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秦国那么强大,为何短短十几年便迅速灭亡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前221年,秦国在诸侯争霸中取胜,秦王嬴政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称为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原本想着自己的王朝历千世万世而不绝,谁曾想短短十几年之后,天下就已经没有了秦王朝,继之而来的是大汉王朝。
对于大秦王朝从极盛状态陨落的原因分析,自秦以后就一直没有断过。汉高祖刘邦实行的郡国体制,据说就是汲取了秦王朝没有封国“孤立之败”的历史教训。汉朝大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则分析是因为“仁义不施”以致天下易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后世很多政治家、文学家对于这段历史的教训,也不断提出新的见解,从制度延展到人物,从政策延展到时代适应性,然后逐渐从教训总结中,读懂秦国建立统一大业难度有多大,以及秦王朝想要维持大一统皇朝的难度又有多大。
一步一个脚印才是硬道理
秦国从变法强国到一统天下,是秦孝公到秦王政七任帝王接力完成的历史任务,七位秦王不管在位时间长短,每一位都是接过上一位的任务继续努力,这期间既没有懈怠误工的,也没有急于求成的,直至交接棒传到嬴政手中时实力和机遇达到最高匹配,统一天下。
任何事情的进展都是这样,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尤其是要进行一些改革创举的时候,需要给自己时间积累到足够的实力,也给世人时间适应改革的节奏。
而秦始皇所有创举的推行过程,都少了时间积累,让原本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变成了快进模式。
我们先来看看大秦帝国的始皇帝,用十二年的时间做了哪些事情:设置了新的政权机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南征北战,外加修建长城;修了灵渠;修了秦直道、宫殿、皇陵……
这其中既有思想和行为的改变,还有大量征发劳动力的大型基建活动、军事行动。
而与之相对的社会形态是这样的:天下初定,秦国人习惯的军事化生活方式,对于其他六国百姓是完全陌生的;对于后世来说便于沟通的各项统一内容,代价是将六国原有的形式完全抛弃;当时生产力非常低下,所有的建设项目都只能靠人力来完成。
再有作为初代大一统王朝的皇帝,秦始皇也有其个人局限性:他习惯了秦国政令执行的速度和服从度,在他的认知里,其他六国既已归于统一,合该按照秦国一贯的方式执行。而六国百姓也是如此,既然都做了大秦王朝的百姓,服从政令、参加徭役便都只是常态。
于是后世对“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评价,就不免会留下为政暴虐、徭役繁重、刑罚严苛等等的负面说法。
根本就在于,几代人几百年才完成了地域性统一,秦始皇却要在十几年完成其他所有民生方面的统一,就成了典型的欲速则不达,激起了百姓重压之下的激烈反抗。
培养接班人的重要性
得如果说六国百姓对于短期剧变的难以适应,为秦朝灭亡埋下了隐患,那么直接引爆的导火索,就是秦二世的残暴和荒唐。
按照现有史料记载,矫诏篡位的胡亥是个典型的暴君,残杀兄弟姐妹,肆意杀戮大臣,对百姓更是不断加重赋税徭役,并施以各种严刑酷法。
按照胡亥后来的行事作风,怎么看都是个不辨是非、养尊处优的糊涂公子,所以尽管近些年有秦始皇属意胡亥做接班人的物料出土,但以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怎么也不应该放着宽仁勇武的扶苏,以及胡亥连陷害都找不着理由只能逼杀的将闾,而选择“废材”胡亥吧。
由于年代久远、史料欠缺,秦始皇为什么没有好好培养接班人,至今依然无从知晓,但确实是这件事直接将大秦王朝给葬送了。贾谊在《过秦论·中篇》中曾有过一个假设,如果秦二世能做一位贤明的君主,施仁政来弥补秦始皇犯下的过错,结果就可以是“天下息矣”。
可惜的是,秦始皇没有及早选定接班人,于是随着他病逝沙丘,野心家赵高阴谋扶持胡亥上位,大秦帝国的气数也就走到头了。
之后,胡亥胡作非为四年而死,继位的子婴只做了46天的帝王就不得不向未来的汉高祖刘邦投降,宣告大秦帝国的灭亡。
秦始皇的好大喜功让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秦二世的残暴不仁,秦王朝的结局已然注定。
而历史上的另一对皇帝父子,却从他们身上吸取了教训,汉武帝晚年也遇上了几乎同样的问题,但当爹的发“罪己诏”承认错误,接班人汉昭帝推仁政与民休息,大汉辉煌得以继续。
战争与休养生息
秦王朝短期灭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战争造成的损失没有得到修复。
战争最是劳民伤财,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秦朝的两位统治者,显然并没有把战争的创伤放在眼里,在急需要平复战争带来的损失,休养生息以改善民生的时候,却选择了背道而驰。
因此可以说,战争造成的民生凋敝,是秦王朝短期灭亡的隐性因素。在战国几百年的相互争斗过程中,各国还会努力给自己争取休养生息的机会,而秦国在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却没有给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任何喘息和修整的机会,紧接着就是大刀阔斧地继续征战、徭役。
已经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还需要承受更甚于战时的困苦,结果就只有一个,活不下去。
而当全国的百姓都处在这种活不下去的状态时,就成了随时会爆发的大问题。所以大泽乡起义一起,就获得了各地响应,岌岌可危的秦王朝顷刻间被撕裂。
秦王朝虽然只持续了短短十几年就迅速灭亡,但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秦始皇和他的大秦帝国不仅为后世奠定了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格局,也为历朝历代统治阶层留下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正所谓“族秦者,秦也”,于大秦帝国的创造而言,秦始皇功不可没;但对于大秦帝国的灭亡,他也是过无可辩吧。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徐福东渡的故事一直备受关注。作为秦朝时期的著名方士,徐福被秦始皇派遣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从此一去不复返。关于他最终的去向,众说纷纭,其中...
秦始皇陵 徐福 2025-03-26 秦始皇:非暴君,实为中国史上罕见的仁君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嬴政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然而,长久以来,秦始皇常被冠以“暴君”...
秦始皇陵 2025-03-26 千古一帝之憾:秦始皇为何无谥号?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以其一统天下的伟业,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然而,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死后却并未获得传统意义上的谥号。这究竟是为何?一、谥号制度...
秦始皇陵 2025-03-25 横扫六国的秦始皇:为何一个功臣都没杀?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嬴政以其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伟业而著称。然而,令人称奇的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权力斗争和血腥屠杀的时代,秦始皇竟然没有诛杀过任何一个功臣。这究竟...
秦始皇陵 2025-03-25 秦始皇若未早逝,楚汉之争是否还会上演?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始皇嬴政以其雄才大略和统一六国的壮举,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然而,他的统治并未能长久维持,随着他的突然离世,秦朝迅速走向衰落,最终引...
秦始皇陵 2025-03-25 秦始皇横扫六国后,为何未追击匈奴?揭秘背后的战略抉择秦始皇,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以其雄才大略和铁血手腕,横扫六国,统一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然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并未选择继...
秦始皇陵 2025-03-21 李斯为何未选择支持扶苏阻止赵高?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末年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其中李斯、扶苏与赵高三人之间的纠葛尤为引人注目。作为秦朝的重要政治家,李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3-20 秦始皇禅让皇位想法的探源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秦始皇嬴政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首次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并自称为“始皇帝”。然而,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历史...
秦始皇陵 2025-03-20 秦始皇的知名文学作品探析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始皇作为一位卓越的帝王,不仅在政治、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还在文学创作上展现了非凡的才华。他的知名作品不仅反映了其治国理政的思想,也...
秦始皇陵 2025-03-12 情商卓越:秦国名将王翦如何巧妙避免秦始皇的猜忌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国名将王翦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情商著称。他不仅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更以其智慧巧妙地避免了秦始皇的猜忌,实现了功成身退...
秦始皇陵 王翦 2025-03-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