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康熙和鳌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晚年,为何后悔擒鳌拜?甚至还亲自为其平反,夸赞他是忠臣。
说起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皇帝来,康熙皇帝定然是首当其冲、榜上有名,不仅仅是因为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大力发展国家经济,开创了“康乾盛世”盛况的传奇人生。
更是因为,这位少年天子在亲政第二年,即自己十五岁时,通过聪明才智将当时的第一大权臣鳌拜斩落马下,为日后施展政治抱负扫清了一大障碍。
常言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为何在康熙皇帝晚年期间,竟出尔反尔,说出了“后悔擒拿了身为清朝官场三代元老鳌拜”这样的话,甚至还亲自为他平反,向天下人宣告鳌拜为忠臣呢?
三朝元老,战功赫赫
相信不少人对于鳌拜的印象都是,任意横行、欺君弄权、结党营私,在面对康熙皇帝时更是肆无忌惮,完全不将这位幼帝放在眼里,将功高震主四个字诠释的淋漓尽致。
事实上,鳌拜不将康熙皇帝放在眼里是有原因的。首先,作为满洲镶黄旗人,鳌拜年轻时就跟随开创清朝的清太宗皇太极四处征战,先后陪在皇太极的身边攻克下察哈尔部,征朝鲜等部落。
在皮岛之战、松锦会战、西充之战等战役中更是用生命和鲜血为大清皇室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皇太极的心腹大臣,而让鳌拜在官场上更上一层楼的,则是当年的继位风波。
手握重兵的多尔衮妄图谋取大清的江山,成为继皇太极后的第二位皇帝,作为镶黄旗护军统领的鳌拜自然不同意,也并未投靠看上去更有优势的多尔衮。
相反,鳌拜携一众重臣出声反对,点名只接受皇太极之子登基,坚决拥护福临为帝,为此鳌拜遭到了多尔衮的三次打击报复。可以说,鳌拜在反对多尔衮、拥护顺治登基的事情上,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苦尽甘来,在顺治登基之后,鳌拜等人均受到了顺治的重用和赞赏,而且在鳌拜生病之时,顺治帝还亲自前往鳌拜府上探望,可见顺治对鳌拜的宠幸。
不过,顺治帝在位不久后便撒手人寰了,死前顺治立年仅八岁的玄烨为下一任帝王,并立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至此,鳌拜开启了晚年的专权时光,八岁的小皇帝在鳌拜眼中不过是黄毛小儿、不足挂齿。
少年天子,智擒鳌拜
八岁的康熙皇帝也许对鳌拜没有什么反感,但十四岁的康熙皇帝一定视鳌拜为眼中、肉中刺,这一年,康熙皇帝逐渐脱离皇祖母孝庄太后的帮助,开始尝试亲政。
但少年天子康熙并没有想到,曾经父亲顺治皇帝为他立下的辅政大臣鳌拜,竟成为他亲政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作为三代元老的鳌拜十分轻视康熙皇帝,不仅言语上轻佻散漫,甚至还常常讽刺。
在朝堂之上,他当众呵斥康熙皇帝,给康熙皇帝甩脸子。在新年朝拜之际,鳌拜更是身着黄袍,其野心昭然若揭。除此之外,作为三代元老,鳌拜的党羽更是遍布朝野上下。
他所行之事,完全不经过康熙皇帝的同意,年少的康熙皇帝就好似光杆司令般坐在这龙椅之上。少年人的血性与上位者的自尊,怎么能允许有这样一位朝臣,骑在自己的脖子上呼风唤雨呢?
于是,在亲政后的第二年,康熙皇帝想了一则妙计来智取鳌拜。他先是招来了二十多位年轻的皇家子弟,至于为什么要挑年轻的皇族宗亲呢?
一来年轻人身强体壮能够擒住鳌拜,二来年轻人未经官场多年浸染易于控制,三来年轻人年龄较小不会引起鳌拜的注意与忌惮......事实证明这个做法是对的。
调教好人员后,康熙皇帝便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他先是招鳌拜前来觐见,待鳌拜迈入殿中站定后突然一声令下,二十多个少年蜂拥而至用铁锁将鳌拜捆绑起来。
即使是曾经的大统领,鳌拜也在这种人海战术的钳制下寸步难行。与此同时,一旁的官员再高声念读鳌拜曾经犯下的罪行,可谓是墙倒众人推。
不过,面对这位权臣,康熙皇帝并未立刻判鳌拜为斩刑,而是先将鳌拜押入天牢。根据《清史稿》的记载:“鼇拜多戮无辜,功不掩罪。圣祖不加诛戮,亦云幸矣。”
也许是为彰显仁德之心,也许是一时不知如何处置,只是鳌拜虽未被判下极刑,但没过多久就病死狱中了,至此一代权臣就这样命丧少年皇帝之手。
追悔莫及,荫庇后人
康熙这一出智取鳌拜,成功地给朝堂上下来了一场大抽血,也将肃清了原本混乱的朝纲,在亲政之初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为何到了晚年的康熙,竟怀念起这位人人得而诛之的大权臣呢?
不仅为其平反,甚至还大呼鳌拜为忠臣,或许原因有三。一乃是鳌拜确实劳苦功高,虽然鳌拜晚年玩弄权术,欺君罔上,但年轻时的鳌拜可以说在平定中原、建立大清的种种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于是,康熙皇帝便命鳌拜后人再度承袭鳌拜爵位,继续为大清朝效力,也希望大清朝继续出现这类人才,算是帝王之心的一种运用与操作吧!
二乃是康熙晚年,不少曾经效忠过康熙皇帝的心腹大臣纷纷叛变,导致康熙皇帝怒其不争,更加思念起曾经坚决拥立福临为皇帝的鳌拜来。
即使鳌拜不把自己看在眼里,甚至常常出言讽刺,但从康熙八岁登基到十四岁亲政的六年时间里,鳌拜并未有谋逆之举,若是真有谋反之心,鳌拜早就趁着康熙皇帝羽翼未丰之时痛下杀手了。
于是,想通了这一点的康熙皇帝,开始为鳌拜平反,称鳌拜为忠臣,甚至还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用现在的话来说,康熙这么做,实际上是想告诫大臣们“只要你忠心,我就不会辜负你,即使辜负多年后也会平反昭雪......”
最后一点则是康熙年纪大了,人年纪一大就爱回忆当年,回想起以前处置鳌拜时片面又绝对的手段,难免有些许愧疚,因此便改口称其为忠臣,与此同时还能彰显自己爱护忠臣,追思忠臣的仁德之心。
其实,纵观鳌拜的一生,他并未做出什么大逆不道之举,整体来说可以说算得上功大于过,后人对鳌拜印象的扭曲不过是源于影视化中的过度解读,历史上真实的鳌拜还是大多以正面形象面对公众的。
面对康熙皇帝晚年的反水之言,只能说年龄不同,心境不同,经历不同,在面对同一件事时也许会有不同的见解,但好在康熙皇帝最后还是给鳌拜的一生画下了一个体面的句号!
在清朝后宫的历史长河中,定妃与密妃都是康熙帝的嫔妃,然而她们在宫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却存在显著差异。一、入宫背景与家族支持定妃万琉哈氏,原为正黄旗包衣,后抬入正黄...
康熙的儿子们 定妃 2025-04-14 卫琳琅的历史原型:康熙良妃觉禅氏在热门小说及影视作品《寂寞空庭春欲晚》中,卫琳琅这一角色给观众和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身世坎坷、情感纠葛,与康熙皇帝、纳兰容若之间的爱恨情仇令人动容。而卫琳琅并...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容若 2025-04-10 胤禔是雍正吗?解析康熙朝皇长子与雍正帝的真实关系胤禔(1672年3月12日—1734年11月25日),清朝康熙帝第五子(因前四子早夭而成为事实上的皇长子),生母为惠妃乌拉那拉氏,而雍正帝(1678年12月13...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9 周昌之父:历史迷雾中的家族传承与精神底色在历史的长河中,周昌(周培公)以其卓越的才能和传奇的经历,成为康熙年间的重要谋臣。然而,关于他的父亲,历史资料却众说纷纭,留下了诸多谜团。这些谜团如同历史长河中...
康熙的儿子们 周培公 2025-04-03 红楼梦醒:曹雪芹的贵族往事与文豪炼成记康熙五十四年的南京江宁织造府,一声啼哭划破朱门深院的寂静。谁也没想到,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子哥,将在百年后化作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星辰。曹雪芹,这个历经繁华到沧...
康熙的儿子们 曹雪芹 2025-04-03 康熙三位皇后:赫舍里氏、钮祜禄氏与佟佳氏,后宫中的政治与深情康熙,作为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后宫生活也备受关注。在康熙的一生中,共有三位皇后与他共度风雨,她们分别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和孝懿仁...
康熙的儿子们 孝诚仁皇后 2025-04-03 揭秘十三爷胤祥的真实死因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十三爷胤祥以其卓越的才能、忠诚的品质和悲惨的命运而备受关注。作为康熙帝的第十三子,胤祥在雍正帝即位后,成为了雍正朝最显要的人物之一。然而,这...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2 胤祐刚上朝后的去向探秘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胤祐作为康熙皇帝的第七子,虽然并非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但他在朝廷中也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关于胤祐刚上朝后的去向,我们可以根据真实资料,一探其背...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4-01 平三藩最大功臣:康熙帝与功臣们的共同胜利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平定三藩之乱无疑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场历时八年的战争,不仅彻底消除了内部的反动势力,巩固了清朝的统治,更为清朝实现大一统奠定了...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3-31 范文程:明末清初的关键人物与评价范文程,这位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卒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政治家、谋略家,是清朝初期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跨越了明清两朝,以其卓越的才智...
康熙的儿子们 范文程 2025-03-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