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在战国七雄中,早期的存在感并不强,直到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赵国才慢慢崛起成为能和秦国抗衡的强国。当然,胡服骑射的故事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但赵国能崛起不光是因为进行了军事上的改革,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改革,钱会直接影响一支军队的实力。当时的邯郸城算得上最为繁华的一个城市,那赵国在经济方面到底有哪些高招呢?赵国强极一时,但他本身也存在一些先天不足。
赵国从三家分晋时就明显营养不良,先天性不足。这里主要是地理位置的原因。赵国分到的是山西中北部和河北平原。而山西部分大多是山地,河北大多是苦寒之地。
所以赵国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有限,肥沃之地更是少之又少。这也就带来了粮食和人口问题。赵国的人口是七雄中最少的,它的兵员难以得到大规模的补充。而粮食生产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基本,不仅是维护和平时期的利器,也是战争年代的重要砝码。
赵国复杂的地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外敌,但也带来了粮食运输问题。在战国那个年代,运输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赵国在和秦国打长平之战时,运输粮食的缺点立马暴露。赵国想要跨过上党天险,更加艰难。
赵国命运多舛,生产粮食不足,又频繁遭遇连年灾荒,所以大多要进口粮食,主要从齐国、燕国等产粮大国进口。没有发达的农业,充足的粮食,赵国根本无法持久称霸,更别提跋山涉水去灭秦国了。后期更是发生了大地震,连年灾荒。又与齐国、燕国结成死敌,得到不到支援。纵然李牧将军还在,赵国内部也将分崩离析,也许投降是最好的结果。
赵国在农业上不行,但另外开辟发财之路-那就是大力发展工商业,赵国都城邯郸一度成为当时天下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吕不韦就是在这里看到的异人,发出了“此奇货可居也”的感叹。
赵国摒弃了以农为本,工商并举的生态经济,而是走上了以商为本的道路。这不仅使赵国在农业上继续落后,而且粮食要严重依赖进口。商业上讲究流通,一旦与周边国家闹翻,关闭了贸易市场,对于赵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北方千里的边境贸易和畜牧业收入都花在了代郡的军队上,邯郸的贸易、冶金业成为了赵国的支柱性产业。
赵国对外扩张可以解决资源短缺和国内矛盾,于是先后瞄上了草原、齐国、燕国。但它的扩张终究到了瓶颈期,尤其到了后期周边都是敌人。草原上是宿敌,秦国切断了赵国联系韩魏的通道。燕、齐都是秦国的盟友,在这种情况下,光经济封锁就能让赵国万劫不复。
赵国虽然在赵武灵王时期人才济济,但因为沙丘之变,赵国流失了一波重要的人才。到了赵惠文王时期,赵国成为东方最强大的国家。文有平原君、蔺相如,武有廉颇、赵奢,又引进了乐毅、田单等一时名将,可以说赵国有着丰富的人才。
但历代赵王都有毛病,就是任用人才以宗室为主,国内次之,国外排到最后。长平之战,赵国动用全国之力,但赵王不放心领兵的廉颇,秦国散布流言说廉颇要投降了,立马把宗室赵括派到前线替代。而外国人乐毅、田单不在考虑范围内,将国运和兵力赌在外国人的手里实在不放心。
赵王两次中反间计,也说明了最后三代赵王对统兵之将的猜忌。比如赵王迁上台,把廉颇的兵权解了,廉颇被赶到楚国客死他乡。最后秦赵决战关头,又把李牧等人撤职杀害,无疑自毁长城。任用奸佞郭开,充分暴露了任人唯亲的短板。
从赵惠文王的黄金二十年,再到长平邯郸之战,赵国称霸的落幕,赵国后期也出现了人才储备不足。国内没有优秀的治政人才,武将也只有李牧将军能堪大任。政治黑暗,朝堂乌烟瘴气,又有秦国间谍的渗透,国焉能不亡?
赵国和魏、韩一样,也是一个四战之地。北面有燕国和游牧部落,南面有齐国、中山国,西面与魏国、韩国接壤。赵国立国百年都是在战火中度过,当别人称王称霸的时候,它只敢称侯。
虽然后期称霸,但终究会受到周边国家的联手打压。长平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韩国首先撤出上党,六国坐等看着这场好戏,巴不得两败俱伤。
虽然燕赵有着百年良好关系,但君王不是一直这么想的,燕国也想吃掉赵国。比如长平之战的九年后,燕王喜就亲自率领全国之力意图灭赵。虽然失败了,但打破了燕赵两国的和平,从此赵国又多了个烦恼。后期的燕赵战争拖垮了赵国恢复的元气。
虽然赵武灵王开辟了千里国土,但大多是荒无人烟的草原。由于纵深过长,又与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因此要在代郡驻扎第二军团,无疑将赵国军力分流。灭国之战,赵王也不管北方了,直接调集李牧本部南下,赌上最后的实力。
而三晋联盟向来是魏国领衔,而这时魏国衰落,赵国强盛。以前魏国一直欺凌赵国,现在反过来了,魏国心理不舒服,巴不得赵国赶紧被秦国打残。韩国简直是最典型的墙头草,到了后期直接向秦国称臣。赵国也别指望三晋的力量了。就算赵国想进军秦国,也得向魏国、韩国借路,魏韩就算答应,也会暗地里下黑手。
合纵联盟自打五国攻齐后,就不复存在,一直到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才恢复,中间有40年没有合作过了。合纵向来是各怀鬼胎,前面三次大多以失败告终,这些大家都心知肚明。齐国彻底退出,楚国和秦国大多是姻亲和联盟关系,燕国没有直接利益冲突。因此,合纵联盟向来是楚燕呐喊,韩赵魏出力。
赵国如果和其他五国组成联军进攻秦国,那么它失败的概率远高于单独作战。而它如果单独作战,国内空虚,劳师远征,运输能力和国家资本又不足,注定会失败。
因此,即使是赵国最强盛的时期,也不敢主动攻秦,巴不得秦国不来打它就谢天谢地了。而赵国也一只会出动小股部队南下侵齐,北上草原。
在中国古代,有四位美男以其出众的容貌和才华闻名于世,他们分别是潘安、宋玉、兰陵王高长恭和卫玠。这四位美男不仅外貌俊朗,更在文学、军事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然而,...
潘安 宋玉 2025-02-26 古代四大美男及其悲凉结局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有四大美女流传千古,同样也有四大美男以其非凡的容貌与才华,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对象。这四位美男子分别是潘安、兰陵王高长恭、宋玉和卫玠。他...
潘安 宋玉 2025-02-25 晋武帝司马炎:历史低调与评价分化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晋武帝司马炎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其存在感似乎并不如其他开国君主那般显赫。这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而古人对他的评价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一、...
晋武帝 2025-02-21 晋惠帝“何不食肉糜”:无知背后的时代悲剧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晋惠帝司马衷因其“何不食肉糜”的典故而被后世广泛铭记,这一事件常被用来讽刺那些脱离实际、对民间疾苦无知的统治者。然而,晋惠帝真的傻吗?一...
司马衷 2025-02-17 晋惠帝“何不食肉糜”背后的历史审视在中国历史上,晋惠帝司马衷因其一句“何不食肉糜”而被后世广泛讥讽为愚蠢无知。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这段历史时,会发现事情远非如此简单。一、晋惠帝司马衷的成长背景司...
司马衷 2025-02-15 慕容垂不杀苻坚的复杂考量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往往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其中,慕容垂与苻坚之间的故事尤为引人入胜。慕容垂,作为鲜卑慕容部落的杰出领袖,其一生波澜壮...
苻坚 慕容垂 2025-02-08 谢安:被誉为江左风流宰相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东晋时期的谢安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非凡的智慧和洒脱不羁的风度,被誉为“江左风流宰相”。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运筹帷幄,...
谢安 2025-02-08 一代奇后羊献容:跨越两朝的皇后传奇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皇后,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历经坎坷却最终涅槃重生。她,就是西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同时也是前赵末帝刘曜的皇后——羊献容...
司马衷 2025-01-18 司马衷:被误解的“白痴皇帝”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西晋的第二位皇帝司马衷因其一些看似愚蠢的行为,如“何不食肉糜”的言论,而被后世贴上了“白痴皇帝”的标签。然而,通过深入探究历史资料,我们...
司马衷 2025-01-18 历史上的贾南风:西晋时期的权力女性在中国历史上,贾南风以其独特的地位和复杂的人生经历,成为了西晋时期不可忽视的人物。作为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不仅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还因其专横暴虐和...
贾南风 司马衷 2025-01-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