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静成皇后(1812年6月19日-1855年8月21日),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之女,清文宗咸丰帝养母,议政王、和硕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訢生母。先祖在清朝开国之初入满洲正蓝旗,后抬旗入满洲正黄旗。咸丰帝即位之后,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绮春园寿康宫,遵照皇太后礼遇奉养。咸丰五年七月初一,康慈皇贵太妃病笃时,咸丰帝感其养育之恩,下诏晋尊康慈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日康慈皇太后薨逝,葬于慕东陵,谥号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累加谥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庙。
博尔济吉特氏生于嘉庆十七年五月十一日(1812年6月19日),比道光帝小30岁。父为追封三等承恩公花良阿。皇次子奕纲,皇三子奕继、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皇六子恭忠亲王奕䜣生母,咸丰帝养母。道光五年(1825年)四月初三,年仅14岁的博尔济吉特氏进入皇宫紫禁城,服侍道光帝,初赐号静贵人。道光六年(1826年)初,15岁的静贵人怀孕。道光六年(1826年)四月初七日晋封为静嫔。道光六年十月二十三日(1826年11月22日),静嫔生皇次子奕纲。道光六年(1826年)十二月初一日行静嫔册封礼。道光七年二月初八(1827年3月5日),皇次子奕纲夭折,道光七年(1827年),四月二十日晋封为静妃。时年16岁。道光八年(1828)五月十六,怀孕四个月时流产,时年17岁。道光九年十一月初七(1829年12月2日),静妃生皇三子奕继,道光九年(182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奕继夭折时年18岁。道光十年十二月初七(1831年1月20日),静妃生皇六女,时年19岁,六公主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二月封为寿恩固伦公主,指配景寿。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21岁的静妃生皇六子奕䜣,也就是后来的恭亲王。静妃的接连生育,导致她体亏气虚,多次生病。道光十三年(1833年)八月十五日,静妃晋升为静贵妃,时年22岁。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日(1840年),皇后钮祜禄氏崩逝于澄静斋,奕詝时年十岁,道光帝静贵妃抚育皇四子奕詝。道光二十年(1840年)四月二十五日晋封静贵妃为皇贵妃。道光二十年(1841年)十二月十七日行皇贵妃册封礼,时年29岁。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1850年2月25日),道光帝驾崩于圆明园慎德堂。十二天后,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1850年3月9日),孝全皇后之子皇四子奕詝即位,是为咸丰帝。咸丰即位后,尊静皇贵妃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绮春园之寿康宫,时年39岁,以皇太后规格奉养。咸丰元年(1851年)三月,恭上皇贵太妃册宝。同时根据道光帝遗诏,封皇贵太妃之子皇六子奕䜣为恭亲王,并加恩恭亲王可戴用红绒结顶冠,朝服蟒袍俱准用金黄色。咸丰元年(1850年)五月十一,为皇贵太妃庆祝四十大寿,寿宴无比隆重。到了咸丰五年(1855),太妃开始生病,一直医药不治。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太妃已病入膏肓。咸丰五年(1855年)七月初一日,咸丰帝为冲喜而尊康慈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八天后,即咸丰五年(1855)七月初九日巳时(8月21日),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病逝于寿康宫,享年44岁。咸丰五年八月初十(1855年9月20日),咸丰帝追谥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祔庙。咸丰七年(1857年)四月二十日,孝静皇后梓宫下葬于慕东陵。同治元年四月初八(1862年5月6日),两宫皇太后于以同治帝的名义发下诏书,为恭亲王的生母孝静皇后加谥懿昭端惠,系道光帝谥号“成”字,这样博尔济吉特氏谥号即被改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抚圣成皇后。同治元年九月初二(1862年10月24日),将孝静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庙。光绪元年(1875年)六月加谥庄仁。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加谥和慎。这样,博尔济吉特氏的全谥最终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
道光初年,博尔济吉特氏以贵人的身份选秀入宫,之后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连续为道光帝生育三子一女,并且位分由静贵人一路升为静妃,可见在此期间博尔济吉特氏很受道光帝的宠爱。之后在道光十三年道光帝将静妃晋封为静贵妃,超越了资历更老的和妃、恬嫔。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道光帝的第三任皇后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病逝。道光帝非常哀恸,同年,道光帝下诏加封静贵妃为皇贵妃,总摄后宫。在清朝后宫,皇贵妃位比副后,地位极尽尊贵,皇后健在时一般不立皇贵妃,此时的博尔济吉特氏又执掌六宫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六宫之首。
孝全皇后留下十岁的独子——皇四子奕詝,即后来的咸丰帝,交付静皇贵妃抚养。皇贵妃的小儿子奕䜣与奕詝年龄相仿,同在上书房,十分友爱,犹如同胞兄弟。静皇贵妃也对这两兄弟呵护备至,万般疼爱。但是后来,两人渐渐长大,为了未来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开始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史载,奕䜣文武双全,而且聪明过人,后来更支持洋务运动,和西方人(中国人蔑称为“洋鬼子”)接近,有“鬼子六”之称;而奕詝为嫡长子,忠厚老实,秉承中庸之道。道光帝原先认为奕䜣之“才”堪此大任,但深为痛惜孝全皇后钮钴禄氏,更爱奕詝,于是为了储位问题犹豫再三。奕詝的老师杜受田深知圣心,教奕詝“藏拙”,也就是不在不如奕䜣的方面和他比试,而在父皇道光帝面前表现“孝子”、“仁君”。果然,道光帝认为奕詝比奕䜣更有“德”,再加上孝全皇后往日的恩情,终于于道光二十六年下定决心立奕詝为储君。但道光帝毕竟可惜奕䜣,就在遗诏中写明,立奕詝为皇太子而即帝位,封奕䜣为亲王。当然由于雍正朝以来的清朝实行秘密建储制度,这份遗诏在道光帝生前未曾公布,是在死后公布的,但遗诏中破天荒地封亲王,反映了道光帝的复杂心理。
据记载,“圆明三园”之一的万春园,原名绮春园。道光年间,尊养继母恭慈皇太后于此。咸丰帝即位,破格奉养仅为先帝侧室又非生母的康慈皇贵太妃居绮春园,这是咸丰帝以道光帝侍奉孝和太后的方式来侍奉康慈皇贵太妃,并且将养母康慈皇贵太妃生辰定名为"慈寿节",每年俱隆礼称祝。而探病问安,又无异于亲子,这些都是逾制报答皇贵太妃的抚育之恩的加倍孝顺之举。咸丰帝曾在上谕中提过“朕在冲龄,仰蒙康慈皇贵太妃抚育深恩”、“抚育朕躬十五载。恩恤优加”。由此可见咸丰帝与康慈皇贵太妃养母子之间的关系是相当不错的。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底,皇贵太妃的病情加重,七月初一日,咸丰帝尊康慈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咸丰五年七月初九日巳刻,皇太后卒于寿康宫之“爱日春长”,梓宫停放慈宁宫正中。七月二十一日移大行皇太后梓宫到绮春园迎晖殿暂安。咸丰五年九月二十三日正式恭上大行皇太后谥号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咸丰五年十月初一日,咸丰帝钦命孝静皇后丹阐抬旗,于是在孝静皇后身后,其家族改为正黄旗满洲人。
咸丰帝为康慈皇太后拟定的谥号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道光帝谥,也就是不加道光帝谥号——“成皇帝”中的“成”字,不称“成皇后”,神位不祔太庙。对于配享太庙等事,根据咸丰帝自己的说法,“爰考会典所载,太祖高皇帝三后,惟孝慈高皇后配祔太庙,谥号称高。是别殿奉祀,称号宜殊,非惟前代之旧章,实本我朝之定制。今明禋钜典,朕不敢以感恩之故,稍越常经。景铄鸿名,朕何敢以尽孝之私,致逾定礼。”是咸丰帝自己不想开这个先例。根据《实录》的记录,“皇太后疾大渐,(咸丰帝)复诣爱日春长问侍。巳刻,康慈皇太后崩,上哀恸号呼,摘冠缨,易素服,诣灵驾前奠酒,还养心殿。申刻,复诣寿康宫,奉大行皇太后灵驾至慈宁宫,上翦发成服……上哀恸深至,哭无停声,王大臣等伏地环跪,恳上节哀。酉刻,大行皇太后大殓,奉安梓宫于慈宁宫正中,上奠酒行礼。”基本上是按照标准皇太后的流程进行的。咸丰五年七月二十日(1855年9月1日),孝静皇后的身后事操办完成,第二天(1855年9月2日),咸丰帝因奕䜣在办理皇太后葬礼时礼仪疏略,罢去了他的军机大臣、宗人府令和正黄旗满洲都统职务,仍在上书房读书,后来咸丰帝临终时也未把奕䜣列入辅佐儿子同治帝的顾命大臣名单,将他排除于最高统治集团。整个咸丰朝,除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与英法联军谈判,奕䜣几乎没有受重用。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去世,同治帝奉遗诏即位,两宫皇太后(指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发动祺祥政变,捕杀顾命大臣,垂帘听政。为了在政局稳定得到恭亲王的支持,两宫皇太后于同治元年四月初八(1862年5月6日)以同治帝的名义发下诏书,为恭亲王的生母孝静皇后加谥懿昭端惠,系道光帝谥号“成”字,这样谥号即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抚圣成皇后,同年九月初二(1862年10月24日),将孝静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庙。光绪元年(1875年)六月加谥庄仁,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加谥和慎,这样博尔济吉特氏的谥号全称就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
孝静皇后死后,葬于清西陵道光帝慕陵的东面的慕陵妃园寝,改称慕东陵。按清朝规制,皇后先于皇帝驾崩的与皇帝合葬,后于皇帝驾崩的则另建陵寝。但是慕东陵却异反常规,既非帝、后合葬,也非另建陵寝,而是皇后和妃子埋葬在一个陵寝之中。根据《新整内务府文件修建工程》中记载,在慕陵妃园寝建成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末,道光帝曾降旨在妃园寝添建石券一座。十月十一日又下谕旨:“妃园寝前层中座石券,着照龙泉峪宝顶(即道光帝慕陵)式样,修建宝顶一座,再行踏看,绘图呈览。钦此。”虽然道光帝决定将静皇贵妃葬入妃陵,但也为她提高宝顶的等级。康慈去世时,为尊父命,又敬养母,咸丰帝谕令诸军机大臣:“将来大行皇太后奉安,即拟以慕陵妃园寝做为山陵,惟宝城城后,必须筑墙一道,……至围墙亦有顺路可通。”宝城内葬孝静皇后,宝城外至中间葬十六个嫔妃,使整个妃园寝形成了以孝静皇后为中心的大园套小园的形状。这样既不违反道光帝的旨意,又突出了孝静皇后的位置。为进一步表示孝敬,咸丰帝又决定将原妃陵的绿琉璃瓦改为黄琉璃瓦,陵前加建神厨库,妃园寝改为后陵——慕东陵。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朝一共12位皇帝,那么清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后呢?据统计清朝皇后共28位其中三位不详。虽然贵为皇后,但是那时候的皇后第位也有到底之分的,比如:当中以通过大婚礼而册立的皇后地位最高,称为元后。其次是由妃嫔擢升的皇后,称继后。而通过儿子做了皇帝,才母以子贵得到的后位,或因受宠而追封的,这是比较低的了,这种皇后的神位,亦会放在最下。清朝皇后顺序列表为: (努尔哈赤)孝慈高皇后 -- (皇太极)孝端文皇后--(皇太极)孝庄文皇后 --(福临)孝惠章皇后--(福临) 孝康章皇后--(福临)孝献敬皇后 --(玄烨)孝诚仁皇后--(玄烨)孝昭仁皇后 -- (玄烨)孝懿仁皇后 --(玄烨)孝恭仁皇后 --(胤禛)孝敬宪皇后--(胤禛)孝圣宪皇后 --(弘历)孝贤纯皇后 --(弘历)孝仪纯皇后--(永琰)孝淑睿皇后--(永琰)孝和睿皇后 --(绵宁)孝穆成皇后--(绵宁)孝慎成皇后--(绵宁)孝全成皇后--(绵宁)孝静成皇后--(奕詝)孝钦显皇后(慈禧)--(载淳)孝哲毅皇后-- (载湉)孝定景皇后 -- (溥仪)孝恪愍皇后
辛酉政变,作为中国晚清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不仅改变了清朝的政治格局,也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辛酉政变的背景辛酉政变发生在1861年(咸丰十一年...
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2025-04-01 胤祐刚上朝后的去向探秘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胤祐作为康熙皇帝的第七子,虽然并非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但他在朝廷中也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关于胤祐刚上朝后的去向,我们可以根据真实资料,一探其背...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4-01 弘昼的下场:善终于府,逍遥一生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弘昼,这位雍正帝的第五子、乾隆帝的亲弟弟,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弘昼的一生,既非传统意义上的权臣之路,也非文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1 平三藩最大功臣:康熙帝与功臣们的共同胜利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平定三藩之乱无疑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场历时八年的战争,不仅彻底消除了内部的反动势力,巩固了清朝的统治,更为清朝实现大一统奠定了...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3-31 红楼梦中王夫人的悲剧结局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王夫人作为荣国府的重要人物,其一生经历了繁华与落寞,最终走向了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结局。一、王夫人的一生概述王夫人出生于金陵王家,是荣...
王夫人 2025-03-31 愉妃的历史真实结局:一生陪伴乾隆,晚年得享善终在中国清朝的历史长河中,愉妃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坚韧不拔的性格,成为了后宫中的一位传奇人物。作为乾隆皇帝的宠妃之一,愉妃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起伏,但最终却得以善终...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愉妃 2025-03-28 龄官人物形象深度分析:才情出众,性格坚韧的戏子佳人在清代小说《红楼梦》的浩瀚人物群像中,龄官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才情,成为了众多读者心中难以忘怀的角色。作为贾府买来的十二个唱戏女孩之一,龄官虽身处卑微,却以她的坚韧...
龄官 2025-03-28 刘统勋的儿子们:家族荣耀的延续刘统勋,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代名臣,以其卓越的政绩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朝野上下的广泛赞誉。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刘统勋不仅在官场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家族也因其而...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刘统勋 2025-03-28 和珅为何如此器重管家刘全?在中国清朝乾隆年间,和珅以其卓越的政治手腕和贪腐能力,成为了权倾一时的朝廷重臣。而在他辉煌的背后,有一个身影始终如影随形,那就是他的管家刘全。和珅对刘全的器重,...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和珅 2025-03-27 红楼梦中谁最恨贾宝玉?揭秘人物剧情背后的恩怨情仇《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错综复杂的剧情著称。在这部巨著中,贾宝玉作为主角,其性格独特、行为不羁,自然引来了众多人物的或爱或恨。那么...
贾宝玉 2025-03-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