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上,“清华北大鹅腿阿姨之争”词条甚至登上微博热搜。热搜词条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们的调侃,引得许多网友关注,“清北人三大高校吵起来了!我以为他们在搞学术,结果是在抢鹅腿?”
“鹅腿阿姨”究竟是谁,竟然让清华、北大、人大三所高校争抢?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一位原本在人大、北大卖鹅腿的阿姨,近日突然去清华摆摊了。让本来数量有限的鹅腿被别的学校分走,“鹅腿阿姨被清华‘拐走’,北大、人大学子痛失鹅腿,以至于人大的同学纷纷破防:“两年的时光终究还是错付了。”“鹅腿阿姨清北之争”事件发酵后,生意更加火爆了,用顶流来形容都不为过。
11月25日,有网友发帖称中国人民大学食堂已经开始自主研发烤鹅腿。11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食堂工作人员表示,食堂之前没有烤鹅腿,如今准备在食堂上新这一菜品,有可能在11月27日晚5点半以后开始售卖。鹅腿定价15元一个,目前没有限量的打算。
至于“鹅腿阿姨”为什么走红,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教授、数字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崔丽丽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鹅腿阿姨”现象的出圈很有意思,是味道上的稀缺性和城市烟火气稀缺性两方面的综合体现。
每个群只接受20个预订
“鹅腿阿姨”的鹅腿,究竟有多火爆呢?
一位清华校友在线感叹“鹅腿阿姨”现象:半年前,清华鹅腿无人问津,一周前,第一个清华鹅腿群迅速满员,三天前,扩张到8个群,一天前,傍晚5点截止订购;今天出现了“鹅腿黄牛”,甚至还出现了代买和配送业务。“接下去,会发生什么,我都不敢想。”
甚至有网友直接改了群名:“已吃鹅腿2”“鹅也很美”等,还有人为这一事件起了名字:《六大名校围攻清华顶》《没有一只鹅能走出北京》《卖鹅阿姨再爱我一次》《重生之百万富翁卖鹅腿那些年》。
图源/小红书@榛巧椰椰球
据媒体报道,鹅腿阿姨不太会用手机,线上十几个微信群都是学生帮她建的。阿姨最早在人民大学周边卖烤鹅腿,已经卖了将近两年。爆火出圈后,学生们不仅冒着零下几度的冷天线下排长队,微信群的“争抢大战”也愈发白热化。
据群友分享,因为鹅腿限量,每个群只接受20个预订,能吃上的学生们堪称“最幸运的事”。队伍里,有两名学生从北邮昌平小区来海淀聚会,被热情的同学拉进“清华鹅腿群”,“今天中午12点开始在群里接龙预订,不到半小时就订满了”。
“资源有限,没收款的同学今晚没有鹅腿了,谢谢你们的配合和支持。”预订结束后,阿姨在群里发布的消息,又引得许多没抢上的学生“哀嚎一片”。“鹅腿阿姨”说,北大和人大群里天天有孩子问,什么时候能吃上烤鹅腿,不能光在清华卖,每个学校都得轮流去几天。
值得探讨的是,朴实无华的“鹅腿阿姨”,究竟是凭什么抓住了学生的胃和心。
崔丽丽告诉《新民周刊》,“鹅腿阿姨”现象的出圈,一方面是味道上的稀缺性获得学生追捧;另一方面,本质上讨论的一座城市烟火气的问题,对于一些流动小摊贩的管理本身导致了这种业态的稀缺性。
阿姨告诉记者,这些鹅腿都是她亲手冲洗、切配、腌制和烤制的。固定供货商把鹅腿肉配送到家后,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开始收拾,一直忙到晚上天黑,两只手都被冷水泡得指关节肿大,“孩子们这么喜欢也就挺值得”。因此,生意能火成这样,并不偶然。
另外,站在学生立场做生意,和学生成为朋友,让“鹅腿阿姨”显得与众不同。面对争抢,阿姨没有“持宠而娇”而是“一碗水端平”,表示“也不能光在清华卖,每个学校都得轮流去几天”。把自己的小生计和学生的小欢喜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某些高校食堂爆出负面消息的背景下,“鹅腿阿姨”以顾客至上的最朴实的生意经,更加难能可贵。对人间烟火的热爱
有观点指出,名校学子对一个流动摊贩的追捧,表现出“象牙塔尖”里的人对人间烟火的热爱。无论是吃上还是吃不上,对于这份食物的感情,对于这个集体追鹅腿场景的感念,总是特别而深刻的。几乎每一个大学周边,总有一个美食铺子让学子乐此不疲。
但可以想见,在庞大的用户群体面前,个体作坊式生产模式有些力不从心。即使“鹅腿阿姨”打算在几个学校轮着卖,也无法消解很多大学生的“鹅腿饥渴”。说白了,“鹅腿阿姨”只有一位。
图源/小红书@吃瓜瓜不吐瓜子皮
正如一位大二同学所言,同学们这么舍不得“鹅腿阿姨”,主要是因为学校周边能选择的夜宵种类太少。“要么就去校外吃海底捞、麦当劳,要么就是去食堂买个煎饼,去便利店买个关东煮。现做的小吃太少了。要么就自己订个外卖。”
其实,何止种类太少,能以良心和美味抓住食客胃的,恐也不多。当一些大学生宁可订外卖也很少吃学校食堂的饭菜时,人们可以更为清晰地读懂一种无奈。尤其是,在“鼠头鸭脖”事件之后,高校又有“食堂针头”事件出来,更给人心添堵。
在大学校园生活中,美食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鹅腿阿姨”作为小众美食,也成为串联几所大学的特殊符号,以及学生们表达生活热情的载体。
有网友专门为“鹅腿阿姨”现象剪辑了一个纪录片 图源/小红书@郝六纪录片传奇
近年来整治过程中,许多高校周边取缔了不合规的三轮流动小吃摊,但学生群体有较大的夜宵需求,也面临供需不匹配的矛盾。如果能在校内或周边餐馆增设夜间档口、延长营业时间、丰富小吃种类,也能转化成较高的夜消费潜力。
小摊小贩一无连锁级规模,二无高科技,并不比正规食品机构更有力量,但何以一些摊贩硬是以指关节肿大的双手,为粉丝们带来一份暖意、一份向往?无他,他们是在用心做事,在用朴素的语言完成人心的连接,因而是可靠的——这份可靠,写在了那些在寒风中等待“鹅腿阿姨”的学生的脸上。
部分资料来源:现代快报、封面新闻等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下是对子产的详细介绍。一、生平背景子产,本名...
郑国 2025-04-01 韩信真实相貌探秘:历史记载与后世传说韩信,这位西汉初期的杰出军事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真实相貌,历史记载却颇为模糊,后世传说也众说纷纭...
韩信 2025-03-28 萧何与吕后密谋杀韩信,张良为何知情不阻?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韩信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其命运波折令人唏嘘。特别是他与萧何、吕后之间的恩怨纠葛,更是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当萧何与吕后密谋杀韩信之时,作为...
韩信 萧何 2025-03-26 明知韩信将死,张良为何不救?在中国历史上,韩信与张良都是楚汉争霸时期的杰出人物,前者以卓越的军事才能著称,后者则以深邃的智慧和谋略闻名。然而,在韩信被吕后诱杀的关键时刻,作为挚友兼智囊的张...
韩信 张良 2025-03-24 韩信为何能忍受胯下之辱?探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韩信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传奇的人生经历,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然而,在韩信辉煌的一生中,有一个事件却常常被人们提起,那就是他年轻时所遭受...
韩信 2025-03-20 萧何月下追韩信:一段流传千古的求贤佳话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典故和故事成为了人们传颂的佳话,“萧何月下追韩信”便是其中之一。这个典故不仅展现了古代贤相萧何对于人才的极度渴望与珍视,也揭示了韩...
韩信 萧何 2025-03-10 韩信为何被誉为“兵仙”?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韩信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被誉为“兵仙”。这一称号不仅体现了他在军事领域的超然地位,也彰显了他用兵如神的传奇色彩。那么,韩信为何能...
韩信 2025-03-06 韩信胯下之辱后,何以宽恕屠夫?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韩信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传奇的人生经历,被誉为“兵仙”、“神帅”。然而,在他辉煌的一生中,有一段经历却鲜为人知且充满屈辱,那就是“胯下之辱”。...
韩信 2025-03-06 郦食其之死:韩信背后的权谋悲剧在楚汉之争的烽火连天中,众多英雄豪杰的命运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中,郦食其的死,尤为引人注目。他是否真的被韩信所杀?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权谋与悲剧?郦...
韩信 2025-03-03 韩信的缺点与“活埋母亲”传闻探析韩信,作为西汉初期的杰出军事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被誉为“兵仙”。然而,这位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并非完美无缺。一、韩信的性格缺点格局较小韩信虽然军事才...
韩信 2025-02-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