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历史揭秘:康熙与孝庄太后感情至深,为何在孝庄去世后停灵37年才入葬?
她13岁便嫁给了皇太极,册封永福宫庄妃,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大清国入主中原后第一帝顺治皇帝的生母、康熙大帝的祖母,被誉为清初女政治家。贵为皇后的她却又为何没有与自己的夫君皇太极合葬?难道真如传说中所说,她在皇太极死后下嫁给了小叔子多尔衮而无颜在九泉之下面对皇太极?若传说有虚,又是什么原因让她在死后一直没有下葬,停灵了37年之久才得以入土为安?
清朝皇后陵内葬的皇后都是死于自己的夫君入葬之后的皇太后,所以在正常情况下,皇后陵都应该是由儿子辈的皇帝给建的。清朝的7座皇后陵中,有5座属于这种情况,但也有例外,嘉庆帝的孝和皇后的昌西陵是由她的孙子咸丰帝建的,而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最为特殊,是由她的重孙子雍正帝给建的,这不仅在清朝是唯一的,就是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也难以找到第二例。
聪明果敢的决定
康熙帝的梓宫是在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正式葬入景陵地宫的。就在入葬前21天的八月初九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允恭向雍正皇帝提出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要求给孝庄文皇后建陵,将孝庄文皇后的梓宫尽快入土为安,这样可“上妥在天之灵,下安仁孝之心”。孝庄文皇后的梓宫自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停灵于遵化昌瑞山祖陵的暂安奉殿以来,到雍正元年(1723年)已停了将近36年了。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问题困扰了康熙帝35年之久,一直未能解决,可以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雍正帝刚刚即位,这个问题就摆在了他的面前。
雍正帝不愧是雍正帝,他接到陈允恭的建议之后,决定立即着手解决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依然是陵建在哪里的问题。是建在皇太极的昭陵附近,还是建在关内遵化的孝陵附近?对于这问题,雍正帝已成竹在胸。雍正二年(1724年)二月初五日,他将诸王大臣召进宫来,对他们专门讲了为孝庄文皇后建陵的问题。他首先高度称赞了孝庄文皇后的伟大功绩和崇高圣德,又讲了孝庄文皇后临终之时要求将自己葬在孝陵附近、与子孙长期相伴的遗嘱,然后说:《礼经》上讲,合葬不是古来就有的。前代的大儒也说过,神灵有知,无所不通。合葬不合葬,只是个名义上的事。现在太宗已入葬昭陵多年了,即使在昭陵附近建陵也不算是合葬。孝庄文皇后自停灵遵化的暂安奉殿以来,我圣祖仁皇帝在位时间绵长,国泰民安,多子多孙,人丁兴旺。由此看来,孝庄文皇后在天之灵极为安妥;况且孝庄文皇后临终之时一再叮嘱要将自己葬在孝陵附近,圣祖仁皇帝已经遵照遗嘱将孝庄文皇后的梓宫停放在那里30多年了。圣祖仁皇帝将整个江山社稷都托付给我了,孝庄文皇后的陵寝是一个大事,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办理得合情合理,尽善尽美,留给后世。你们诸王大臣把这件事好好议论一下,拿出个正确的意见来上奏给我。
尽管雍正帝在谕旨中没有说出自己的意见来,但他的意向已经很清楚了,他是想征询一下群臣的意见,这一点谁都看得很清楚。群臣们经过认真的议论之后,在二月二十七日,由康亲王崇安领衔向皇帝奏报了群臣会议的结果。群臣的议论结果是这样的:自圣祖仁皇帝遵奉遗嘱,将孝庄文皇后梓宫安奉在暂安奉殿30多年以来,我圣祖在位日久,四海升平,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昌盛,这说明暂安奉殿这个地方是一处上吉佳壤,风水宝地。应该在这个地方建陵。群臣的意见正中雍正帝的下怀,于是雍正帝在奏折上朱笔一挥,批道:“是。著即择日兴工。”康熙帝30多年未能解决的难题,到雍正帝这里迎刃而解了。
雍正二年(172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式将孝庄文皇后的陵命名为“昭西陵”。
雍正帝为孝庄皇后建陵的理由和方法可以说聪明果断,令人佩服。
图:由重孙修建的昭西陵的三座门及方城明楼
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的工程于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初三日正式破工兴工。二月十三日将营建昭西陵这件大事分别遣官告祭了永陵、福陵、昭陵、孝陵、孝东陵。雍正帝特地对撰写祭文的翰林官说: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这是我仰体我皇父的孝心,遵照孝庄文皇后的遗嘱办的。所以告祭景陵的祭文要单独撰写,将这件事的前前后后都要写进祭文里面去。这篇祭文的史料性很高,现抄录于下,供广大读者欣赏:
钦惟孝庄文皇后,躬备圣德,贻庆垂庥。隆两朝之孝养,开万世之隆基。及大渐之际,面谕皇考,以昭陵奉安年久,不宜轻动。建造兆域,必近孝陵,叮咛再三。我皇考恭奉慈旨,择地于孝陵之南为暂安奉殿,历三十余年。我皇考历数绵长,子孙蕃衍,且海宇升平,兆人康阜。胤禛祗绍丕绪,夙夜思维古合葬之礼原无定制,神灵所通,不间远近。因时制宜,惟义所在。即暂安奉殿建为昭西陵,以定万年之兆。卜吉于雍正三年二月初三日辛未动土兴工,十六日甲申恭移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翊天启圣文皇后梓宫安奉享殿。恪遵圣母之遗命,仰体皇考之孝思,验吉兆于已彰;考旧章而允合。天开地设,储悠远之休征;峦耸川回,裕繁昌之庆祚。谨告。
因为昭西陵是由暂安奉殿改建的,大殿、东西配殿、宫门、围墙等都已建成,不用再建,所以工程进度很快,到当年年底就完工了。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十三日雍正帝亲自到昭西陵参加了告祭礼,同年十二月初十,正式将孝庄文皇后梓宫葬入了地宫。停灵37年,终于入土为安了,九泉之下的孝庄文皇后一定会感到十分高兴的。
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的皇后,本来应该与皇太极合葬到昭陵,却没有合葬;昭西陵本来应建在昭陵旁边,却建在了1000多里远的关内的遵化;清东陵的5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5座妃寝都建在了风水墙内,惟独昭西陵建在了风水墙外,再加上几百年来太后下嫁的传说,引发了昭西陵众多的奇异的传说。
无颜见夫君,远离葬遵化
有的说,孝庄文皇后所以不与自己的夫君皇太极合葬,是因为自己下嫁给了小叔子睿亲王多尔衮,没有脸面再与夫君见面于九泉之下,不得不远葬关内的遵化。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如果孝庄文皇后真的下嫁给多尔衮了,这种说法还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她下嫁没有呢?这个被列为“清初三大疑案”之首的疑案,已经争论几百年了,至今史学界还没有定论,而且现在多数人都认为孝庄文皇后没有下嫁。这样看来,这个传说就站不住脚了。
给儿孙看陵门
有人说,孝庄文皇后在皇太极死后不甘寂寞,不耐孤独,下嫁给了多尔衮,给大清皇室丢了脸,抹了黑,特将她的陵建在了清东陵大门外旁边,让她充当警卫,世世代代为儿孙看守陵门,以示惩处。
这个说法也是以太后已经下嫁为依据的。前面讲了,这个依据是靠不住的,所以这种说法也就靠不住了。即使孝庄文皇后真的下嫁给了多尔衮,给皇家丢了脸,抹了黑,一来皇家也不会花费巨资给她修建规模宏大的皇陵,二来也不会把皇家内部的丑闻秽事公诸世上,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件事,让千秋万世都知道这件事,为后世留下笑柄。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更何况皇家,大清皇室能做这种傻事吗,稍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会这样做的。所以这种说法实不可信。
没有资格葬入陵园
有人说,孝庄文皇后下嫁多尔衮后,就成了睿亲王的王妃了,就不再是皇太极的皇后了,也就不是大清爱新觉罗氏的媳妇了,自然她也就没有资格再葬入大清皇家的陵园了。所以才将昭西陵建在了清东陵的风水墙外。
很显然,这个说法与前两个说法一样,也是以太后已经下嫁为前提的,所以这个说法自然也就难以成立。更何况:
大清国皇帝,从康熙帝到宣统帝,对孝庄文皇后对大清国作出的贡献一向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对她尊崇备至。每次到东陵谒陵,都先到昭西陵恭祭孝庄文皇后;
大清皇家称她为“孝庄文皇后”,“文”字是皇太极的庙谥,这就表明大清皇家承认她是皇太极的皇后,不承认她是多尔衮的王妃。
孝庄文皇后的神牌与皇太极的神牌在太庙、奉先殿都是同室供奉,共享玉筵。在寿皇殿,孝庄文皇后的画像(称圣容或御容)与皇太极的画像也是挂在一起。既然这样,她也就完全有资格葬入皇家陵园之内。
综上所说,关于她没有资格的说法根本就不成立。
那么有人会问:既然她完全有资格葬入陵园之内,那为什么不葬入陵园内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可以先看看她的陵名,叫“昭西陵”。皇后陵是皇帝陵的附属陵寝,没有自己的独立名字,只能随着自己夫君的陵名和自己的陵与夫君的陵的相对方位来命名。从昭西陵这个名字来看,就知道:
1、昭西陵是皇太极昭陵的附属陵寝。
2、昭西陵的墓主人是皇太极的皇后。这也就说明昭西陵虽然远距昭陵1000多里,但也与昭陵是同一个体系。清东陵是以顺治帝的孝陵为主陵的另一个皇陵体系,与昭陵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两个体系的陵是不能“掺和”在一起的,所以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不能建在清东陵的陵园之内。
传奇式的墓主人,奇特的陵寝规制,使昭西陵充满了神奇色彩,有许多地方令人猜测、令人费解,令人迷惑。
康熙帝为什么不给祖母建陵
孝庄文皇后死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道遗嘱,她以皇太极入葬很久,卑不动尊,留恋顺治帝和康熙帝为理由,要求将自己葬在遵化的孝陵附近。孝庄文皇后的遗嘱,给康熙帝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按遗嘱办吧,明显违背祖制;按祖制办吧,又违背了祖母的遗嘱。玄烨不愧是康熙大帝,他很快就想出了一个权宜之策,在遵化的东陵建一座殡宫,将祖母的灵柩先停放在那里。然后慢慢再想办法。这一停就是35年,直到康熙帝死也未给孝庄文皇后建陵。
为什么康熙帝不给祖母建陵?是忘了吗?是日理万机,太忙,没时间、没精力,顾不上吗?都不是。康熙皇帝对祖母孝庄文皇后的感情可以说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在孝庄文皇后停灵东陵后的35年时间里,康熙先后30次到东陵祭奠祖母,他能忘记给祖母建陵吗?康熙帝一生最紧张的时候莫过于康熙十二年到二十年的8年平定三藩叛乱了。就是在那么紧张的时刻,为了安葬孝诚皇后,他还建起了景陵。更何况在孝庄死后不久,康熙帝就为仁宪皇太后(孝惠章皇后)营建了孝东陵。因此说,康熙帝不会忘记给祖母建陵的。更不会因日理万机而顾不上的。
那么到底为什么康熙帝不给孝庄建陵呢?史书上没记载,档案上找不着。笔者认为,康熙皇帝确实是没有找到为祖母建陵的名正言顺的理由。他采取了向后推迟、等待时机的方法,将这一棘手的难题留给后一代解决,也许会容易些。后来的事实证实了这一点。雍正皇帝即位以后,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孝庄的陵寝问题。但这毕竟是一种推想。
到底为什么康熙帝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不给孝庄文皇后建陵,现在还是一个谜。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平定三藩之乱无疑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场历时八年的战争,不仅彻底消除了内部的反动势力,巩固了清朝的统治,更为清朝实现大一统奠定了...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3-31 清朝雍正皇帝:一位改革者的功绩与评价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雍正皇帝以其坚定的改革意志和卓越的治国才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不仅稳固了清朝的统治,更为后世的繁荣奠...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3-10 范文程:明末清初的关键人物与评价范文程,这位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卒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政治家、谋略家,是清朝初期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跨越了明清两朝,以其卓越的才智...
康熙的儿子们 范文程 2025-03-03 德妃为何对雍正情感疏离?在清朝历史上,德妃乌雅氏与雍正帝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作为雍正的生母,德妃却对这位儿子表现出明显的冷淡甚至厌恶,这背后的原因复杂而微妙。一、早年分离与抚养权的...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3-03 弘昼的“荒唐”之举:历史上的自我保全之道在清朝历史上,弘昼,这位雍正皇帝的第五子、乾隆皇帝的亲弟弟,以其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行为而著称。他不仅在朝堂上敢于殴打大臣,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多次为自己举办...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3-01 雍正皇帝的多样兴趣爱好雍正皇帝,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第五位君主,其在位期间以勤政著称。然而,除了繁忙的政务,雍正皇帝也有着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这些爱好不仅展示了他的个性,也...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2-26 康熙祭拜朱元璋:彰显仁德与巩固统治的深意在中国历史上,康熙皇帝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著称。他在位期间,不仅平定了诸多内乱,还积极发展经济、文化,为清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康熙皇...
朱元璋多少岁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2-26 曹雪芹家族被雍正抄家的原因探析在中国文学史上,曹雪芹以其不朽之作《红楼梦》闻名于世,而曹雪芹本人的生平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中,他家族被雍正皇帝抄家的事件尤为引人注目。那么,曹雪芹为何会被...
雍正如何继位的 曹雪芹 2025-02-26 历史上的廉吏于成龙:事迹真实可信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官员,其中于成龙便是备受赞誉的一位。他以清廉正直、治理有方而闻名于世,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廉吏”。那么,于成...
康熙的儿子们 于成龙 2025-02-26 费扬古:功勋卓著的将领之终章费扬古,满洲正白旗人,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正直的品质,在平定三藩之乱和征讨噶尔丹的战役中立下...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2-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