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年,刘协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我们先来看看,199年时刘协的生存状况。
当时,刘协被曹操从洛阳带到许都已经4年了。公允地说,曹操对待刘协还不错。曹操让刘协过上养尊处优的日子,吃穿用度是不愁了;还为刘协重新搭建了一个朝廷班子,引回一部分诸侯自觉前来臣服、进贡,让他多少找回了一点做皇帝的尊严。
可能在内心深处,曹操还对刘协保持那么一点敬畏。
一次,刘协和曹操坐在一起谈天。不知道怎么搞的,刘协突然怼了曹操一句:“你如果能辅佐我,就尊重我。不能辅佐,就不要让我坐这个位置了嘛。”吓得曹操脸色大变,汗流浃背,从此不敢单独去见刘协。
可是,这样的日子是刘协所追求和向往的吗?金丝笼里的鸟儿,会愿意一辈子呆在金丝笼里吗?他与曹操相处越久,越讨厌这个表面上对自己很尊重的权臣。曹操的管束也越来越严厉。这不,议郎赵彦,不过是在他面前讲了一些治理朝政的道理,就被曹操找了一个借口,毫不留情地杀掉。
假以时日,曹操要弄死自己,还不跟弄死一只蚂蚁似的?
那么,是继续这种有名无实的傀儡生活,坐以待毙;还是奋起反抗,为自己争取一丝生机呢?
刘协决定孤注一掷,对曹操发起绝地反抗。
具体怎么操作呢?刘协把目光投向妃嫔董贵人的父亲董承。董承时任车骑将军,并得以开府,手握重兵,是刘协所能联系到最有实权的大臣。同时,自195年刘协离开长安前去洛阳开始,董承就一直护送在他身边,忠心耿耿地保护他的人身安全。既是外戚,又是忠臣,放眼宫内外,也没有比董承更合适的人选了。
事实上,在东汉历史上,皇帝依靠外戚的力量反抗权臣,以权臣的力量反抗宦官,以宦官的力量反抗外戚,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一招,汉桓帝刘志就玩得很熟溜。146年,刘志即位时,年仅12岁,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懵懂少年,朝政大权掌握在以梁太后、梁冀为代表的外戚手中。刘志足足当了13年傀儡皇帝。159年,已经25岁的刘志与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5名宦官结盟,清除了梁冀的势力。可是,朝政大权又落入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5名宦官手中。他们在同一天被封侯,号称“五侯”,在朝廷里恣意妄为、滥行淫威,惹得天怒人怨。怎么办呢?刘志随即在司隶校尉韩演的协助下,除掉了“五侯”。
经过这一番折腾,刘志顺理成章地收回了大权。
不幸的是,刘协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曹操。
曹操不是那种暂时掌握大权的外戚或者权臣。他从黄巾起义时就开始打拼基业,摸爬滚打10多年,出生入死,冲锋陷阵,终于打拼出一份完全属于自己的事业。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能在不借助刘协旗号的情况下,也过得很好。刘协只不过是让他的面子看得更光鲜一点。同时,曹操手下猛将如云,他们都是曹操的私人僚属,而非朝廷大臣。就算清除了曹操,刘协也根本指挥不动他们。
所以,刘协的反抗注定是死路一条。
事态的发展,毫不给人想象空间。刘协暗中给董承下了“衣带诏”,命他想方设法杀掉曹操。董承一个人干不了这么大的事情,找到了左将军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商议具体行动。刘备起初不肯加入,后来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担心他容纳不了自己,便加入了“衣带诏”行动。
可是,他们尚未开始行动,刘备就被曹操派到征伐袁术的前线。此事被迫中断。200年正月初九,“衣带诏”行动暴露了。曹操大开杀戒,将参与策划的董承、种辑、吴子兰、王子服以及董承的女儿董贵人全部杀掉。倒是领兵在外的刘备侥幸逃过一劫。
此事还没完。
由于曹操杀人太过残暴,引起了刘协皇后伏寿的恐惧。伏皇后写信给担任中散大夫、屯骑校尉的父亲伏完,希望他继承董承等人的未竟之事。伏完胆小,不敢行动。后来事发,伏皇后被曹操幽闭而死,她与刘协生育的两个皇子被曹操毒杀。
对于始作俑者刘协,曹操是怎么处理的呢?
奇怪的是,曹操再次对刘协展示出“宽宏大量”的一面。曹操没有杀掉刘协,也没有表达任何惩处的意思。好像刘协与这些事情一点关系都没有。相反,由于刘协相继失去了一妃一皇后,曹操很大度地将自己3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一次性嫁给刘协为夫人。有人认为,曹操嫁女儿给刘协,是在他身边安插耳目。但曹操手下能人如云,谁都可以做耳目,用自己的亲生女儿做耳目,这代价也未免太大了一些吧?
顺便说一句,多年以后,当曹丕逼迫刘协禅位时,已经成为刘协第二任皇后的曹节责骂自己的哥哥:“天不祚尔!”意思是,上天不会保佑你们!这句话,真狠!
还是说刘协吧。在这两次事件中滚滚而掉的人头,终于让刘协看清了现实。在那以后,他再也不敢有任何反抗行动了,安安静静地过完了自己充满耻辱的一生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推翻秦朝后,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王莽簒汉,西汉灭亡。 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建立东汉。 汉献帝刘协在公元220年被迫禅让于曹丕,东汉灭亡。 汉朝经历了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25年到220年,享国四百零七年。汉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和之后的唐朝合称为“强汉盛唐”。汉帝国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与印度的孔雀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汉朝统治时期所确立的社会与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到现在,中国人仍然称呼自己为“汉人”,而中华民族中以华夏族为主的中原部族集团亦慢慢被统称为“汉族”,其文字系统亦称为“汉字”。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在东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汉献帝刘协与曹操的较量是一场充满智慧与阴谋的博弈。作为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虽然名义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实际上却沦为了曹操的傀儡...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3-25 汉献帝:一位被误解的末代帝王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汉献帝刘协作为东汉末代皇帝,往往被贴上“窝囊”的标签。然而,通过深入剖析历史资料,我们会发现这位末代帝王其实是一位被误解的复杂人物。一、...
刘协 2025-03-24 汉献帝刘协:被曹操“挟天子”背后的真实能力探析在历史的长河中,汉献帝刘协常常被人们视为一位无能的皇帝,尤其是在他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期。然而,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简单,刘协并非一位无能的君主,他的生平...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3-24 汉献帝禅让皇位后,日子为何反而更舒心?在三国纷争的历史长河中,汉献帝刘协的禅让皇位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这位曾经饱受权臣摆布的傀儡皇帝,在禅让皇位后,日子反而过得比以前更加舒心...
刘协 2025-03-21 汉献帝刘协:乱世中的傀儡皇帝与曹操的复杂关系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岁月中,汉献帝刘协作为一位傀儡皇帝,其命运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他的一生,既是东汉王朝衰落的见证,也是权臣专权、皇权旁落的缩影。而在这段历史中,他...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3-17 汉献帝:软弱无能背后的复杂历史真相在中国历史上,汉献帝刘协常被描绘成一位软弱无能的君主,他的统治时期被视为东汉王朝的衰落象征。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历史资料,会发现汉献帝的形象远非如此简单。一、汉...
刘协 2025-03-12 汉献帝刘协谥号探析:“献”字背后的深意在中国古代,谥号是对逝去君主或重要人物一生功绩和品行的概括性评价,往往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汉献帝刘协,作为东汉末年的最后一位皇帝,其谥号“献”字背后,...
刘协 2025-03-12 汉献帝身边的忠臣与东汉末年忠于汉室的大臣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汉室衰微。然而,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仍有一批忠臣义士,他们坚守着对汉室的忠诚,为汉献帝刘协的安危和汉室的存续竭尽心力。以下便是汉献...
刘协 2025-03-12 曹操对刘协:控制与利用中的复杂关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曹操与汉献帝刘协的关系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作为东汉末年的权臣,曹操在政治、军事上的影响力无人能及;而刘协,作为东汉的末代皇帝,其命运却...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3-12 史上最接近翻盘的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的悲歌与壮志在中国历史上,傀儡皇帝往往被权臣所操控,命运多舛,难以自主。然而,在东汉末年,却有一位傀儡皇帝,他几乎实现了从无权到掌权的惊天逆转,离成功仅一步之遥,他就是汉献...
刘协 2025-03-0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