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历史资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三藩之乱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清初的“三藩之乱”席卷了半个中国,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
三藩之变是清代康熙时期三个藩王联合发动的一次叛乱,这三个藩王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这三位都是外姓人,为清王朝的扩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每一位王爷的命运都不会太好,所以皇上对那些外姓的国王还是很担心的。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帝终于下决心,要处理藩主势力膨胀的问题。吴三桂因不满朝廷取消藩镇,以“大元帅”、“兴明讨虏”为借口,把责任推到了清代的身上,于是“三藩之乱”便由此而起。
吴三桂的大军首先从云、贵向湖南进军,差不多占领了湖南的省份和四川。江南各地的汉人见到吴三桂这般威风,无不附和。一时之间,三藩市的版图覆盖了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占据了半个清廷。但后来吴三桂又在湖南沿河设防,没有继续向北进发,给了康熙帝可乘之机,迅速调整战略,部署兵力,对三藩采取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战略,那就是对吴三桂进行严厉的打压,同时也收拢了其余的叛乱分子,这样吴三桂的势力便分散开来,对他们的威胁也就小了许多。而此时,清军正全力向湖南发起攻击,吴三桂已是孤立无援。
1678年(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在绝望中下定决心,在衡州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并建立了元昭武王朝。只过了五个多月,吴三桂便悲痛欲绝,把王位交给了他的长孙吴世璠。康熙二十年,清政府入侵云南昆明,吴世璠以死相逼,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争,最终宣告终结,大清王朝得以稳固。从那以后的一百多年里,清代就没有发生过一场大战。为什么曾经横扫中国一半领土的三国之争却是虎头蛇尾,最后却以惨败收场?
“三藩”的苛捐杂税,令人生厌
1673年,吴三桂出师,1644年,南明代覆灭,1662年,也就是1662年,现在的局势才稳定,民众自然不愿意再次开战。而且,顺治帝和康熙帝在清代入关之后,都是勤政有方的好君主,他们努力恢复战后经济,整顿吏治,减免税赋,重用汉臣,积极推行汉人政策,人民对清王朝的态度也是认可的。在这种时候造反,没有几个人会真正地站出来。
再加上吴三桂的身世极为隐秘,他在明初出任辽东统领,在了解崇祯帝自杀后,便将山海关开启,向清归降,成为了平西王爷。吴三桂这个大明的反叛分子,现在却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这不是很有讽刺意味么?有几个明代的老人可以为他撑腰?
吴三桂在清代被册立为平西王后,其实是云南的统治者。吴三桂在统治云南十年间,私自提高税收,大肆圈地,对云南的矿藏进行了非法的买卖和牟取暴利。尚可喜和耿精忠都是吴三桂的同党,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大肆搜刮,也不讨人喜欢。出师之后,吴三桂还是不关心民众,没有银子,便大肆劫掠,强迫民众入伍,这样的人,如何能有什么出息?
三藩彼此争斗,并不齐心
三藩分为三个派别,各怀鬼胎,各怀鬼胎。吴三桂出征之时,连尚可喜、耿精忠都没有商议过,幸亏耿精忠跟吴三桂一样,都想迫使清政府收回“撤藩令”,于是耿精忠不久便与吴三桂一道,到了福州。但是,尚可喜却是坚定地反对对清的反抗,也没有对吴三桂的回应。只是尚之信尚可喜的幼子为吴三桂所用,居然出师包围了他老爹的宅院,夺得广东的总司令,为吴三桂谋反。至此,三藩明面上的阵势已经完全团结起来。
其他支持吴三桂的前清武将,也有不少人明面上是臣服,但其实都在私下里联络清廷,为自己争取退路,比如在广西的孙延龄和傅弘烈。因此肯为吴三桂效力的人并不多,“天下英雄”只是表面现象。康熙帝了解三国之间不是一心一意,所以他下令暂停废除耿精忠和尚可喜的叛乱,而且任何叛乱的大臣,都可以既往不咎。这样吴三桂便成为“孤家寡人”,单凭一国之力根本无法对抗大清,必败无疑。
康熙帝制订了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
三藩之战,康熙帝居功至伟。吴三桂出师以后,虽初期所向披靡,迅速将长江南部全部控制住,却没有继续向前,而是沿着河岸构筑防线。吴三桂大概是想到了自己这支部队全是南边的兵马,只能在南边山地里打,如果北方遭遇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等机动能力极高,难以战胜,倒不如固守长江,迫使康熙帝就范,最坏的情况下,也可与清王朝分道扬镳。
但康熙帝并未被吴三桂的威严所震慑,而是看出吴三桂的心思,当即将大量兵力集中于湖北,使吴三桂的大军在湖南受阻,进不敢与清军正面交锋,退又不愿将湖南拱手相让,左右为难的吴三桂宛若一头被困住的野兽,只得固守湖南。
这时,康熙帝派兵镇护江西、浙江,把耿精忠的力量限制在福建,使耿精忠和吴三桂无法相见,双方只好各自作战。康熙帝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开始平息王辅臣的反叛,在四川开辟了一条通往四川的道路,之后,他派兵去了福建,两广也跟着投降了。这时,坐镇湖南的吴三桂被清兵从两广,江西,湖北和陕西四路合围,吴三桂战事已成,只得仓促称王,也不枉费这一生。
总体而言,吴三桂出师不利,加之本身实力不足,若无远见谋略,顶多也就是个武将,无治国之才,三藩之变,是不可能得逞的。
在热门小说及影视作品《寂寞空庭春欲晚》中,卫琳琅这一角色给观众和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身世坎坷、情感纠葛,与康熙皇帝、纳兰容若之间的爱恨情仇令人动容。而卫琳琅并...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容若 2025-04-10 胤禔是雍正吗?解析康熙朝皇长子与雍正帝的真实关系胤禔(1672年3月12日—1734年11月25日),清朝康熙帝第五子(因前四子早夭而成为事实上的皇长子),生母为惠妃乌拉那拉氏,而雍正帝(1678年12月13...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9 周昌之父:历史迷雾中的家族传承与精神底色在历史的长河中,周昌(周培公)以其卓越的才能和传奇的经历,成为康熙年间的重要谋臣。然而,关于他的父亲,历史资料却众说纷纭,留下了诸多谜团。这些谜团如同历史长河中...
康熙的儿子们 周培公 2025-04-03 红楼梦醒:曹雪芹的贵族往事与文豪炼成记康熙五十四年的南京江宁织造府,一声啼哭划破朱门深院的寂静。谁也没想到,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子哥,将在百年后化作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星辰。曹雪芹,这个历经繁华到沧...
康熙的儿子们 曹雪芹 2025-04-03 康熙三位皇后:赫舍里氏、钮祜禄氏与佟佳氏,后宫中的政治与深情康熙,作为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后宫生活也备受关注。在康熙的一生中,共有三位皇后与他共度风雨,她们分别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和孝懿仁...
康熙的儿子们 孝诚仁皇后 2025-04-03 揭秘十三爷胤祥的真实死因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十三爷胤祥以其卓越的才能、忠诚的品质和悲惨的命运而备受关注。作为康熙帝的第十三子,胤祥在雍正帝即位后,成为了雍正朝最显要的人物之一。然而,这...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2 胤祐刚上朝后的去向探秘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胤祐作为康熙皇帝的第七子,虽然并非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但他在朝廷中也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关于胤祐刚上朝后的去向,我们可以根据真实资料,一探其背...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4-01 平三藩最大功臣:康熙帝与功臣们的共同胜利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平定三藩之乱无疑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场历时八年的战争,不仅彻底消除了内部的反动势力,巩固了清朝的统治,更为清朝实现大一统奠定了...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3-31 范文程:明末清初的关键人物与评价范文程,这位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卒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政治家、谋略家,是清朝初期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跨越了明清两朝,以其卓越的才智...
康熙的儿子们 范文程 2025-03-03 康熙祭拜朱元璋:彰显仁德与巩固统治的深意在中国历史上,康熙皇帝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著称。他在位期间,不仅平定了诸多内乱,还积极发展经济、文化,为清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康熙皇...
朱元璋多少岁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2-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