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祖康熙一生儿女众多,有时候皇帝这生育能力太好也是一件麻烦事,那就是皇子众多究竟让谁来继承皇位,一个国家只能只有一个皇帝,不可能出现多个皇帝,这么多皇子个个又是那么优秀,选谁当接班人,实在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康熙众多儿子基本上分为三派,一派是以皇太子为代表,一派是以八阿哥、九阿哥为代表,一派是以四阿哥(也就是雍正帝)为代表,本来皇太子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但是由于某一年康熙去郊外打猎的时候,发生“帐殿夜警”事件之后,导致皇太子被废,他的皇帝梦也因此破碎,这更加剧了其他几个阿哥之间的争夺。
在这众多人当中,四阿哥的实力最弱,因为他的母亲是一个位份较低的妃子,和他同胞的十四阿哥作为亲兄弟本应帮他,谁知道跑到八阿哥的阵营去了,这让雍正很是伤心。
在康熙晚年,看到皇子们为皇位斗得不可开交,感到心力交瘁。康熙很看好十四阿哥,但是从来没有透露出让他继承皇位,没有人知道康熙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皇位被八阿哥他们继承,清朝的历史有可能要改写,也可能没有后来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
在康熙弥留之际,是雍正在他身边,雍正的人也几乎包围了康熙的住所,任何人都不得接近,当康熙病逝的时候,雍正抢占先机,夺得康熙手中的那串佛珠,说是康熙传位给他,但是其他兄弟对此表示不服,认为雍正杀害康熙,以此夺得皇位。
雍正帝登基后,很多人对此并不表示臣服,认为他的皇位“来路不正”,雍正帝也是一直郁闷不已,一些历史书籍,包括近代一些影视作品对这一段历史也是大感兴趣,它说的主要就是:康熙帝生前就把诏书写好。
然后放在大殿中央一块牌匾后面(在香港拍的某一部剧集当中更是精彩,说是康熙帝让一个武功十分精湛的太监在此守护诏书,康熙帝担心有人来偷取诏书并加以修改,看来这当皇帝的还真是“高瞻远瞩”,后来雍正帝就来了,他让年羹尧前去“摆平”那个太监,两人的武功不分上下,打得不可开交。
正在此时,年羹尧抛出一个“杀手锏”—雍正帝的夺命武器血滴子,结果那名太监的头就被血滴子摘了出来,当场毙命),雍正帝就拿到了诏书,一看,里面写着:将皇位传十四阿哥,结果雍正把“十”字改为“于”字,变成:将皇位传于四阿哥。
持这一个观点的很多,这看起来好像无懈可击,但是里面的漏洞很多,首先先不说雍正有没有去盗取诏书,单单这个故事就不可能发生,因为皇帝生前把诏书拟好放在大殿牌匾后面的做法是雍正帝开创,在康熙朝时期还没有这个做法,难道雍正帝自己去盗取自己写的诏书不成?
其次,争吵得沸沸扬扬的“将皇位传十四阿哥”改成“将皇位传于四阿哥”,首先在清朝时期的诏书当中,这个表述也是不规范、不严谨的,一般诏书当中不能出现“阿哥”这个称呼,只能是“皇子”,也就是“将皇位传十四皇子”。
再者,要把“十”字改成“于”字,在今天来说确实是十分容易的事情,但在清朝时期,未必那么简单,因为古代的“于”字是写成繁体的“於”,“十”和“於”相差太多,如果硬是改动的话,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改动的;第三,清朝皇帝拟诏书的时候,一般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汉文版,一个是满文版,雍正就算能改动汉文版,也无法改动满文版,要不然两份诏书一拿出来,肯定是不相同的。
因此雍正继位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说他杀害康熙,这一点也不大符合常理,这弑杀皇帝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提倡百行孝为先,作为自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的雍正,不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认为他杀害康熙,这一点怎么也说不过去。
事实上,康熙对雍正也是十分喜欢的,在诸多皇帝争夺皇位争得不可开交时,他却不显山露水,保持中立,不结党,在康熙身体不好的时候,雍正在一旁专心伺候,从而给康熙留下很好的印象。当然,雍正一边伺候康熙,一边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他把十三阿哥、十七阿哥拉到自己阵营,同时把隆科多、年羹尧也争取过来。
雍正先后代替康熙参加祭祀就有22次,康熙还让雍正共商国家大事,足见他对雍正的重视。
有一种说法是雍正帝能上位是沾了他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的光,康熙很喜欢弘历,为了能让他顺利接位,所以选择雍正作为继承人。雍正对弘历倍加宠爱,也可以看成对雍正的一个暗示。
雍正继位后,对一些清宫档案进行修改、烧毁,然后打击兄弟,其中八阿哥、九阿哥可以说是被整得最惨,不仅被贬职,还被改名为“塞思黑”、“阿其那”;其他一些阿哥不是被关押,就是死于狱中,这一点确实有违兄弟孝悌之道。
总之雍正是登上皇位,当他回头看看这一切,也觉得这一切是合法的,毕竟皇位的争夺就是一场你死我亡的游戏,谁能夺得皇位,谁就笑到最后,之前的种种行为也会被披上合法的外衣。当然雍正帝继位后,也是勤于政务,他可以说是清朝史上最勤劳,最简朴的皇帝。
雍正在这个皇位上做了十三年的皇帝,相比起康熙、乾隆这两个皇帝来说,确实是“短命”了很多,至于雍正的死亡,一些武侠小说说是吕四娘杀了雍正,取了他的项上人头,这皇宫守卫森严,就算一只苍蝇也是难以飞进去,再者雍正本身也是一个武功高强的人,吕四娘哪有那么容易得手?因此雍正的死亡应该是操劳国事过度,导致暴毙身亡。
然而,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2013年9月,辽宁省档案馆首度公开了传说中的康熙遗诏,从这份康熙帝的遗诏当中我们得知,民间传闻四爷将“十”字改成了“于”字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雍正并没有篡位。在康熙帝的眼里,他的四皇子是人品贵重、值得托付大统之人!
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雍正皇帝的继位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其中“雍正改遗诏”的说法更是流传甚广,成为众多历史爱好者、学者探讨的焦点。那么,雍正改遗诏这一说法究...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17 雍正除掉年羹尧真相: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在清朝雍正年间,年羹尧案堪称轰动一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年羹尧,这位曾经位极人臣、威震西北的大将军,最终却落得个被赐自尽的悲惨下场。雍正为何要除掉年羹尧?这背后隐藏...
雍正如何继位的 年羹尧 2025-04-16 定妃与密妃:宫廷地位差异背后的多重因素探析在清朝后宫的历史长河中,定妃与密妃都是康熙帝的嫔妃,然而她们在宫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却存在显著差异。一、入宫背景与家族支持定妃万琉哈氏,原为正黄旗包衣,后抬入正黄...
康熙的儿子们 定妃 2025-04-14 卫琳琅的历史原型:康熙良妃觉禅氏在热门小说及影视作品《寂寞空庭春欲晚》中,卫琳琅这一角色给观众和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身世坎坷、情感纠葛,与康熙皇帝、纳兰容若之间的爱恨情仇令人动容。而卫琳琅并...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容若 2025-04-10 胤禔是雍正吗?解析康熙朝皇长子与雍正帝的真实关系胤禔(1672年3月12日—1734年11月25日),清朝康熙帝第五子(因前四子早夭而成为事实上的皇长子),生母为惠妃乌拉那拉氏,而雍正帝(1678年12月13...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9 雍正为何不杀老十四:复杂局势下的权衡抉择在清朝历史的风云变幻中,雍正与老十四胤禵这对同母兄弟的恩怨情仇,一直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雍正即位后,面对曾经在皇位争夺中激烈对抗的老十四,却并未将其处死...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8 周昌之父:历史迷雾中的家族传承与精神底色在历史的长河中,周昌(周培公)以其卓越的才能和传奇的经历,成为康熙年间的重要谋臣。然而,关于他的父亲,历史资料却众说纷纭,留下了诸多谜团。这些谜团如同历史长河中...
康熙的儿子们 周培公 2025-04-03 红楼梦醒:曹雪芹的贵族往事与文豪炼成记康熙五十四年的南京江宁织造府,一声啼哭划破朱门深院的寂静。谁也没想到,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子哥,将在百年后化作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星辰。曹雪芹,这个历经繁华到沧...
康熙的儿子们 曹雪芹 2025-04-03 康熙三位皇后:赫舍里氏、钮祜禄氏与佟佳氏,后宫中的政治与深情康熙,作为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后宫生活也备受关注。在康熙的一生中,共有三位皇后与他共度风雨,她们分别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和孝懿仁...
康熙的儿子们 孝诚仁皇后 2025-04-03 揭秘十三爷胤祥的真实死因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十三爷胤祥以其卓越的才能、忠诚的品质和悲惨的命运而备受关注。作为康熙帝的第十三子,胤祥在雍正帝即位后,成为了雍正朝最显要的人物之一。然而,这...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