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朱元璋和朱允炆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留给朱允炆30万大军,为什么直到丢了皇位,他都不调动?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一个国家的兴衰与两个人有着莫大的关系,其一是国家中的人民,另一个则是王朝的帝王。倘若想要创建一个强盛的王朝,那么便并不是百姓做为王朝的壁垒。
而是帝王和臣子共做城池,以此确保百年的国祚便不再是问题。可如此的道理却少有帝王知晓,大多数帝王都以自己为世界的中心,天下的发生的任何事情帝王都认为与自己有关,只要自己活着那便有东山再起之时。
帝王们的自以为是使得自己管辖的王朝日益衰弱,直至倾覆。与大多数王朝相比,有一个朝代活得十分有骨气,它不像宋那么卑微,不像清那般无力,它便是——明代。朱允炆宁可舍弃皇位,也要保定天下。
天下一统的艰难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世界的一个真理,也是天下的现实写照。有人的地方便有矛盾和摩擦,在多年的催化和酝酿下,人们之间爆发了许多的战争和冲突。以战争的方式最终确定胜利者。
牧野之战、巨鹿之战、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这些都是人们之间爆发冲突的激烈点,一次次的战争使得天下分裂,一次次的战争又使得天下结合,无论是结合还是分裂都是一项世界上地狱级别的目标。
倘若将人们之间的战争分为两类,那么便有这两种——对外和对内。对内的战役十分容易理解,就是简单的自己人打自己人,自家兄弟之间的战争,而对外则是中原地区和偏远地区人民之间的战争。
天下分合的大势主要以汉人之间的冲突和战争为主,但是汉人和偏远地区的蛮夷却也爆发了许多让天下分割成两半的战争。先前提及的“五胡乱华”,便是中原第一次被蛮夷大部分占据的事例。
自此蛮夷便成为了中原“正统”的候选人之一,并且中原展开了历史上第一次“衣冠南渡”,士族南迁的举措为天下两分奠定了基础,中原和蛮夷的大融合自此展开。
可民族大融合其实一直都被中原的汉人视作一种耻辱,对于汉人而言,蛮夷是非正义的一方,而与其融合这不就是对自己民族最大的侮辱吗。
民族问题、阶级问题、仇恨积累,如此繁杂的东西集合,让整合天下的目标加重了许多。可总有会有特例出现,明代便活生生的元代的废墟中诞生,国祚近乎持续了三百年之久。
之前提及了汉人对蛮夷的仇视和矛盾,这样的特点在明代得到了诠释。元代靠着自己绝对的武力将天下打落,可这样的方式却给元代带来了不小的潜在问题——种族矛盾。
自元代建立以来,种族阶级问题便一直在恶化和酝酿,直到天下之人再也不想忍受元代的压榨,于是天下便掀开了反元的热潮。浪潮起来容易,可想让浪潮平息则没有想象的那般容易。
朱元璋历经多年的征战才将天下平定,于洪武元年(1368年),建立明代,同年攻下大都自此元代彻底灭亡,明代崭新的出现在历史中。明代带着曾经的记忆,一直对非汉种族抱着防范的心理。
死守社稷
明代的建立标志着中原大陆又一次被汉人掌控,其夺下幽云十六州的成就一血曾经被夺去领土的耻辱。朱元璋血洗耻辱后并没有忘记耻辱的痛,于是自明代建立以来,朱元璋对明代边境主权都施加强压。
明初,朱元璋让徐达北征以此巩固明代北方的领土,让沐英等诸将率领三十万大军前往明代西南方以达拱卫边境的主权。朱元璋多次派兵封王,让明代天下渐渐地稳定下来,可朱元璋也日益不安。
随着异姓王的逐日增多,朱元璋产生了畏惧的心理,于是他便借着著名的“胡蓝之狱”将多位曾今的开国功臣一一打杀,甚至连镇守边疆的武将都不放过,当然朱元璋自有他的后路。
在残杀异姓王和边疆武将后,朱元璋大封自己朱家的子嗣,将凡是与自己沾亲带故又有些许功勋的朱家子弟统统封为王,以此达成边境皆为自家人的局面,可殊不知朱元璋的此番举措只是他自以为的想法。
随着开国功臣的凋零,以及权力的转移,明代大部分精锐部队进入了同姓王的手中,而这个现象无疑是给皇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对此朱元璋自己并没有想象到,他从没有想过朱家会发生同室操戈的事情。
洪武三十一年,即建文元年(1399年),朱元璋驾崩,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即位。在朱允炆即位后,朱允炆便大刀阔斧地将同姓王铲除,施行削藩的举措,打算将朱家自家的兄弟长辈一一逼死。
在明初,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们各分为同姓王,秦王、晋王、燕王、代王、谷王、辽王、宁王、庆王、肃王为九大王,他们拥有的士兵少者上千,多者上万。这些同姓王中,有些王靠着权力多行不法。
而这一点被朱允炆当做理由,对此发动了席卷全国的削藩。朱允炆削藩的理由十分简单:倘若天下不安,诸侯则安,可若诸侯不安,那有谁可以安之?如此的道理的确是浅显和易理解的。
但是合理的道理,并不意味着同姓王会接受。倘若是自身权力被剥削,其实还可以接受,但是朱允炆的削藩却使得许多朱家弟子含恨而死。如此的削藩又如何让其他同姓王相信削藩的实质性呢。
身为朱元璋第四子的朱棣,在大哥、二哥、三哥死后,他便成为了皇权第二顺位,第一顺位不用解释都了解是谁。朱棣自小便极具野心和气魄,因此他面对削藩时,便萌生了谋朝篡位的想法。
可是朱棣也明白,自己的势力仅仅只有北京这一块地方,而自己要面对的则是整个明代,并且据史料记载,朱棣士兵最多十万,而朱允炆掌握全国的士兵便至少有三倍于朱棣之多。
如此的差距让朱棣久久不敢擅自行动,直到姚广孝的进言决定了朱棣的决心。同年七月,朱棣以“靖难”为由向朱允炆发动反扑。尽管敌我悬殊,但是朱棣靠着自己多年的征战经验,将朱允炆势力打得节节败退。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破京师,朱允炆在火灾中不见踪影,随后不久,朱棣称帝,号永乐。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可倘若朱允炆兵力再增加三十万呢?
正所谓一力降十会,倘若朱允炆兵力增长三十万,那朱棣必然会惨败,而这个假设,其实是可以实现的。朱元璋在离世前给朱允炆留了三十万士兵,也就是先前提及的沐英率领的士兵。
此三十万士兵只由皇帝管辖,直辖于皇帝,也就是朱允炆。而朱允炆至死前都没有动用这三十万兵力理由十分的简单——国土不能失。倘若朱允炆抽调三十万大军攻打朱棣,那么明代西南部必将失去,明代不再完整。
小结
此便是朱允炆至死都没有动用三十万大军的理由。“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这个便是明代国祚可以持续近乎三百年的原因,明代至死前都包含骨气,崇祯皇帝狠杀家人让朱家之人没有低头族。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一个贫苦的农民子弟,一步步崛起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奋斗与传奇。而关于他的陵墓为何称为孝陵...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8 朱元璋晚年杀子之谜:是否为长孙铺路?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从一个贫苦的农民起家,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其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都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在他晚年,一系列关于他...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6 徐达墓碑高于朱元璋:愧疚之情还是另有隐情?在中国古代,墓碑的高低往往象征着墓主人的身份与地位。然而,在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墓前,却矗立着一座比皇帝朱元璋墓碑还要高的神道碑,这一现象引发了后世的诸多猜测。有...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3-25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历史真相与民间传说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关于他是否“火烧庆功楼”以铲除功臣的传闻,却一直是民间和文艺作品中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朱元...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5 朱元璋:从放牛郎到开国皇帝的传奇之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朱元璋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从一个贫苦的放牛郎,一步步成长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人生经历充满了艰辛与奋斗。贫苦出身,放牛为生朱元璋,...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4 陈友谅:朱元璋死敌的辉煌与悲歌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与枭雄并存,他们各自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死敌陈友谅,同样是一位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一、生平事迹:从...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3-21 有一类人连朱元璋都不敢得罪,他们究竟是谁?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从一个贫苦农民出身,最终登上皇位,建立了大明王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铁腕君主,也有他不敢得罪的人。那么,这一类人...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0 朱元璋对待知识分子态度转变之谜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从初期的礼遇到后期的屠戮,这种前后巨大的反差引起了后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探讨。起...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0 朱元璋斩杀功臣:为何无人敢反抗?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邃的政治智慧,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然而,在稳固政权之后,朱元璋却对昔日的功臣们举起了...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19 刘邦与朱元璋出生异象:历史传说的神秘色彩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开国皇帝的出生往往伴随着各种神秘莫测的异象,这些异象被后人赋予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刘邦与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位极具影响力的开国皇帝,他...
朱元璋多少岁 刘邦 2025-03-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