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在位五十四年,功绩甚多。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为王皇后。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武帝的掌权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先做乖宝宝,暗中培植自己的亲信。
等到他熬死自己的奶奶之后,马上清理掉那些前朝老臣,换上自己的亲信,然后开始改变国家执政思想,并且在对外战争当中连年胜利,最终确立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个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其中发生的事情,却很多很多。
公元前141年,随着汉景帝驾崩,刚刚举行冠礼不到十天的刘彻,被推上了皇位,成了汉朝的第七位皇帝。这一年,刘彻仅仅只有十六岁。
早在刘彻正式登基之前,刘彻已经做了八年的太子。所以,对于刘彻皇位的合法性,大家没有任何质疑。但同时,因为刘彻即位的时候,实在是太过年少,资历又比较浅,实在难以让大家信服。所以,作为刘彻奶奶的窦太后,就开始站出来主持大局。以太后的身份,帮助刘彻掌控朝政。
这位窦太后,那可是一个真正的猛人。窦太后早年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宫女,还曾经服侍过那位吕后。后来,在吕后的身边待了几年之后,当时年轻的窦姑娘,被派到了山西地区,服侍当时的代王刘恒。
再之后,窦姑娘很快得到了刘恒的宠爱,并且给刘恒生了几个孩子。又过了几年之后,随着吕后去世,西汉功臣们发动了政变,然后拥立刘恒做了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汉文帝。因为刘恒的正妻早逝,也没留下一个儿子。所以,汉文帝登基之后,窦氏的儿子就被立为了太子。窦氏也母以子贵,成了汉朝的皇后。
又过了二十多年以后,随着汉文帝驾崩,窦氏的儿子顺利登基,这就是汉景帝。汉景帝登基之后,窦氏也就顺理成章,成了太后。汉景帝在位十三年后,最终因病去世。而汉景帝去世后,其子刘彻登基,窦氏也就再进一步,成了太皇太后。
此时的窦太后,不管是个人威望,还是家族权势,都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而汉武帝刚刚登基的时候,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位强势祖母。
汉武帝登基以后,按照窦太后的要求,所有的朝政大事,都需要奏请后宫。也就是说,刘彻虽然是皇帝,但是在朝堂大事上,根本没有决策权。窦太后虽然没有临朝称制,但所有朝堂大事,刘彻都需要询问过她的意见之后,才能做出决定。这种形式,其实也和临朝称制无异了。
对此,年轻气盛的汉武帝,自然不愿意接受。所以,就在登基仪式结束后不久,汉武帝便做出了一系列人事变更。比如,罢免前朝丞相卫绾,改任窦婴为丞相;罢免前朝御史大夫直不疑,改任赵绾为御史大夫;同时升任田蚡为太尉,王臧为郎中令。
除此之外,汉武帝还正式下诏,从全国范围内征召‘直言敢谏之士’,并且对这些人加以重用,培植自己的班底。强行命令藩王去封国就藩,削弱老派势力在京城的力量。鼓励大家揭发刘家和窦家的不法行为,削弱这些阻挠他的力量,树立自己的威信……
汉武帝的这些举动,后世史称建元新政。在这场新政当中,汉武帝不但培养了很多听命于他的人才,同时也展现出了自己的魄力。
但是,随着汉武帝做出的改变越来越多,一直隐居幕后的窦太后,却开始站出来阻挠汉武帝的改革。
在很多文艺作品当中,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情节:皇帝想要积极改革,代表了革新的思想。而太后则往往会站出来阻挠,代表了老派的利益。在这类文艺作品当中,代表老派利益的太后,往往扮演的是反面角色。
但实际上,历史上真正类似这样的争斗,其实并没有正义和非正义,只不过是双方的思想不同,所以看待一件事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而窦太后和汉武帝的冲突,其实正是来源于此。
作为一个生于西汉初年的老人,窦太后深受黄老思想的熏陶。因为从刘邦建国开国,一直到汉景帝去世,汉朝都是在执行‘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而新即位的汉武帝,却更加倾向于统一的儒家思想。
所以,在窦太后看来,刘彻的这些改变,会把汉朝彻底带向未知的危险。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奶奶看待孙子的一些举动,觉得孙子完全实在胡闹,自然要阻止。窦太后会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她在阻止孙子,毁掉自己丈夫和儿子留下了的家业。
而从刘彻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奶奶,无疑是他改革最大的绊脚石。
对此,汉武帝一直心知肚明,所以之前的改革手段,刘彻也一直用得非常巧妙。比如之前撤换官员的过程当中,换上去的丞相窦婴,就是窦太后的侄子。而太尉田蚡,则是刘彻的舅舅。但同时,这些人又和窦太后的政见不太一样,他们更倾向于儒家思想。
这些复杂的人事关系,既保证了那些守旧老派,不会剧烈反弹。同时也保证了刘彻可以快速掌握朝政大权,成为一个手握实权的皇帝。
很难想象,做出这么多复杂改变的刘彻,当时只有16岁而已。
客观来说,刘彻的这番改革,其实已经非常巧妙。但是,窦太后也不是白给的,面对孙子的改变,窦太后也在等待一个机会,阻止孙子的‘胡作非为’。
不久之后,这个机会来了。
随着刘彻大刀阔斧的改革,那些老派人士,纷纷跑到窦太后面前去哭诉。而窦太后也开始利用‘奏请后宫’的特权,阻止刘彻做出一系列的改变。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御史大夫赵绾主动上奏,提出要废黜‘奏请后宫’的制度。以后刘彻处理朝政,无需再向后宫禀告。
这一下,双方的矛盾,被彻底激化了。
要知道,之前双方的争斗,还仅仅只限于台面之下的暗斗,并不涉及汉武帝和窦太后本人。但赵绾的这个做法,却等于是将汉武帝和窦太后直接推到了对立面。对此,窦太后自然不愿束手就擒,直接联合那些老派,向汉武帝施压。同时还命令下面的官员,查探赵绾和王臧的不法行为。
赵绾和王臧两人,都是汉武帝的老师,同时也是汉武帝身后最坚定的支持者。所以,一旦这两人倒台,那汉武帝苦心经营的朝堂力量,瞬间就会土崩瓦解。偏偏这俩人又确实不太干净,以往确实也做过一些不合法的事情。所以最终,两人被同时免官后处死,而窦婴和田蚡两人,也被全部免官。接替他们位置的,全都是那些支持黄老思想的老派人物。
就这样,汉武帝登基之初,所进行的建元新政,最后以失败告终。
经过这件事之后,汉武帝开始思考,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为什么自己努力改革,最后却仍是以失败告终呢?
经过仔细的思考后,汉武帝最终明白,真正阻挡自己的绊脚石,其实并不是自己的奶奶,甚至不是那些老派人物。这些人,其实也支持他做皇帝,甚至可以为他慷慨赴死。他真正的敌人,其实是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的黄老思想。
如果汉武帝想要进行改革,势必会触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当一个改革,站在了多数派面前的时候,这样的改革和新政,注定会失败。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汉武帝开始改变自己的思路。自此之后,汉武帝开始装作无心改革,以此来麻痹那些老派力量。建元新政失败之后,汉武帝装作沉迷于狩猎和微服私访。此时的汉武帝,经常在闲暇的时候,换上百姓的衣服,以平阳侯的身份外出,微服私访。
在很多影视剧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康熙皇帝微服私访,匡扶正义。但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康熙皇帝,好像还真没有过类似的行动。反倒是汉武帝,真的有过类似的行为。
至于为什么以平阳侯的身份外出,这事其实比较简单。因为平阳侯是汉初功臣曹参的后裔,此时又娶了刘彻的姐姐,算是刘彻的铁杆支持者。所以,一旦刘彻的微服私访行动暴露,真正的平阳侯,也能帮忙打掩护。
经过刘彻的掩饰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刘彻已经放弃了改革,逐渐放松了警惕。但在此期间,刘彻却一直按照在一些要害位置上,安插自己的人手。并且派遣一些心腹,为日后对外开拓做准备。比如张骞通西域,严柱征讨闽越等事件,都是发生在这几年当中。
此时的刘彻,其实一直在等一个特殊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就是窦太后去世。
作为老派势力的领袖,窦太后的身份,实在是太过特殊。只要窦太后在世,刘彻就不可能完全绕开这座大山。但同时,一旦窦太后去世,刘彻面对的阻力,将会瞬间骤减。所以,此时的刘彻,最好的选择,就是等待窦太后去世,等待那个最合适的时机。
数年之后,到了公元前135年,已经登基数年之久的刘彻,终于等来了这个特殊的时机。这一年五月,窦太后病重去世了。对于这位祖母,刘彻的感情可以说是极为复杂。一方面,窦太后确实阻碍了他的改革新政,对他百般阻挠。但另一方面,窦太后又是他做皇帝最坚定的支持者,更是他的奶奶。
所以,窦太后去世之后,刘彻为她举行了最盛大的葬礼,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哀思。但同时,从窦太后去世那天开始,刘彻便已经着手重启自己的改革。
首先,刘彻以治丧不力为由,罢免了窦太后任命的宰相,以及其他几位重臣,换上了自己的人手。然后,刘彻又开始着手削弱窦家的力量,并且借‘灌夫骂座’一事,处死了窦婴,大大削弱了窦家的力量。
此外,刘彻还大力提拔了许多出身底层的官员,并且重用自己宠爱的卫子夫的家族,提拔了卫青等人。
经过刘彻这番操作之后,他已经可以完全控制整个朝堂,再也没人能够阻碍他的改革了。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还是有很多老派,对刘彻进行掣肘。虽然没了窦太后领头,但窦太后的女儿,刘彻的丈母娘,馆陶长公主,却逐渐成了这些老派的领袖,开始对刘彻施加各种影响。
对此,刘彻也没有惯着,后来直接废了陈阿娇,也就是馆陶长公主女儿的皇后之位,改立卫子夫为皇后,同时,刘彻还大力打压那些守旧的官员,并且开始一步步削弱那些诸侯王势力。等到刘彻手中的力量足够之后,刘彻又采取了主父偃的策略,开始执行推恩令,彻底分化瓦解了那些诸侯国的力量。
除了对内进行各种改革之外,刘彻还主动开启了对外战争。在接下来的15年时间里,汉军从马邑之战开始,多次痛击匈奴。
在此期间,汉朝在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等几次关键战役当中,接连取得胜利,最终将匈奴打得只能龟缩于漠北。对外战争的胜利,也让汉武帝的个人威信,达到了一个至高的地步。
这就是汉武帝通往权力之巅的整个过程。
在中国历史上,平阳公主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她不仅身份尊贵,是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娡之女,汉武帝刘彻的同母姐,而且一生经历了三段婚姻,最终选择了与卫青合葬...
王娡 刘彻 2025-03-28 晚年汉武帝:糊涂荒唐背后的深层原因探析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文治武功著称于世,开创了汉武盛世。然而,晚年的汉武帝却逐渐显露出糊涂荒唐的一面,这不禁让人扼腕叹息。那么,究竟是什么...
刘彻 2025-03-19 刘彻立刘弗陵为太子:背后的深思熟虑与期望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皇位的继承一直是关乎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议题。汉武帝刘彻,作为西汉时期一位杰出的君主,他在选择继承人时自然也是慎之又慎。最终,刘彻选择了年仅数...
刘弗陵 刘彻 2025-03-19 汉武帝刘彻的用人策略:广纳贤才,唯才是举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和卓越的政治智慧著称于世。他在位期间,不仅开创了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还在用人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策略和眼光。汉武帝的用人策...
刘彻 2025-03-19 汉武帝刘彻:对后世深远影响的杰出帝王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以其雄才大略、改革创新、军事扩张和文化繁荣,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一、政治改革与中央集权的加强汉武帝...
刘彻 2025-03-19 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未曾言悔的复杂情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与皇后卫子夫的故事是一段令人唏嘘的传奇。卫子夫,这位从歌姬到皇后的传奇女子,最终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关于汉武帝是...
卫子夫 刘彻 2025-03-19 汉武帝刘彻登基称帝之谜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帝王,他的统治时期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汉武盛世”。然而,刘彻能够登基称帝,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
刘彻 2025-03-19 没有她,汉武帝或步隋炀帝后尘?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与隋炀帝杨广常常被相提并论,但他们的历史评价却大相径庭。汉武帝被誉为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而隋炀帝则被视为暴虐无道的亡国之君。然而,...
杨广 刘彻 2025-03-18 富二代汉武帝:如何智慧利用“家产”开创盛世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和开创精神,被誉为“千古一帝”。作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富二代”,汉武帝不仅继承了先辈积累的丰厚“家产”,更以其卓越的...
刘彻 2025-03-10 田蚡:汉武帝舅舅的权谋人生与悲剧结局田蚡,作为汉武帝刘彻的亲舅舅,其一生充满了权谋、贪婪与骄纵。他从一个落魄贵族的子弟,凭借着姐姐的宠爱和自己的心机,一步步攀上权力的巅峰,最终却又因自己的贪婪和骄...
刘彻 2025-03-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