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熙宁年间,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状态,王安石发动了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并且赢得了当朝统治者的支持,史称熙宁变法或王安石变法。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宋神宗去世后后,后起之秀司马光担任了宰相。司马光把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全部推翻,王安石变法也就失败了。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为国为民,但是因为触及到官僚地主阶级的利益,加上靠山宋神宗的过世,最后变法失败了。不可否认,王安石变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了好的效果。
但是它的缺点也随着时间的转移而暴露出来。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褒贬不一,对于这场活动的争论也直到今天仍然存在。他的变法并无正确错误之分,只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一、宋朝的制度
宋朝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重文轻武的朝代,生活在这个朝代的武将遭到打压,文官却欣欣向荣,这与宋朝的建国制度有关。960年,五官大将赵匡胤在开封东北方向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
19年之后,宋太宗亲自率军前往北方攻下了北汉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地方割据的混战场面。赵匡胤本身就是武将起兵造反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他的朝代中出现,他就推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太宗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把地方能够反叛中央的各种条件都拔除了。首先,在政治方面,宋太祖把原来宰相的权力分成了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分别是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这样把行政权分割开来,三者之间相互制衡,就不会形成权倾朝野的局面。这是宋太祖对于中央方面权力的制约。
地方上,为了避免像当初的自己一样在地方起兵反抗,他就亲自挑选能力、品德俱佳的文官赴地方担任知州,但这个知州的权利也会受到限制。
因为宋太祖在每个地方又设置了通派,通办的职能是辅助之中工作,但是又起着监督的作用。知州在行使重大决策或者汇报工作时,都需要写一封非常详尽的“工作报告”给中央呈上来。
有关重大事件的行政文件需要在中央署名之后再反馈到知州那里,等到知州和中央两份署名在上面之后,这份文件才能够生效。所以中央与地方会相互牵制。
经济方面,地方每年都需要从百姓身上收集财税转运到中央。因为五代十国时期,之所以地方的格局现象非常明显,就是因为地方的百姓和官员,掌握了大量的财政收入,这让他们有了反抗的资本,所以地方一直属于混战割据的状态。
但是问题又来了,财务收上来了之后,怎样把这笔钱财安全的转运到中央呢?宋太祖设置了专门的转运使,这些专业是也是经过他细心挑选出来的,把地方财务运到中央。
军事方面,赵匡胤把兵权分割开来,掌握兵权、调遣兵权和统领兵权都有不同的人来把握。这样就算有人想要起兵造反,他手中掌握兵权也不能遣调,所以对于皇室也没有什么危险。
二、宋朝制度的弊端
虽然宋太祖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去把权力分割开来,在他统治的一段时间内,看起来没有什么大的危害,但是时间久了,问题层出不穷。宋太祖设置了大量的官员来限制别人的权利。
殊不知,官员多了之后朝廷需要准备的俸禄也增多了,这样就形成了宋朝非常明显的一个状态,就是冗官和冗费。在军事方面,由于实行了更戍法,士兵每三年都一换,士兵与将领之间的关系不够密切,这样真正打仗就没有了默契,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这就是冗兵。
并不是没有人发现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只是改革的方案一直没有推行下去。到了宋真宗晚年时期,积贫积弱的状态已经非常影响国家运行了。范仲淹提出了改革的方案,由于正处庆历年间,也叫做庆历新政。
范仲淹的新政调理非常的明晰,如果被执行下去,说不定能挽救宋朝的这种局面,但是由于这种官僚制度严重的触及了官僚阶级的利益使得范仲淹被他们打压,再加上宋太祖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要执行这些新政,范仲淹的想要拯救国家的这个想法也就被淹没了。
三、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是宋太祖时期的得力干将,他的电法想法受到了宋太祖的支持,于是王安石就大刀阔斧,对国家进行改革。首先,在教育方面,王安石带领一群人文人墨客编纂和发行了《三经新义》,并且把发展了1000年的科学制进行了改革,而且大肆整顿学校。
其次,在军事方面,他设置了保甲法等,对军队进行改革。最为重要的就是在财政方面的改革,王安石实行了均输法、农田水利法等。均输法既能够降低中央购买同种商品也所使用的金银,又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百姓的负担。
可是在实际上,政府官员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向农民收取同等数量的税收,在中央钱财的缴纳上,还是像以往一样,没有任何变化。就算经历了洪涝灾害,农民本身就颗粒无收,他还是需要缴纳同样的税款,百姓流离失所。
农田水利法就是地方政府应该大力的鼓励农民星星,水利或者开发土地,农民可以自己集资进行这件活动,如果钱财不够,可以向政府贷款。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增加了就业岗位,但实际上,地方政府为了收敛钱财,强迫农民进行这几样活动,这样官员就能够在贷款方面获得高利。
其他的几种改革活动也是如此,虽然在表面上有利于农民的发展,但在实际上,地方官员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还是对农民进行了压榨。宋神宗过世之后,司马光担任了宰相,顶替了王安石的地位,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全部被废除了,他的改革也就失败了。
四、总结
从以上这几点来看,王安石变法的初衷的确是为国为民,他站在农民、地方官员以及中央的问题上思考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谁知抵不住人心,大量的官员为了一己私利强占了农民的利益,独吞了大量财产。
王安石变法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都很多,两者之间也无法比量,所以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的呼声也不一样。支持他的人认为他一心为国,这是抵挡不住人心冷漠。
不支持他的人认为王安石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到官僚地主阶级的利益,这样在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之后肯定会被剿灭,变法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不论如何,王安石也是为救国救民做出贡献的人,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他的做法,他都是值得人民尊敬的。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以其卓越的学识和正直的品格著称,被誉为“涑水先生”。然而,在司马光的一生中,却有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他为何要置一位...
司马光砸缸 2024-10-27 司马光: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与史学巨匠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以其深厚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学术成就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仅在政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还因编撰了史学巨著《资治...
司马光砸缸 2024-08-26 李焘与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历史贡献李焘,字仁甫,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他的代表作《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继承了司马光《资治通鉴》的体例,延续了中国编年体史书的传统...
司马光砸缸 2024-07-30 资治通鉴:记叙历史的编年体巨著《资治通鉴》,这部承载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巨著,是由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耗费十余年心血编纂而成。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而且在文学和哲学...
司马光砸缸 2024-07-30 乌台诗案:苏轼的诗意与政治的碰撞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是一个璀璨的名字,他的诗歌、散文、书法和画艺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然而,苏轼的一生并不平坦,他多次因文字惹祸,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4-07-29 吕惠卿:宋朝变法中的关键人物吕惠卿,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者,他在宋神宗时期与王安石共同推动了一系列变法,旨在振兴宋朝的国家财政和军事力量。本文将探讨吕惠卿在变法中的贡献,以及他对宋朝政治...
宋神宗怎么死的 王安石 2024-06-19 资治通鉴:历史的智慧与现实的启示《资治通鉴》,这部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自问世以来便被视为中国史学的瑰宝。它以丰富的史料、严谨的史实和流畅的文笔,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南宋绍...
司马光砸缸 启 2024-06-12 资治通鉴:司马光的杰作与对历史的独到见解提起中国古代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无疑是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一部。这部书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他用时19年,以编年体的形式,从周威烈王...
司马光砸缸 2024-05-20 宋神宗继位与新政改革:宋朝历史的转折点在宋朝历史中,赵曙作为一位并不显赫的皇帝,其身后是由一位具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宋神宗继承大统。宋神宗的登基不仅是皇位的简单交替,更标志着一系列深远影响的新政...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4-05-16 历史镜像:宋神宗进攻西夏的失败与南宋、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和冲突不断塑造着国家的兴衰。中国宋朝的两次重大军事挫败——宋神宗时期的对夏战争失败以及南宋的灭亡,与遥远的拜占庭帝国最后的陨落,展现出惊...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4-05-1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