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儇(862年6月8日-888年4月20日),本名李俨,唐朝第十九位皇帝(873年8月16日-888年4月20日),唐懿宗李漼第五子,母为惠安皇后王氏。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儇能干出荒唐事,那是因为他贪玩,可他毕竟是皇帝,让他放弃长安,去蜀中避难,这就有点践踏他的底线了。
因为帝王尊严的驱使,李儇拒绝了田令孜的提议。
广明元年(880)十一月十三日,李儇下诏,任命田令孜为总指挥,飞龙使杨复恭为副使,征调两千八百名弓弩手,由田令孜的亲信张承范率领,前往潼关镇守。论军队的战斗力,神策军肯定是最高的。
不过,神策军的问题也是最大的。比如长安的纨绔子弟向宦官行贿,将名字挂靠在军队籍册,平日里享受神策军的待遇,却从不上场打仗。
这一次,朝廷征调他们到前线,以至于很多将士抱头痛哭,不少人甚至逃离军队,或者花钱让穷苦百姓顶替自己。一直到十一月二十五日,张承范才集结完军队。
为了安抚张承范,李儇说道:“爱卿,你先前往潼关据守,朕的支援马上就到。”历史证明,这就是一个谎言。谎言的背后,是不忍直视的政治虚伪。
李儇调集禁卫军,确实是为了帝王的尊严,可尊严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觉得尊严就是立足之本,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去维护;还有一种是面子工程,说白了,李儇如果直接去蜀中,那就是一无是处的昏君,可如果先派禁卫军抵抗,向天下人展示他抵抗的态度,然后再前往蜀中,那就是逼不得已的自保。
广明元年(880)十一月二十七日,禁卫军来到华州城,刺史裴虔馀调任宣歙观察使,华州军民全都逃入华山,城中空空荡荡。幸运的是,张承范在官仓中找到了千余斛粮食,将士们饱餐一顿,随后赶赴潼关。两千八百名禁卫军,究竟能逆转局势,还是做官军的炮灰?谁也无法预料。
再看看黄巢,气势如日中天,大军所过之处,军纪严明,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拥戴。西进的路上,黄巢放出话来,他只想教训朝廷,如果地方官员不想惹麻烦,尽量别做出头鸟,只要官军不主动进攻,他就视而不见。在黄巢的舆论攻势下,地方官吏毫无作为。
广明元年(880)十一月十七日,黄巢攻破洛阳,东都留守刘允章率领官员迎接黄巢入城,好好地侍奉了一番。广明元年(880)十二月初一,黄巢大军来到潼关之外。
据史料记载,起义军遍布山野,旌旗蔽天。
黄巢万万没想到,当初在长安城说出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如今竟然变成了现实。潼关之外,官军和起义军正面交锋,双方往来冲突,势均力敌。
战斗从中午持续到晚上,因为一个意外,局势终于被改变了:禁卫军肚子饿了,战斗姿势开始走样,战斗决心慢慢消失,最终不敌起义军,退守到潼关之内。为了稳住军心,张承范将辎重和钱财全部分给将士,同时向朝廷告急,希望李儇派遣重兵防守潼关。
在奏折中,张承范言辞切切,不无埋怨之意:臣离京六日,甲士未增一人,馈饷未闻影响。到关之日,巨寇已来,以两千余人拒六十万众,外军饥溃,蹋开禁阬。臣之失守,鼎镬甘心;朝廷谋臣,愧颜何寄。
广明元年(880)十二月初二,黄巢正式对潼关发动攻击。起义军让百姓用泥土填满壕沟,随后一把大火,将潼关烧得七零八落。广明元年(880)十二月初三凌晨,潼关失守,张承范带领残兵逃回长安。博野镇、凤翔镇的军队也准备退守到长安渭桥(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自古以来,潼关就是易守难攻的关隘,可黄巢只花了一天时间就拿下潼关,这究竟是将士们的问题,还是朝廷的问题?讲道理,谁也说不清楚,可将士们明白一件事:朝廷不给钱粮,将士们只能饿着肚子打仗。
东渭桥附近,一支新军迎面而来,远远望去,他们穿着华丽的裘皮大衣。
据史料记载,这是田令孜刚刚招募的部队,奉命前往潼关。博野镇、凤翔镇的将士见此情形,胸中的怒火喷薄而出,大声咆哮道:“老子在前线浴血奋战,这些狗东西居然穿着裘皮大衣招摇过市,毫无作为,凭什么?”
士兵们怒火上头,于是抢劫了田令孜的军队,随后做起了黄巢大军的向导。潼关失守,军队哗变,一连串的变故让田令孜胆战心惊。他担心受责,于是给李儇洗脑道:“正因为宰相卢携举荐高骈,高骈消极作战,黄巢才死灰复燃,如今高骈率领大军镇守淮南,却毫无作为,卢携难辞其咎。”
广明元年(880)十二月五日,刚刚上朝,李儇就罢免了卢携的宰相,随后任命王徵、裴澈为相。当天晚上,黄巢的前锋开进长安城,卢携服毒自杀。至于李儇,则是在田令孜的安排下,带着五百名禁卫军偷偷离开了大明宫,随行的只有几位亲王,以及受宠的嫔妃,至于朝中文武百官,李儇把他们都留给了黄巢。
安史之乱后,长安失守,皇帝出逃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老百姓得知消息,不再向西跪拜,而是在第一时间冲进大明宫,抢劫金银珠宝。傍晚时分,黄巢来到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边,灞水之上),大将柴存领兵进城,正式宣告了对这座古都的占领。直到此时,朝廷已经无力回天,尚书左仆射张直方带着数十名官员前去迎接黄巢,给足了面子。据史料记载,进城的当天,黄巢乘坐着用黄金装饰的软轿,犹如皇帝一样风光入城。将士们全部披散着头发,身穿红丝锦绣的衣裳,身后铁甲骑兵跟随,辎重车辆塞满道路,浩浩荡荡绵延数十里,阵仗非常庞大。
彼时,百姓对朝廷已经失望透顶,当黄巢进入长安的时候,百姓夹道欢迎,群情热烈。多年以前,黄巢科举考试屡屡挂科,一气之下离开长安,心中对朝廷充满了怨愤,对读书人充满了敌视。如今,黄巢率领数十万大军杀回长安,看着朝廷官员匍匐在自己脚下,看着芸芸众生仰视自己,这种感觉旁人是无法体会的。
进京之后,黄巢对长安百姓宣称道:“俺们起兵就是为了老百姓,不像李唐皇室那样百般欺辱你们,你们尽管安居乐业,俺们绝不侵犯你们。”对老百姓而言,乱世之中,平安无事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既然老大表了态,小弟们也得拿出点实际行动。巧的是,打了多年的仗,将士们都成了财大气粗的富豪,他们看到贫穷的百姓,经常会施舍钱财,仿佛自己就是无欲无求的圣诞老人,这种施舍活动持续了好几天。遗憾的是,欲望掩盖不了人的本性,善意也掩盖不了阶级的本性。说到底,起义军的核心将领都是强盗土匪,绿林好汉。
黄巢虽然招收了许多老百姓,可他们从军的本意都是为了发家致富。想想看,钱财都是他们用命换来的,凭什么施舍给素不相识的百姓?施舍活动持续了几天,黄巢大军突然翻脸,他们抢劫百姓、商人,焚烧坊市,屠杀无辜,长安街头尸体满地,犹如人间地狱。据史书解释,他们痛恨朝廷,所以犯下滔天罪行。然而,这样的说法解释不了无数老百姓被杀的事实。究其原因,这是邪恶的本性在驱使。
广明元年(880)十二月十一日,黄巢屠杀了留在长安的李唐宗室。第二天,黄巢入驻大明宫。
广明元年(880)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在大明宫含元殿登基称帝。这一天,黄巢登临丹凤楼,意气风发地颁下赦书:定国号为大齐,改年号为金统。同时,黄巢下诏,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停任,四品以下的官员继续保留官位。
黄巢处理前朝旧臣的原则很简单:凡是黄巢厌恶的,一律处死;凡是不在第一时间归附黄巢的高级官员,一律处死;凡是想背叛黄巢的,一律处死。
黄巢下诏:凡是大唐的官员,只要到宰相赵璋的府邸报备官位和姓名,就可以恢复官职。客观地说,如果黄巢想坐稳江山,最好的选择不是逗留长安,诛杀朝廷的官员泄愤,而是派遣精兵追击唐僖宗李儇,要么斩草除根,要么挟天子以令诸侯。很遗憾,不管是安禄山,还是黄巢,都没有走这条路。
也许,他们有自己的迫不得已;也许,他们仅仅是目光短浅,没有看透局势的发展。黄巢逗留长安的时候,李儇骑着宝马日行百里,一路狂奔。
凤翔境内,节度使郑畋听说李儇御驾亲临,急忙带着粮食前去迎接,并请求李儇留在凤翔主持大局。
广明元年(880)十二月十八日,李儇一行到达兴元府,随后号召天下兵马入京勤王。事实上,各地的军镇暂时没有动静,最先动起来的是神策军。想当年,唐朝的权宦们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将神策军的地盘扩展到凤翔、河中等地,没想到阴差阳错,神策军竟然成了李儇反攻的第一支生力军。
反观官军大元帅高骈,李儇逃跑的时候,屡次给他发信求援,可高骈却隔岸观火,拒不发兵。说白了,唐朝的皇帝信任宦官,只因宦官能给他们文臣武将给不了的安全感。
兴元府,李儇正在等待各地的援军消息,可手下告诉他,除了一支神策军赶赴凤翔外,各地的军镇毫无动静。迷茫、无助、绝望的情绪缠绕在李儇的心头。
就在此时,田令孜的哥哥,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的使者到达兴元府,使者就带了一句话:如果皇帝愿意,可以到成都暂避锋芒。
中和元年(881)正月二十八日,李儇到达成都。蜀中,古称天府之国,物资充足。从长安到蜀中需要穿越秦岭和大巴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岖,确实是易守难攻。安史之乱后,成都的战略地位就被李唐皇室重视起来,朝廷设置了西川、东川、剑南西道三个辖区,三大节度使要么是皇帝的亲信,要么是宦官的亲信。总而言之,蜀中就是李唐皇室的后花园。
不管是自私也好,有预判也罢,田令孜确实走对了这步棋,这为李儇提供了立足之地,也为后来的战略大反攻奠定了基础。有了成都的钱财和战略物资,李儇底气十足,他大肆封赏了官员和将士,重新激发了官军的斗志。站稳脚跟后,李儇再次下诏,任命郑畋为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泾原节度使程宗楚为副都统,前朔方节度使唐弘夫为行军司马。
除此之外,不管是少数民族的军队,还是汉族将士,只要立下大功,郑畋可以先用空白告身进行封赏。那么问题来了,在这期间,黄巢在干什么?
很遗憾,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可以肯定,在黄巢的眼里,官军不堪一击,官军将领都和高骈一样,自私自利,不顾朝廷安危。
黄巢不相信朝廷可以在短时间内组织起一支和他抗衡的军队,直到郑畋撕毁他的招降书,并统领一支由五万神策军组成的大军向他宣战后,黄巢才如梦方醒,派遣大将尚让前去平乱。中和元年(881)三月,黄巢的五万大军开赴凤翔。
不过,郑畋提前埋伏了一支奇兵,交战之前,官军举着杂乱无章的旗帜,稀稀拉拉地站在山坡上迎敌。这是示敌以弱的战术,可尚让觉得郑畋是个文官,不懂行军打仗,于是草率地发动进攻。一场恶战之后,两万义军将士暴尸荒野,尸体连绵数十里,景象惨不忍睹。回到长安后,手下告诉尚让,酸腐书生在尚书省的门口写了几首文采飞扬,却又极具嘲讽意味的诗作。
尚让看到诗词后,羞愧到无地自容,为了泄愤,他命人挖掉了尚书省值班官员的眼睛,随后下令搜捕全城,将会写诗的读书人擒拿归案。
据史料记载,因为几首诗作,三千多名读书人命丧长安。
在中国历史上,唐懿宗李漼因对女儿同昌公主李梅灵的过度宠爱,在其夭亡后迁怒于御医,酿成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医闹”事件。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唐懿宗作为一位父亲的悲痛与失...
李漼 2024-11-02 揭秘:唐僖宗李儇为何被誉为“马球状元”在中国唐朝的历史长河中,唐僖宗李儇以其独特的身份和爱好,留下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其中,他被冠以“马球状元”的称号,更是成为了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这位...
李儇 2024-10-31 唐懿宗李漼的统治与唐朝的衰落唐懿宗李漼,在位期间(860-873年),是唐朝历史上一个关键的时期。在他的统治下,曾经辉煌的“大中之治”成果逐渐损失,唐朝的国力和威望开始急剧下滑。本文将详细...
李漼 2024-08-19 唐僖宗:明君与昏君的争议唐僖宗,名李儇,是唐朝的第十八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对内无法平息藩镇割据的乱象,对外则无法抵御外族的进犯,导致了唐朝国力的进一步衰微。因此,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多倾向...
李儇 2024-08-14 唐僖宗李儇:一位多面的皇帝唐僖宗,名李儇,是唐朝的第十九位皇帝。他于862年出生,873年即位,在位期间,他展现出了多面的性格和才能。本文将为您介绍唐僖宗的个人生平和他的一些主要特点...
李儇 2024-04-02 唐朝的明君——唐懿宗李漼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唐朝无疑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在诸多杰出的皇帝中,唐懿宗李漼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政治才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唐懿宗李漼,是唐朝...
李漼 2024-01-12 同昌公主的死,为何会牵连那么多无辜的人呢?在古代,权势最大的无疑是皇帝,如果皇帝对一个人非常宠爱的时候,那么可能对于很多人都不是一件好事。今天我们的主角同昌公主就是如此,那么她有哪些故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
李漼 2023-03-29 黄惠姑:闽王王审知侧室,有哪些与她相关的轶事典故?黄惠姑是闽王王审知侧室夫人,其子王延钧称帝,母以子贵被尊为太后。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唐泉州府晋江县镇安铺黄田(今惠安县张坂镇后边村)人,父秀...
李儇 2022-07-22 唐昭宗时期在华州的一场博弈有多混乱?最终获利的是谁?李晔,即唐昭宗,唐朝第二十位皇帝(888年4月22日-904年9月22日在位),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异母弟。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经...
李晔 李儇 2022-07-14 唐末时期为何有三千多名读书人命丧长安?就因为几首诗李儇(862年6月8日-888年4月20日),本名李俨,唐朝第十九位皇帝(873年8月16日-888年4月20日),唐懿宗李漼第五子,母为惠安皇后王氏。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
李儇 李漼 2022-07-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