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木堡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土木堡之战,大明战神朱祁镇,为何会被 ?
自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代在中原的统治之后,元顺帝逃回漠北,北元分裂,其中实力最强的为鞑靼和瓦剌两部,后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蒙古各部损失惨重,然而仁宣两朝,国家在北方边境问题上实行战略内缩,致使蒙古各部得到喘息。
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年间,瓦剌在太师也先的带领下崛起,并时常以朝贡为名来骗取明代的恩赐,以增强自身的实力。此举引起几乎总览朝政的宦官王振的不满,王振下令减少对也先使团的恩赐,也先以此为名,率领各部人马,挥师南下,进逼大同。
明英宗朱祁镇以瓦剌兵已经对京师构成威胁,要效法先祖“天子守国门”来一展抱负,便临时调集在京师附近的大军约二十万人,加上杂役民夫等人总计约五十万人,御驾亲征。然而不幸的是,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击溃,几乎全军覆没,明英宗也被也先俘虏,那么兵力远超瓦剌的明军为何会败得如此之惨,以至于连皇帝都被敌人俘虏呢?
准备不足,仓促出兵
瓦剌出兵之后,明代边境各路兵马节节败退,数名将军战死,败报传到北京,朝野震动,英宗见蒙古鞑子如此放肆,十分恼怒,又在宦官王振的蛊惑下坚持要御驾亲征,兵部尚书邝野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
因为当时朝廷主力并不都在京师附近,京师附近只有三大营主力约有十七万左右,加上直隶地区的卫所军,总计约二十万人。如果都带走,京师将无兵可用。然而受到历代先祖北征的战绩鼓舞,英宗觉得蒙古各部并不是明军的对手,因而一意孤行。
急于出兵的英宗仅仅动员了两天,就在军械粮草都没有得到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地带领这支编制混乱的明军,由京师出发,奔赴大同,然而由于准备不足加之连日大雨,明军的粮草补给更加困难,加上目睹宣大一带尸横遍野导致明军军心动摇,军纪松弛。
十几日后队伍跌跌撞撞来到了大同一带,然而,大同虽然是边防重镇,却也无力负担英宗带来的几十万军马的后勤补给,英宗由此萌生退意。
指挥无力,未战即撤
英宗出兵之后,将一切军政要务都交于王振处理,然而王振只是一个宦官并没有指挥大军作战的能力,不仅如此,王振还不许其他大臣插手此次出征的军政事务。以致于众多大臣虽有心而无力。
英宗率军奔赴大同期间,多次搜寻也先主力,欲求决战,也先探知明军主力行军布阵毫无章法,为了诱敌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兵北还,坚持北上追击瓦剌军。这时候王振接到了镇守大同的太监郭敬的密报:瓦剌兵势甚锐,且大同以北各地明军惨败,若继续北行,正中其计。
然而王振却以皇帝出师未战而退有损威严为由继续北进,意图炫耀兵威,后又听闻前线作战不力,才决定回师,留下刘安,郭登镇守大同,并掩护主力东撤。撤退期间,又建议从他的老家蔚州撤退,来显示威风。
不料王振又开始担心大军过处,寸草不生,自己家乡的庄稼也会被毁坏,因而建议按原计划向东直行经居庸关回京。明军多次改道,辗转宣大之间,风餐露宿,十分疲惫。
王振误国,骑兵尽丧
也先探知明军指挥混乱,急于撤军,便挥师突入长城,追击明军,明军撤退至宣府一带时,被瓦剌骑兵追上,明军断后的将军吴克忠、吴克勤立刻率领两部兵马与瓦剌交战,然而此时的明军哪里是敌军的对手。
正当溃败之时,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领兵四万来援 ,也先闻知明军来援,便立刻率军前往必经之路鹞儿岭一带埋伏阻击援军,明军战败,死伤三万余骑兵,吴克忠,吴克勤战死,朱勇、薛绶军马几乎全军覆没。
而与此同时,留守大同的明军也遭到瓦剌军的攻击,军士死伤惨重,若非守将誓死守卫,加上瓦剌毕竟兵力不足,才勉强保住了大同城,但由于大同战事艰难,也无力支援被瓦剌骑兵追赶的明军主力。
在到达土木堡的前一天,明军已经损失超过五万人马,且骑兵精锐丧尽,极大地动摇了明军的军心,明军已经几乎无力再战。
驻兵土木,不入怀来
大明正统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明军主力撤退到四面环山,急缺水源的土木堡一带,兵部尚书邝埜见大军停滞不前,多次建议应保护英宗銮驾迅速驰入居庸关才可力保安全。
然而王振以粮草辎重未到为由强行驻军等候,邝埜见状又以贼兵将至,形势危急,即使不护送英宗入居庸关,也应将大军迅速入卫怀来,毕竟怀来距土木堡只有二十余里,然而王振并未采纳。
明军立刻在土木堡修筑工事,也先赶到之时发现明军严阵以待,不敢轻进,遂率领瓦剌军占领了明军唯一的水源,明军断水陷入困境,也先假意议和,主动后撤麻痹明军,王振移营觅水,明军为抢夺水源,四向奔走,阵脚大乱,也先见状,立刻率精锐骑兵杀入明军阵地,明军仓促应战。
然而战不多时,明军即被击溃,几乎被全歼,英宗朱祁镇也被俘虏,王振为英宗护卫樊忠锤杀,此战明军全军覆没,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六十六位朝廷重臣战死,大明王朝由此急转直下。
结语
土木堡一战的失败,从英宗贸然出兵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大军出征之后后援短缺,加之一路行军而不集中主力于瓦剌决战,总领军政的王振并无指挥才能,又不听劝谏,撤退期间又反复变更路线。
致使明军调动频繁,机动能力大大下降以至于被瓦剌骑兵追击,屡战屡败,军心大乱,士气低落,最终被全歼于土木堡,身为皇帝的英宗朱祁镇也被俘虏。
在明朝景泰八年(1457年)的正月十六日夜,一场震惊朝野的政变悄然发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夺门之变”。在这场政变中,被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被石亨、徐有贞等...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石亨 2025-04-11 探寻李醒芳原型: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李醒芳这一角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然而,关于李醒芳的原型,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却成为了许多观众心中...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4-11 汤和与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君臣的七十年情义汤和(1326-1395)与朱元璋(1328-1398)的交集,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君臣关系之一。两人不仅是同乡发小,更在元末乱世中携手缔造大明王朝,最终以“...
朱元璋多少岁 汤和 2025-04-07 靖难之变:一场改写明朝命运的皇权博弈靖难之变(1399-1402年),是明朝初年一场持续四年的皇室内战,其本质是藩王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围绕皇权合法性的血腥争夺。这场战争不仅颠覆了朱元璋设计的“家天...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07 明太祖朱元璋陵墓为何称为孝陵?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一个贫苦的农民子弟,一步步崛起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奋斗与传奇。而关于他的陵墓为何称为孝陵...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8 朱元璋晚年杀子之谜:是否为长孙铺路?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从一个贫苦的农民起家,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其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都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在他晚年,一系列关于他...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6 徐达墓碑高于朱元璋:愧疚之情还是另有隐情?在中国古代,墓碑的高低往往象征着墓主人的身份与地位。然而,在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墓前,却矗立着一座比皇帝朱元璋墓碑还要高的神道碑,这一现象引发了后世的诸多猜测。有...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3-25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历史真相与民间传说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关于他是否“火烧庆功楼”以铲除功臣的传闻,却一直是民间和文艺作品中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朱元...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5 朱元璋:从放牛郎到开国皇帝的传奇之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朱元璋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从一个贫苦的放牛郎,一步步成长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人生经历充满了艰辛与奋斗。贫苦出身,放牛为生朱元璋,...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4 陈友谅:朱元璋死敌的辉煌与悲歌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与枭雄并存,他们各自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死敌陈友谅,同样是一位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一、生平事迹:从...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3-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