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废掉原配皇后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问题从最近的热剧《大明风华》可以了解少许情况,孙贵妃就是剧中的孙若薇,原配皇后就是女官胡善祥,当然这都是按照真实历史改编而来,既然是改编姑且看个热闹即可,作不得准。
从根本而言,明宣宗朱瞻基废胡后与立孙贵妃为后其实是一码事,且来慢慢分析。
朱瞻基两任皇后之出身
剧中所演,胡善祥与孙若薇皆是建文朝御史大夫景清之后,但真实历史绝非如此。景清此人因图谋刺杀朱棣被实行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瓜蔓抄”,即“赤其族,籍其乡,转相攀染,村里为墟”,那有可能两个女儿逃出生天?明人曾记述了当时的惨状。
“所居之地,在府城西隅硕铺坊,一路无人烟。雨夜闻哀嚎声,时见光怪。尝有一猿,独哀鸣彻夜。东西皆污池,黄茅白苇。少夜,人不敢行。”
这个过程进行了十年之久,就算景清真有后人当时逃脱,十年也足够把她揪出来了,所以剧中所演是编撰的故事而已。
恭让章皇后胡氏出身
胡善祥真实身份是锦衣卫百户胡容之女,山东济宁人,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命各宫推举皇太孙妃人选。胡善祥大姐胡善围当时是宫中女官,便推荐以贤惠闻名的三妹胡善祥入宫备选,太子妃张氏见其忠厚善良,举止庄重,便选定其为皇太孙妃。仁宗即位后,皇后张氏再次亲点胡善祥为太子妃,宣德元年(1426年),胡善祥被立为皇后。
孝恭孙皇后的出身
孝恭皇后孙氏,山东邹平人,其父为永城县主簿孙忠,当时正在明仁宗张皇后母亲的家乡为官。孙氏少年时期就颇有美色,于是永乐八年(1410年)被张皇后母亲送入宫中。与《大明风华》中演绎不同的是,孝恭皇后少年入宫,与剧中胡善祥角色反而相近。永乐十五年,胡善祥被朱棣立为皇太孙正妃,而孙氏被封为嫔。
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后,被封为贵妃。明宣宗更是对其大加赞扬:
“贵妃孙氏,皇祖太宗选嫔于朕,十有余年,德义之茂,冠于后宫。”
从以上可以看出,胡氏与所氏皆是清白人家出身,并非建文旧朝景清之后,再加上太祖皇帝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擅政,规定皇子们选妃必须从民间家世清白之人中选起,故二人都是绝非剧中所演。
那么为何朱瞻基要废胡后而立孙后呢?
这还是要从明宣宗朱瞻基与孙氏青梅竹马的感情说起。说来奇怪,总管明朝,大多皇帝都专情的很,比如太祖马皇后、成祖徐皇后、仁宗张皇后以及后面的钱皇后、万贵妃等等,宣宗皇帝自然也有所爱之人,他对孙氏也是情有独钟。
宣宗皇帝在登基之初便不准备立胡善祥为后,只不过在太后张氏的一再要求下不得已立刻胡氏为后,孙氏为贵妃,他一直在寻找一个机会让孙氏上位。宣德二年(1427年),孙贵妃为宣宗皇帝诞下长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朱祁镇,这一来他终于找到机会,但又苦于皇后胡氏素来贤德无过,遂把众大臣叫来商议废后之事。
“朕有一大事与卿等议,固出不得已,然亦决矣。朕三十无子,而中宫屡身不得育,顷且病。日者言中宫禄命必无子,今贵妃有子,当立为嗣。夫母以子贵,礼也。特何以处中宫。”
杨士奇答曰:“臣事帝后,犹子事父母也。宁有为人子而言废母者?”接着又说:“宋仁宗废后,至今史册尤讥之。”宣宗皇帝见说服不了众臣,于是让他们回去考虑好再说。出大殿之后,杨荣对众大臣说:“皇帝废后之志久矣,与其君臣失和,不如让皇帝决定,此乃皇帝家事。”众人皆称善。
还是杨士奇最后拿了主意,既然说服不了皇帝废后,那最起码为皇后争取一些利益总是好的,于是第二天觐见宣宗皇帝曰:“愿陛下待两宫均等,无厚薄、无崇庳,终之始之。昔宋仁宗废郭后而恩意弥笃,可监也。”这就定下了废后的基调。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宣宗皇帝让在病中的胡善祥上表辞后,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改册孙贵妃为皇后。
“皇后胡氏,自惟多疾,不能承祭养,重以无子,固怀谦退,上表请闲。朕念夫妇之义,拒之不从......贵妃孙氏,皇祖太宗选嫔于朕。十有馀年,德义之茂,冠于后宫。实生长子,已立为皇太子。群臣咸谓《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宜正位中宫。今允所请,册妃孙氏为皇后。”
就这样,胡善祥被废后的同时,孙贵妃为成功上位,终于坐上了皇后之位,这就是宣宗皇帝后来被人们诟病的“无过废后”,终明一朝,废后之事常有发生,就是源于宣宗皇帝,罪过大也!
再来说说大明奇女子孝恭孙皇后
孙皇后一生中历经七朝六帝,在大明后妃中这是头一份,历史评价对其也多有褒贬不一,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孝恭孙皇后对大明有两次再造之恩,委实功劳不浅,仅仅争夺后位那些后宫龌龊是抹杀不了她对大明的功绩。
首先是在土木堡之变后,她摈弃南渡主张,支持郕王朱祁钰即位,并且“太后知于谦能任难,即以侍郎升本兵”,几乎是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其次,景泰末年(1457年),鉴于朱祁钰病重,英宗被囚禁,国本不定时,“石亨谋夺门,密白于太后,许之”。然后归政于英宗,避免了明朝的又一次动荡。再次,英宗之谥号得益于其废止了残酷的“人殉”制度,但其实真正提议废止此制度的是太后孙氏。最后,太后孙氏有权而不擅权,问政但不干政,体现了其良好的政治素养。
总之她并非一般女人,她具有开明且远大的政治眼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孙后两度救大明于水火已足以在历史中的“贤后”中占有一席之地。
结语
在残酷的后宫争斗中,胡后终于还是败下阵来,被孙氏取而代之,但不可否认的是,孙后在后来的表现远超一般皇后。虽然明宣宗废后成为其污点,但从现代观点看来,这又何尝不是宣宗皇帝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礼教的一种反抗呢?
明仁宗朱高炽,作为明朝的第四位皇帝,其在位时间虽短,却留下了不少历史谜团,尤其是他的死因,更是扑朔迷离。坊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称朱高炽是被其子朱瞻基所杀。那么...
朱瞻基怎么死的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2025-02-17 明朝皇帝朱瞻基:形象与缺陷探析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号长春真人,于1398年或1399年3月16日出生,1435年1月31日逝世,明仁宗朱高炽之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他的一生充满了传...
朱瞻基怎么死的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2025-02-05 如果胡善祥继续任皇后之位,她的历史结局或将改写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胡善祥作为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其命运跌宕起伏,引人关注。特别是她被废黜的事件,更是成为了后人议论的焦点。那么,如果历史上胡善祥继续任皇...
朱瞻基怎么死的 胡善祥 2025-02-05 朱瞻基与斗蛐蛐:个人爱好与历史评价的双重审视在中国明代历史上,明宣宗朱瞻基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独特的个人爱好而闻名。其中,他对于斗蛐蛐的热爱尤为引人注目。尽管这一爱好在民间文学和野史中被描绘得颇为夸张,甚...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01-17 历史的镜鉴:朱高煦的野心与覆灭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深思的故事。今天要讲述的是一段发生在明朝初年的历史事件——朱高煦试图效仿其父朱棣发动叛乱,最终却被自己的侄子朱瞻基用一种极其残忍的方...
朱瞻基怎么死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1-16 历史上真实的孙太后:功绩与形象探析在中国明代的历史长河中,孙太后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手腕,成为了极具传奇色彩和争议性的女性政治人物。她不仅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更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其一...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01-14 十三陵谜案探秘:大明皇帝失踪之谜在中国明代的历史长河中,十三陵作为明朝诸位皇帝的陵寝之地,一直承载着无数的谜团与传说。其中,三位大明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明仁宗朱高炽之子朱瞻基以及崇祯皇帝——...
朱瞻基怎么死的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2024-11-23 明朝后期宦官干政严重,是朱瞻基导致的吗?明朝后期,宦官干政的现象确实严重,成为明朝政治腐败的一个重要表现。然而,将这一现象完全归咎于朱瞻基可能过于简单化。事实上,宦官干政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4-08-06 朱瞻基“被踢出”太庙的真相解析在中国历史上,太庙是国家祭祀祖先的重要场所,对于皇帝而言,能够入祀太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然而,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在历史上一度“被踢出”太庙,这一事件引起了广...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4-06-11 明朝朱瞻基在位时间探析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历代皇帝的在位时间一直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明宣宗朱瞻基作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其执政时间及政绩表现尤为引人...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4-05-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