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等于零”这句话,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说的。吴冠中对于“笔墨”的理解很清晰,但他自认为这个观点可能有些陈旧。在吴冠中眼里,笔墨是不能脱离画面的,一旦脱离了画面,线条、颜色都是零,笔墨绝不是程式化的东西。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理解“笔墨等于零”,其实这句话背后隐藏的寓意不仅仅是用在作画方面。下面可以来看看我们能够从哪些角度探索这句话的含义,帮你找到精髓之处。
在笔者的印象里,我读初中的时候曾经学习过一篇吴冠中先生所写的文章,大概是介绍有关桥的知识,文章主题明确,语言精练又不失风趣与文学性。当时笔者便想,这位先生虽然是位画家,但文章也写得极好,应当是一位明事理、睿智又和蔼的人。
吴冠中先生生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家中并不富裕,反而十分拮据。他早年偏爱文学,但迫于生计,并未专攻文学类专业,反而选择了后日可以养家糊口的电机科。这之后不久,他又转学艺术,投身进作画的道路。吴先生师承多位大家,林风眠、常书鸿、关良等著名画家都是他的老师。
吴先生不仅学习西方油画、水彩画,同时也对中国传统的绘画颇有研究。吴先生通过恩师的教导与点拨,再加上自身的努力与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绘画风格。他将传统的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理念等相融合,造就了自身别具一格的作品,成为一代大家。
那么,在绘画方面颇有成就的吴先生为何会有“笔墨等于零”的说法呢?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笔墨,便是绘画所用的点、线条、颜色等,线条有苍劲的,有细瘦的,颜色更是多变,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数不胜数。而“零”又作何解呢?它代表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笔墨等于零”是吴先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时提出的一种说法,最早是出自他写的一篇文章,后来他又以此为话题,作了一本书。
吴先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单独的线条、颜色都是零。单独的一个圆,哪怕它画得再好,再富有技巧,它就是个圆,没有什么深意。单独的一块颜色,哪怕它的颜色再瑰丽,再夺人眼球,它也只不过是一种颜色。没有人可以透过一个圆或者一种色彩明白这个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他更强调的是画面。
他说,“脱离了画面,单独的线条、颜色都是零。”这让笔者想起哲学上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中的一个点,即只有有序、合理排列的部分才能达到整体的效果,杂乱、无序排列的部分是比不过整体的。放到这里,就是所有的笔墨,不论是线条,还是色彩,都是为了组成整体的那个画面,都是为了表达画者心中的主题与思想而存在的。
简而言之,笔墨只是作画的工具,是技巧,是辅助的部分,并非根本,一幅画最重要的还是它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背后的主题。
在笔者看来,“笔墨等于零”的说法很有几分道理,就如同写作和弹奏音乐一样。
一篇好的文章,一本好的书,它能够获得读者青睐,能够深入读者内心,靠的从来不是什么写作技巧,也不是或华丽或朴实的语言,而是它所刻画的意象,是它所反映的主题,是它藏于字里行间的精神与启迪。一首曲子,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使听众沉浸其中,凭借的也绝不仅是拉曲子的人华丽的技法,而是歌曲背后的情感。
这些才是文章,才是歌曲的灵魂,才是它们生命的来源。作画也是如此。
而吴先生提出这个说法其实也是基于当时中国画界的人们大多都以笔墨来评判一幅画的好与坏,只注重外在与表面,忽视了一幅画真正的价值所在。吴先生的观点其实是在为中国画的前途开辟道路,是勇于批判陈旧,富有创新精神的举动。
当然也有人指出绘画不能不看笔墨,笔墨有它的价值。这个说法自然没错,笔墨当然有它自己的价值,没有笔墨,没有外在的工具,想要作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吴先生为何要这么绝对地说“笔墨等于零”,完全封杀了笔墨的价值呢?
笔者认为,这类似于当年中国搞新文化运动,故意把中国传统文化贬得一文不值,甚至连孔子比较正确的言论都拿出来批判一样。当时的国人深受中国封建文化影响,如果不加大力度批判,人们又如何会重视,如何会去思考呢?在这里也是一样,如果不说得“狠一点”,其他人也是不会太当回事的。这就是特殊情况下,“矫枉必须过正”。
由此可见,吴先生实在是用心良苦啊。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下是对子产的详细介绍。一、生平背景子产,本名...
郑国 2025-04-01 韩信真实相貌探秘:历史记载与后世传说韩信,这位西汉初期的杰出军事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真实相貌,历史记载却颇为模糊,后世传说也众说纷纭...
韩信 2025-03-28 萧何与吕后密谋杀韩信,张良为何知情不阻?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韩信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其命运波折令人唏嘘。特别是他与萧何、吕后之间的恩怨纠葛,更是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当萧何与吕后密谋杀韩信之时,作为...
韩信 萧何 2025-03-26 明知韩信将死,张良为何不救?在中国历史上,韩信与张良都是楚汉争霸时期的杰出人物,前者以卓越的军事才能著称,后者则以深邃的智慧和谋略闻名。然而,在韩信被吕后诱杀的关键时刻,作为挚友兼智囊的张...
韩信 张良 2025-03-24 韩信为何能忍受胯下之辱?探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韩信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传奇的人生经历,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然而,在韩信辉煌的一生中,有一个事件却常常被人们提起,那就是他年轻时所遭受...
韩信 2025-03-20 萧何月下追韩信:一段流传千古的求贤佳话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典故和故事成为了人们传颂的佳话,“萧何月下追韩信”便是其中之一。这个典故不仅展现了古代贤相萧何对于人才的极度渴望与珍视,也揭示了韩...
韩信 萧何 2025-03-10 韩信为何被誉为“兵仙”?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韩信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被誉为“兵仙”。这一称号不仅体现了他在军事领域的超然地位,也彰显了他用兵如神的传奇色彩。那么,韩信为何能...
韩信 2025-03-06 韩信胯下之辱后,何以宽恕屠夫?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韩信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传奇的人生经历,被誉为“兵仙”、“神帅”。然而,在他辉煌的一生中,有一段经历却鲜为人知且充满屈辱,那就是“胯下之辱”。...
韩信 2025-03-06 郦食其之死:韩信背后的权谋悲剧在楚汉之争的烽火连天中,众多英雄豪杰的命运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中,郦食其的死,尤为引人注目。他是否真的被韩信所杀?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权谋与悲剧?郦...
韩信 2025-03-03 韩信的缺点与“活埋母亲”传闻探析韩信,作为西汉初期的杰出军事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被誉为“兵仙”。然而,这位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并非完美无缺。一、韩信的性格缺点格局较小韩信虽然军事才...
韩信 2025-02-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