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的二十多年统治,就在这一日日抱怨、迷惑、痛苦、尴尬中过去了。二十多年间,虽然经常心灰意懒, 但是他从来没有放松过权柄,一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不倦地处理政务。其实,这种勤奋已经成了一种惯性,成了一种“懒惰”着的勤奋。他弄不明白为什么他越努 力,形势就越糟。
他不明白他已经在中国历史上找遍了所有药方,为什么还是不见效。越到后来,皇帝越对扭转社会大势丧失了信心,他已经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 钟。表面上,他一天到晚,一刻也不休息。实际上,他已经习惯于不动脑子,让祖宗为自己动脑子。“体皇考之心为心,本皇考之治为治。”只要祖宗说过或做过 的,他都依样画葫芦地执行贯彻。
到了晚年,他的“守成”“法祖”已经升华到如此高度,那就是每天都死按“实录”办事。嘉庆二十年 (1815年),礼亲王昭琏因小事将其属下人等禁押在王府之内,严刑拷打,手段非常残酷。皇帝闻知十分生气,判昭琏革去王爵,圈禁两年。
嘉庆二十一年 (1816年)六月,皇帝早起恭阅康熙“实录”,看到内有平郡王纳尔图打死无罪人又折二人手足一事,当时康熙的处理方案是革去王爵,免其监禁。礼亲王案远较之平郡王案轻,于是皇帝当日下旨,改变前判,“敬承家法”,将昭琏释放。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十月十九日,宫内文颖馆失火。火势不大,内宫太监鉴于天理教血染紫禁城的教训,怕引来坏人混入宫中,没有开宫门命护兵入内救火,而是由太监们亲自扑灭。按理说这事处理得不能算错。
可是嘉庆皇帝在八天之后读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九月“实录”,内载乾隆帝规定,凡宫内园庭遇失火等意外之事,即行开门放外边人等进内扑灭。于是皇帝根据这一记载,以违背乾隆指示为由,下旨处罚有关官员。正是在这种不论时间地点一律按“实录”办事的原则下,大清朝一天天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沉沦,皇帝也在迷茫中一天天老去。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孔子后人、第七十三代衍圣公进京面圣,回来后把皇帝的谈话一丝不苟地记载下来,使我们得以直击这位皇帝晚年的精神面貌。皇 帝一见面就说:“我想到曲阜去,不能,你知道不?山东的水都过了临清了,这个怎么好,真没法。圣庙新修的,我等到七八年后去,又残旧了,怎么了?”
过几天 辞行,皇帝又旧事重提,絮絮叨叨地说:“我登基已是二十四年,总不能去(祭孔),是缺个大典。我从前虽然随着高宗(乾隆皇帝)去过两回,到底不算。我到你那里去容易,就是路上难,水路吧亦难走,旱路吧亦难走……你看河上水这么大,山东民情亦不好,到底怎么好?弄得真没法,了不得!”
一口一句“真没法”“怎么好”“怎么了”“了不得”,似乎已经成了皇帝的口头语,焦头烂额之态毕显。帝王生涯现在对他来说,简直是一种刑罚。在撒手而去 的时候,他的最后一丝意识也许不是留恋,而是轻松。从亲政初期的伟大,到谢幕时的尴尬,嘉庆的滑落曲线如此令人叹息。
在全面盘点嘉庆皇帝的统治时,历史书 给出的词汇是“嘉庆中衰”,他二十多年的统治,前面连着“康乾盛世”,紧接其后的,则是“鸦片战争”。
正是在嘉庆皇帝的统治下,大清王朝完成了走向万劫不 复的衰败的关键几步:腐败之癌由乾隆晚期侵蚀到国家肌体的几个重要器官,演变成了嘉庆晚期的沦肌浃髓,全面扩散。国困民贫交织在一起,大清帝国已经被掏空了精华,成了风中之烛,所以在他之后,昔日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才那么容易地沦为任人宰割的对象。
这个辛苦了一辈子的皇帝,后来是作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进入了历史。失败的原因,是一直标榜“法祖”的嘉庆,在最核心的地方背离了祖先的传统。清朝历代雄才大略的帝王一以贯之的特点,一是“现实精神”,二是超凡勇气。皇太极说过:“凡事莫贵于务实。”
雍正皇帝也说:“本朝龙兴关外,统一天下,所依靠的,唯有‘实行’与‘武略’耳。我族并不崇尚虚文粉饰,而采取的举措,都符合古来圣帝明王之经验,并无稍有不及之处。由此可知,实行胜于虚文也。”从努尔哈赤到多尔衮, 正是因为他们头脑不受束缚,一切判断从现实出发,因势利导,灵活实用,才成功地从东北走到了北京。
从康熙到乾隆,也正是在现实精神的指导下,才出现了连续 百余年间多次不拘定势的政治创新,生机勃勃、充满进取精神的政治态势,不断生长、修正、完善的制度演变,才导致了康乾盛世的诞生。他们高举“法祖”之旗, 法的正是祖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宏大气魄。
恰恰是从高喊守成的嘉庆开始,清朝皇帝丢 掉了祖先的精神内核。对失败的恐惧,已经注定嘉庆是个失败的皇帝。因为一个没有缺点的人,注定是平庸的人。一个不敢承担任何风险的统治者,注定不能成大事。
在这“千年不遇之变局”前,要想挽救大清朝,最关键的不是勤奋,不是仁爱,也不是节俭,而是眼光、观念和勇气。可惜,嘉庆皇帝缺乏的,就是这样一双能 发现问题的眼睛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大清王朝的不幸,就在于需要伟大人物的时候,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却是一个平庸的好人。
在中国清朝历史上,嘉庆帝是一位承上启下的重要君主,他的生平事迹和逝世原因都充满了传奇色彩。特别是关于他逝世的传言,民间流传着“被雷劈死”的说法,这一说法不仅离奇...
嘉庆怎么死的 启 2025-03-10 嘉庆皇帝:魏璎珞的第十五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清朝的嘉庆皇帝以其独特的统治时期和性格特征而著称。而作为嘉庆皇帝的生母,魏璎珞(即历史上的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同样在清朝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
嘉庆怎么死的 孝仪纯皇后 2025-03-04 同母不同命:乾隆对嘉庆与永璘的迥异态度在清朝乾隆年间,令妃(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生育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十五阿哥永琰(后来的嘉庆帝)和十七阿哥永璘。尽管这两位皇子同为令妃所生,但乾隆对他们的态度却截然不...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3-01 嘉庆传位道光:背后的考量与无奈在中国清朝历史上,嘉庆皇帝将皇位传给道光皇帝的决定,一直为后人所关注。这一决定背后,既有嘉庆皇帝对道光个人品质的认可,也有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考量。一、道光帝的...
嘉庆怎么死的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03-01 乾隆帝退位后的生活与影响乾隆帝,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在位六十年后,他于嘉庆元年(1796年)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即嘉庆帝,自...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3-01 和珅被赐死背后的真正原因: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和珅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以巨额的贪污和权势的显赫而臭名昭著,然而,和珅被嘉庆帝赐死的真正原因,却并非仅仅因为他贪污,而是更深层次...
嘉庆怎么死的 和珅 2025-02-25 嘉庆帝的帝王心术:十日逼死和珅在中国清朝历史上,嘉庆帝与和珅的故事充满了权谋与智斗。嘉庆帝,名爱新觉罗·颙琰,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后来继承大统,成为清朝的第七位皇帝。和珅,则是乾隆时期的权臣...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2-07 嘉庆皇帝:威信缺失的背后原因探析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嘉庆皇帝作为乾隆帝的继承者,承载着延续盛世、重振朝纲的重任。然而,与乾隆帝的威严与权威相比,嘉庆皇帝却未能树立起相应的威信,这一现象引发了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2-07 乾隆择储之谜:为何嘉庆成为最终继承人在中国古代皇室中,继承人的选择历来备受瞩目,而清朝乾隆皇帝选择嘉庆作为继承人的决定更是引发了后世的诸多猜测与探讨。乾隆帝一生共有十七位皇子,那么在众多子嗣中,他...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2-07 乾隆退位后仍掌权三年:是权力眷恋还是无奈之举?在中国清朝历史上,乾隆皇帝退位后仍实际掌握皇权三年的现象引发了诸多猜测与讨论。特别是关于乾隆帝是否真的愿意将皇位传给嘉庆帝的问题,更是成为了后世研究的热点。一、...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2-0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