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明清多称太监)专权是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统治史上的硬伤,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宦官专权的现象,而赵高、张让、高力士、李辅国、魏忠贤、李莲英等等大宦官也因此而名载史册,甚至比一些文臣武将更具影响力和破坏性。宦官专权以东汉、唐、明三朝演绎得最为激烈,而这三朝也因此难逃帝国衰亡的命运。
汉代外戚掌政是造成宦官专权的诱因。西汉初期的吕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刘邦死后,她完全打破了刘邦与群臣在“白马之盟”中所立下的“非刘氏不王的誓约”,大封吕氏家族成员为王,外戚开始莅登汉室政治前沿,到西汉末年汉成帝时愈演愈烈,皇太后王政君任其兄王凤为大司马,掌握朝中大权,又在一日间将王家五个兄弟封为侯,并称“五侯”,西汉的政权落入外戚之手,真接导致王莽篡位改制和西汉消亡。
而东汉后期又重蹈履辙,汉和帝时尊窦氏为皇太后,其兄窦宪执掌大权,外戚重又把持朝政,从汉和帝开始后的东汉皇帝不得不靠扶持利用亲信的宦官来挟制外戚,郑众成为汉代第一个被封侯的宦官。汉恒帝利用宦官诛灭梁冀,同一天里封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个宦官为侯,即所谓宦官“五侯”(与前述“五侯”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巧),宦官权势的膨胀得到了顶峰。
此后,宦官和外戚又互相掣肘,阴谋杀戳。最终,外戚何进欲利用外镇军阀董卓诛灭宦官,不想消息走漏反被其害,导致天下大乱,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总之,外戚独揽大权,飞扬跋扈严重威胁皇权统治,迫使孤立无援的皇帝不得不倚重内臣宦官维持自己的尊严和权利,是汉代宦官专权的初始原因,外戚宦官争斗不止轮番为政是其明显的政治特征。
藩镇割据,军权旁落是中晚期唐朝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唐朝开辟了封建王朝空前的繁荣盛世,成为八方来贺的天朝大国,但是它的兵制却承用隋唐先世的遗风,重用异族,导致汉兵衰颓,又因国威浩荡,为攘夷外族,于边陲地区置节度使。平定安史之乱后,大封平叛功臣为节度使,节度使遂由边疆扩展至内地,与诸镇互相勾结,各自为政,拥兵自重,伺机叛乱,成为中晚唐统治政权的困局。
另一方面,泾原之乱中,宦官窦文场、霍仙鸣等护驾德宗,取得德宗信任,将禁军指挥权交由其掌控,又厚资军资,扩充军额至十五万,称“神策军”,中央禁军尽在宦官之手,随着宦官权势的扩张,皇帝的废立和生杀大权也尽在其掌握,从唐穆宗之后的八位皇帝中,竟有七位为宦官所立,可见,唐朝后期的宦官专政已经到了不可收拾且不用兵力遂不能铲除的地步,但外部军力都早已不听命于朝廷,等到真有这样实力的野心家出现,唐朝就只有易主的结局了,所以节度使朱温最终夺位也是必然的。
明代加强专制中央集权,废除丞相之职,设立厂卫机构为内臣专权提供了必要条件。明太祖朱元璋因为胡惟庸案遂下定了裁撤中书省及丞相之职,组建起草传达圣谕的内阁机构,但在实践过程中,太监发挥了其在皇帝和文臣之间进行调和的作用,并逐渐伸入权利终端,宦官王振成为明朝第一位专权的宦官。
万历年间的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作为明朝历史上最有权力的首辅,也不得不通过结交太监,糅合其与皇帝的关系,实现其政治主张。同时,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监察百官和加强集权的机构,又大用太监内臣,成为他们作威作福,压制文臣,欺压百姓的工具,营造出了人人自危的黑暗恐怖局面,虽然崇桢帝即位后首先将大太监魏忠贤予以歼灭,但大明王朝内部的颓势已不可收拾。
汉唐明三朝宦官专权虽各有其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特征,但宦官政权和宦官还是有其共性和必然性的。
其一,宦官专权是封建皇权政治下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权力搏弈的结果。宦官作为特殊的政治利益集团的存在和发展,是封建统治和皇权政治下的普遍现象,无论是汉代的外戚和宦官,唐朝的藩镇和禁军,明代的内阁与太监,也无论他们之间有多少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利益纷争,都与能臣武将称王称霸,以及王朝更迭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第二,宦官集团在其鼎盛期均未夺取皇权。宦官作为皇宫的内臣,皇家的权才地位,他们要比其他朝廷官员更依附于皇帝,他们没有子孙后代和可以发展的家族势力,再加上封建社会忠君思想的束缚,使他们不具备高瞻远瞩,逐鹿天下的基本条件,宦官们热衷于权力主要是为贪恋或保全一时的荣华富贵,很少有觊觑皇权本身的动机和目的。
第三,宦官集团及其成员均难逃身前轰轰烈烈,身后冷冷清清的命运。
无论这三朝的宦官、太监们怎样地权倾朝野,不可一世,但他们曾经光鲜的外表,也掩盖不了其处于封建等级社会中被奴役、被压迫的社会底层的卑微地位,世人皆用有色眼镜视他们为上不了台面的另类,因此,他们中许多忠义纯良之辈的事迹和功绩被湮没在了后代史官的笔下,而一些弑君,夺权,残害忠良,密谋反叛,制造参与宫廷悬案、冤案等等的小人行径却往往被详细地记录在案,很少有人为他们作书立传,他们永远是圣主明君、时世英雄、开国元勋们的陪衬和点缀,他们被冷淡的笔调尘封在了无人关注的角落,这是宦官(太监)们群体的悲哀。
在中国历史上,赵高和魏忠贤都是极具影响力的宦官,但他们对各自朝代的影响却截然不同。赵高在秦朝末年手握大权,对秦朝的灭亡产生了深远影响;而魏忠贤虽然在明朝末期权势...
魏忠贤 赵高 2025-03-11 李莲英的处世智慧:解析其高超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清朝末年,李莲英作为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以其卓越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高超的处世智慧,成为了宫廷内外备受瞩目的人物。一、察言观色,洞悉人心李莲英之所以能够深得慈禧太...
李莲英死亡之谜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3-01 魏忠贤倒台之谜:权力游戏的终结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命运引起后人的无限遐想。明朝末年的魏忠贤,便是这样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一个街头小混混,一路摸爬滚打,最终成为...
魏忠贤 2025-02-27 魏忠贤:明朝末期的权宦与复杂人物魏忠贤,原名魏四,后改名李进忠,最终由才人王氏复姓为魏忠贤,字完吾,是明朝末期的一位重要宦官。他生于1568年,逝于1627年,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争议,成为...
魏忠贤 2025-02-21 李莲英与光绪帝:并非深仇大恨,而是复杂情感纠葛在清朝末年的宫廷历史中,李莲英与光绪帝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人猜测他们之间存在着深仇大恨,但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他们之间的...
光绪是谁的儿子 李莲英死亡之谜 2025-02-19 李莲英死因之谜:历史尘埃下的未解之局在清朝末年的宫廷历史中,大太监李莲英以其独特的地位和对慈禧太后的深厚影响,成为了后人广泛关注的人物。然而,关于他的死因,历史上却留下了诸多谜团和猜测。一、李莲英...
李莲英死亡之谜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2-19 李莲英离开皇宫后的归宿李莲英,原名李进喜,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之一,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深得慈禧器重。然而,随着慈禧的去世,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内总管也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190...
李莲英死亡之谜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1-16 历史上的魏忠贤:明朝末年的权宦传奇在中国明朝末年的历史长河中,魏忠贤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以其独特的政治手腕、对皇权的绝对忠诚,以及引发的广泛争议,成为了那个动荡时代的重要符号。一、魏忠贤的生...
魏忠贤 2025-01-10 魏忠贤:忠臣还是奸臣?如何辨别忠奸之辨在中国历史上,魏忠贤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其忠奸之辨长久以来备受争论。一、魏忠贤的历史背景与争议魏忠贤,明朝天启年间的重要政治人物,原为市井无赖,后因入宫成为宦...
魏忠贤 启 2025-01-10 魏忠贤:从街头混混到明朝权宦的传奇人生在历史的长河中,魏忠贤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以宦官的身份在明朝末期翻云覆雨,权倾一时。一、魏忠贤的原名与出身魏忠贤,原名魏四,后入宫改名为李进忠,最终由皇帝赐...
魏忠贤 2025-01-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