身一变成为了“受害者”。
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秦国历经六世君王不断奋发图强,为的就是完成东出统一中原的大志,而秦昭王就是这六位杰出秦王中的一位。也就是说他本身并非是昏庸无能的君主,反而目光长远颇有作为。秦昭王随后采用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并且启用名将白起做秦军主帅,率领秦军攻击赵国,赵王虽然倾全国之兵抵抗让秦军退回,但也损失了2万将士,还丢失了数座城池,可谓得不偿失。
后世有专家学者就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件事进行了分析,认为当时蔺相如之所以能够成功做到一点,幸运和他的个人能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关键的是在秦昭王心中,早就想好了这一步步该怎么走下去,他是站在上帝的视角在看蔺相如表演,并且最后按照自己的意愿将其送回国,这就是秦昭王的智慧。
秦昭王是秦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发动了长平之战大破赵国主力,从此赵国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的能力。并且他还一举灭亡了苟延残喘的东周,让秦国的威名远播天下。在他的治理下,原本不具备争霸天下的秦国开始国富民安,军事强劲,成为天下诸侯不敢小觑的国家,也为此后嬴政东出灭亡六国统一中原奠定了完美的基础。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大家,人在外,有些事情不要只看表面,更不能自以为是,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的!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频繁而激烈,其中秦灭赵国之战尤为惨烈,不仅改变了战国七雄的格局,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战争背景与起因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
商鞅 2025-04-24 齐桓公与蔡桓公:历史称谓背后的身份迷雾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物因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多样的记载方式,常常出现称谓混淆的情况,齐桓公与蔡桓公便是典型例子。二者看似是不同的人,实则存在着紧密关联,这一称谓现...
齐桓公 2025-04-23 齐桓公葵丘会盟:霸业巅峰与时代变革的缩影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今河南民权县城东17公里等地说法不一)召集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相会结盟,史称葵丘会盟。这场盛会意义非凡,不仅标志着齐桓公霸业...
齐桓公 2025-04-23 齐桓公:从霸业巅峰到饿死宫中的悲剧落幕齐桓公,本名吕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在位期间推行改革,使齐国逐渐强盛,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然而,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霸...
齐桓公 2025-04-22 河西:卫鞅收复之战的辉煌与意义在战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河西之地的归属犹如一颗关键的棋子,牵动着各国的战略布局。而卫鞅(商鞅)收复河西之战,无疑是这一历史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对秦国的发展...
商鞅 2025-04-22 一诺千金:季布以信立世的千年回响核心论断:一诺千金源自秦末楚人季布“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的民间谚语,其典故通过《史记》记载流传至今。这一成语不仅承载着古人对诚信的极致推崇,更揭示了“信义”...
季布 2025-04-21 孟尝君三典故:智谋、仁政与全局观的千古映照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人才辈出,孟尝君田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才能,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门客众多,礼贤下士,其诸多事迹被后世传颂,其中“鸡鸣狗盗...
孟尝君 田文 2025-04-16 有子:孔门贤哲,仁道传承者在春秋战国那个思想激荡、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及其弟子们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华夏文化的天空。有子,这位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虽在历史长河中声名不如颜回、子路等弟子那般显...
颜回 孔子 2025-04-15 项橐:春秋神童,智慧之光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非凡的才华和独特的经历,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项橐,这位春秋时期的神童,便是其中之一。他以七岁之龄,智难孔子,被后世尊为“圣公”,...
孔子 2025-04-14 存邢救卫:齐桓公春秋霸业的辉煌篇章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事件因其深远的意义而被铭记。其中,“存邢救卫”便是春秋时期齐桓公霸业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齐桓公的雄才大略,也深刻影响了当时...
齐桓公 2025-04-1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