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朱自清是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而他的文学造诣更是在国内备受推崇。偏偏这样优秀的散文家竟猝然病逝。那么,朱自清为什么会病死?朱自清得病的始末又是什么?下面带着这些问题,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
朱自清,1898年出生,原籍浙江绍兴。1916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22年,他 同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诗》月刊,这是“五四”以来最早的一个诗刊。1923年,发表第一首长诗《毁灭》。1926年10月,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 景》。1931年到英国留学,并漫游欧洲数国。1932年回国主持清华大学文学系。
1947年,他为北平当局任意捕人发表抗议书,又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宣言 上签名。1948年6月,他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后因胃病复发,医治无效,终在贫病中死去。死前,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毛泽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给予称赞,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998年9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著名记 者柏生写的文章《永远怀念朱自清老师》。文章说:记得1946年,朱自清先生从昆明西南联大回北平清华大学继续任教,那两年,正好我也在清华大学读书。在文学系里,我选了朱先生的课,大约是《中国文学史》和《文学史专题研究》、《历代诗选》等课吧!
先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教学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这批青 年学生。当时朱先生因8年抗战中长时间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活,胃病时而发作,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但每次上课,他仍然认真备课写讲义,课堂上板书一笔一画从 不潦草。朱先生不仅在课堂认真讲学,课下,还同我们青年学生一起探讨问题。
他总是那么谦虚,对我们既循循善诱,又非常尊重我们的意见。甚至先生自己写了文 章,也常常要倾听同学们的意见。学生写了读书报告或学术论文,朱先生总是认真仔细地加以批改指导,甚至一句话,一个标点,他都从不放过。至今,我还保留着 朱先生用铅笔为我修改过的一篇学术论文。
1947年10月中国文学系举行迎新大会,1948年元旦中 国文学系在余冠英教授家里举行新年同乐晚会,朱先生都参加了,而且和同学们一起扭秧歌。朱先生对当时从解放区带进清华园里的秧歌,十分感兴趣,他非常有兴 致地挤在我们男女同学的队伍里,进三步退一步地舞起来,而且学习得最认真。
当时朱先生虽然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但他那种向青年人、向新时代学习的认真严肃 态度,令我们十分感动和敬佩。我记忆最深的是,1948年元旦晚上,在余冠英先生家里开同乐晚会的那感人的场景。那晚,朱先生带病,但是还兴致勃勃地和同学们挤在一个行列里热情认真地扭秧歌。
由此可见,朱自清是一个很爱学生的好老师。正因为太爱学生,太爱国家,他容不得一丝一毫的侮辱,所以才会有后面的故事吧!
同学们以民众喜爱的风俗,亲昵地给他化了装,穿上了一件红红绿绿的衣服,头上戴了一朵大红花。朱先生呢,对这来自解 放区人民大众化的演出形式和内容,表示十分支持。他这种精神使在场的许多师生深受感动。但我至今内疚的,是那晚不应让朱先生吃元宵,虽然他只尝了一个,但 第二天胃病又发作,幸好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朱先生在清华这段时间,我们师生之间的感情是极为亲密融洽的,他既是我们的严师,又是我们的慈父。在学生身上,他花费了多少心血啊!虽然朱先生的健康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但仍强忍着病痛,为我们上课,阅改论文报告,而且对我们学生运动表现得越来越积极支持了。我们学生举办的各种文艺、诗歌晚会,朱先生总是高兴地来参加,而且会上还发表了受到学生热烈欢迎的讲话。
在办学方针上,朱先生 也很有自己的见解。在朱先生的主持下,中国文学系制定了用新的观点研究旧时代文学、开创新时代文学的办系方向。朱先生自己不论在古典文学、新文学以及文学 批评、语文教学等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948年夏天,大学毕业考试结束后,党组织决定调我去解放区学习。离开清华园的前一天,我怀着依 恋的心情,来到北院十六号朱先生家里,向他告别。我只说有事要离开北平一段时间,回来后一定再来清华园看望他。多思的朱先生,大概猜到了我是去解放区吧! 他凝神地望着我,轻声地说:为什么这样匆匆地走了呢!我无言对答,这是组织的决定啊!我真后悔当时为什么不明白地告诉朱先生我是去解放区呢!谁料到这一别 竟是我们师生最后的一次会见。
记得,那天朱先生说了许多勉励我的话,分别时,朱先生不仅把我送到家门外,还缓缓地送了好几步路,然后伫立在院里望着我。我 一面摇着手,一面回过头,望着朱先生,直到再也看不见他的影子时,我才若有所失地发觉泪水已经模糊了我的眼睛。
朱先生1948年8月12日 病逝的时候,我正在冀中解放区泊镇学习。大约是隔了一两天,我才得知他因胃病复发,送到北大附属医院,手术后几天便凄凉地病逝在医院的病床上。在解放区突 然听到这个噩耗,一种难以抑制的悲伤萦绕在我的心头。
我独自坐在一间农民的小屋里啜泣着,窗外天阴沉沉的,落着细雨,仿佛和我一样在悲泣哀伤。朱先生那清 癯温和的面容,穿着一身淡黄色半旧西装,一手拿着书,一手携杖,慢步走在清华园林荫路上的身影,以及课堂上朱先生一板一眼、认真讲课的情景,又一幕幕地出 现在我的眼前,怎不令我深情地怀念啊!
虽然朱自清在一身重病情况下,宁肯饿死,但是依然不肯领美国的救济粮。这是何等的爱国情怀啊!哪怕过了这么多年,这份高尚的情操依然令人动容,令人钦佩。
朱自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教育家,以其清新脱俗的散文和诗歌广受读者喜爱。然而,这位文学巨匠的晚年生活却鲜为人知。本文将通过历史资料的梳理,揭示朱自...
朱自清 2024-02-18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病逝世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现代散文家...
朱自清 2022-06-07 1898年11月22日:朱自清出生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六岁随家人迁居扬州。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他自幼继承父辈的家学渊源,受到士大夫家庭的影响,逐渐养成“整饬...
朱自清 2022-05-26 朱自清病逝众所周知,朱自清是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而他的文学造诣更是在国内备受推崇。偏偏这样优秀的散文家竟猝然病逝。那么,朱自清为什么会病死?朱自清得病的始末又是什么?下面带着这...
朱自清 2022-12-09 历史上的今天8月12日也许,很多人知道在-30年8月12日,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逝世。1937年8月12日,蒋介石任海陆空军大元帅。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逝。那么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8月4日...
朱自清 蒋介石 2022-12-09 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食美国粮1948年6月8日,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表示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朱自清、金岳霖、张奚若、吴晗等北平各大学教授百余人联名发表宣言,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历史上...
朱自清 金岳霖 2022-12-0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
2023-10-31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酿造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时间,当时的东北全境便沦陷在了日军的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应该说是近代历史上最可耻的事件。可令人感到匪夷所...
张学良 2021-09-09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日的起源说法较多,一说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
2021-09-09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明初四大案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明初四大案到底是不是冤案这个问题,有哪些是冤案,有哪些不是冤案,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
2021-09-0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