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齐妃李氏的出身并不高,她的父亲是李文璧,汉人出身,但是生的貌美如花,所以年轻时候很受宠爱,在那个母凭子贵的年代,生下了三子一女,那么这么多的子女,为什么保不了她晚年的富贵?
侍妾李氏,李文璧之女”
其实雍正在做皇子的时候不管是侍妾、侧福晋还是福晋的人选出身都不算高,比如嫡福晋乌拉那拉氏,没落的贵族家庭出身,那拉氏一族因受到多尔衮的牵连而开始走下坡路,侧福晋年氏,年羹尧的妹妹,出身还可以,最起码父亲与哥哥都是朝廷重臣,但是汉人出身,祖上并不是什么有名的贵勋家族;格格钮祜禄氏,弘历的生母,虽然是钮祜禄氏的大姓,但出身一般,格格耿氏,弘昼的生母,是管领耿德金的女儿,汉人出身。
包括齐妃李氏,按照皇室玉牒中的记载,李氏的父亲李文璧在当时并没有任何的官职;其实很多人认为李氏的父亲是知府出身。
单纯从这一层面来说,康熙一开始并没有很重视胤禛这个儿子,最起码没有考虑让胤禛为皇储。因为没有为胤禛娶一位有家世背景的福晋,帮助胤禛坐稳皇位。或许这也是为何到了康熙晚年,雍正宠爱年羹尧的妹妹年氏的缘故吧,毕竟年氏的娘家是对自己的争夺储君之位最有帮助的势力。
我们言归正传,李氏出身虽然一般,但嫁给雍正以后还是比较受宠的。至于具体嫁给雍正的时间并不确定,大概是在康熙三十三左右,毕竟康熙三十四年李氏就为雍正生下了次女和硕怀恪公主,怀恪公主是雍正所有女儿中唯一一个长大成人的公主。
雍正下旨下嫁给了那拉氏星德,只可惜年仅23岁便病逝了,那时候雍正还没有登上皇位。
康熙三十六年生下第一个儿子弘盼,弘盼年仅2岁夭折。
弘盼夭折的次年李氏又生下一个儿子弘昀,弘昀活到11岁夭折的。
康熙四十三年,李氏又生下一子,便是雍正序齿的第三子弘时。
弘时是雍正实际上的长子,更是李氏三个儿子中唯一一个长到成年的儿子。
除了年氏(生三子一女,全部夭折)外,李氏是为雍正生育子女最多的,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李氏嫁给雍正以后,还是很受宠的。
李氏也算是“母凭子贵”从侍妾升级为侧福晋,换句话说从一个伺候人的变成了有人伺候的主子。只可惜新人的到来,让李氏“色衰而爱驰”。
其实单从雍正对李氏的宠爱还有生子的数量来说,李氏的“起点”还是挺高的,不仅有儿子可以依靠,还有夫君的宠爱在;若是雍正能成功登上皇位的话,李氏被封为妃子、贵妃都不在话下。即便是“色衰而爱驰”,最起码还有一个长子可以依靠,怎么着都能善终。
但历史的结局并没有这么圆满,总结原因有两点:
新人的到来,让李氏的存在感变低了,没了宠爱便没了存在感;
儿子是有,但有弘历在,注定弘时不会登基,但弘时是有野心的。后宫之中不仅可以“母凭子贵”,还能“受子牵连”。
康熙五十年是李氏一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雍正最喜欢的一个儿子弘历出生。
弘时要年长弘历7岁,因为弘时年幼时期的启蒙老师何清,心思不在教育弘时学业上,只知道嚼舌根,将弘时的学业给耽误了。所以在雍正的眼里弘时从小便不学无术,没有什么培养的价值。
反观弘历从小就聪明伶俐,而且还很孝顺;随着弘历便便长大,长兄弘时便更入不得雍正的眼;雍正邀请康熙前往自己的圆明园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挑选的较为年幼的弘历跟弘昼,而没有让已经长大成人的弘时参与,便可以看得出长子弘时天资一般,在雍正的眼里是不惹麻烦便是好事,并不盼着能给自己争面子。
康熙对弘历算是“一见钟情”,便将弘历接到了宫中亲自抚养;随着儿子弘历的得宠,其生母钮祜禄氏的地位也随之上升,更得雍正的宠爱。
第二件事:雍正的侧福晋年氏入府,几乎得专房之宠。
提到年羹尧的妹妹年氏,大家都会想到《甄嬛传》中那个嚣张跋扈的年世兰,没有为雍正生下一儿半女。但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年世兰是一个温柔贤淑的女子,在入府以后便包揽了一直到她病逝这11年间雍正所有的子女,为雍正生下三子一女,只可惜全部夭折。
一是因为年氏是大将军年羹尧的妹妹、湖广巡抚年遐龄的女儿,雍正要争夺地位,需要依靠年羹尧的支持;二是因为年氏确实年轻漂亮,而且贤良淑德;所以雍正对年氏非常宠爱,几乎是专房之宠。
更何况年氏是康熙特地指婚给雍正做侧福晋的,在雍正王府的地位一开始本身就比李氏要高,李氏一开始不过就是一个侍妾,母凭子贵升级为侧福晋的。
更何况此时的李氏已经35岁,与只有十几岁的年氏相比,确实年老色衰了。
年氏的入府,让李氏的位置非常尴尬,虽然有儿子女儿可以依靠,但是却不如一个还没有生育子女的年氏地位高;随着年氏的得宠,李氏便成为一个透明般的存在。
雍正登基以后,李氏的地位是越来越尴尬,因为有儿子在、王府的资历老,才被封为齐妃。
咨尔妃李氏,持躬淑慎,秉性安和,纳顺罔愆,合珩璜之矩度,服勤有素,膺褕翟之光荣,曾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印封尔为齐妃
而入宫比较晚的年氏则被封为贵妃,不过让李氏感到欣慰的是:她的地位要比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要高一些;虽然钮祜禄氏同样被封为妃,但不及齐妃的地位高。
钮祜禄氏在王府的时候不过是一个格格,而且即便是生下儿子弘历在十多年间地位上也没有上升,之所以在雍正登基后直接由格格被封为熹妃,完全是因为弘历的缘故。
雍正从登基之初便已经打定主意要将皇四子弘历秘定为皇储,其生母的地位自然不態低了。
虽说在后宫之中“母凭子贵”很重要,但也要自己的儿子争不争气;若是自己的儿子能跟弘历一样从小就聪明、得父亲喜爱,自然会让自己的生母沾光“母凭子贵”;但是若有一个跟弘时一样不争气的儿子,想要母凭子贵是很难得;更何况弘时挑战了雍正的底线,被雍正舍弃是很正常的。不过雍正之所以舍弃弘时,其实也是在为弘历登基铺路。
雍正从一开始就没有看中自己的皇三子弘时,毕竟天资从小就能看得出来,从弘时年幼时开始雍正便觉得这个长子没有培养的价值。
但是作为一国之君的长子,在序齿上占据优势,难免会心生野心,想要争夺皇储之位。
雍正经历了残酷的九王夺嫡之争才登上皇位,他深知兄弟相残的残忍,所以想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最得意的儿子(康熙最喜欢的孙子)铺好顺利登基称帝的路。
对弘历而言,最大的威胁便是兄长弘时。
若是弘时能安分守己,向雍正“表明”自己毫无争储野心,或者跟五弟弘昼一样装傻充楞的话,真有可能善终,得以被封为亲王的爵位,生母李氏也能跟着儿子出宫养老。
但弘时很不安稳,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夺嫡之心,雍正怎么会容忍他呢?
换句话说:在乾隆通往权力最高处的路上,最受伤害的一个人便是弘时。
雍正登基以后,便秘密立储将皇四子弘历立为皇储,将诏书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在秘定皇储三个月以后,恰好是康熙的周年祭,雍正特地让弘历前往景陵祭祀。初逢周年大祭,雍正却让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孩子前往,其心思确实是不言而喻的。
次年到康熙忌辰,雍正又让弘历前往。
这在里历朝历代,让一位不经世事的孩子前往主持皇祖的周年祭还有再期忌辰,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可见雍正对弘历是用心良苦,希望能提高弘历的威望,顺利登基。
但雍正如此做,确实极大地伤害了他的另一个儿子弘时。
其实弘时遭受不平等待遇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康熙五十八年,康熙将诚亲王胤祉的长子弘晟、恒亲王胤祉的长子弘昇封为世子,唯独落下了雍亲王胤禛的长子弘时。此时的弘时已经娶妻生子,又怎么会不心生不满怨怼呢?
雍正登基后如此重用自己的弟弟弘历,作为兄长弘时便更加心里不平衡,想要为自己争一争
弘时越是不满、越是表现出自己夺嫡的心思,雍正便更加不会容忍他他,大约在雍正二年、三年左右雍正与儿子弘时到了决裂的地步。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给廉亲王胤禩降了一道谕旨,将胤禩革除宗籍;在给胤禩的谕旨中居然提到了自己的儿子弘时:
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廷,是以令为允祀之子。今允缘罪革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鬯,令其约束养赡。
直接将弘时赶去做了廉亲王胤禩的儿子,胤禩被革除了黄带子,作为胤禩的儿子,弘时自然也被革除了黄带子。至于为何要将弘时赶去做胤禩的儿子,雍正只说了11个字“弘时为人,断不可留在宫中”,至于为人如何,有哪些具体的过失,只字未提,可见弘时并没有具体的罪状。
被赶去做胤禩的儿子倒也谈不上是惩罚,毕竟皇帝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自己的兄弟也属常事;比如乾隆,将自己多个儿子过继给了自己的兄弟或者堂兄弟。
只能说明雍正对弘时留在宫里不放心,只有让弘时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才能确保对弘历没有威胁。
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雍正之所以如此做,还因为弘时参与了康熙晚年的九王夺嫡之争,他很同情被雍正残害的叔伯们,言语中透露出了对叔伯们的同情,最终被雍正早早淘汰出局。
作为被雍正厌弃的弘时的生母,自然会被亲自连累。
弘时被赶出宫以后,雍正也表现出了对齐妃的厌恶。
雍正三年十一月,年氏病重时被雍正封为皇贵妃;
雍正八年,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被封为贵妃;弘昼的生母耿氏则是被封为裕妃。
而李氏则是一直停滞在齐妃的位份上,没有再得到提升。
在后宫之中,大多都是母子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弘时被雍正厌恶,连带着本就“年老色衰”的李氏更加没有存在感。不仅在雍正一朝如此,到了乾隆朝李氏更是孤独终老。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逝,皇四子弘历登基称帝。弘历登基后,恢复了兄长弘时的宗籍,但是对于齐太妃李氏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示。
乾隆二年,李氏病重,按照宫中的规矩:病重的妃嫔、婢女或者是太监都要被送出宫养病;当然若是备受尊重的人,自然无需被送出宫,可以准许其养在宫中。
比如苏麻喇姑在病逝前,康熙特地下旨准许其在宫中养病。
而李氏作为太妃,被送到宫外的五龙亭养病,可见乾隆并没有敬重这位额娘。
被送出宫仅仅11天,齐妃便病逝了。
纵观齐妃的一生是典型“起点高、落点低”,刚开始凭着自己的年轻貌美得雍正帝的宠,用十年的时间生下三子一女,成为雍正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嫔之一。
既有儿子又有宠爱,按理说即便不能成为太后,也能安享晚年;
但命运就是如此不公,随着新人年氏入府得宠,李氏逐渐失宠;更因为儿子不争气,牵连自己也被丈夫厌弃,在孤独中病逝。
可见身处后宫,不仅要能生儿子,还要会生儿子,有一个深得盛宠的聪明儿子,即便一开始身份低微,照样不耽误母凭子贵、出人头地,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
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雍正皇帝以其坚定的改革意志和卓越的治国才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不仅稳固了清朝的统治,更为后世的繁荣奠...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3-10 德妃为何对雍正情感疏离?在清朝历史上,德妃乌雅氏与雍正帝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作为雍正的生母,德妃却对这位儿子表现出明显的冷淡甚至厌恶,这背后的原因复杂而微妙。一、早年分离与抚养权的...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3-03 弘昼的“荒唐”之举:历史上的自我保全之道在清朝历史上,弘昼,这位雍正皇帝的第五子、乾隆皇帝的亲弟弟,以其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行为而著称。他不仅在朝堂上敢于殴打大臣,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多次为自己举办...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3-01 雍正皇帝的多样兴趣爱好雍正皇帝,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第五位君主,其在位期间以勤政著称。然而,除了繁忙的政务,雍正皇帝也有着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这些爱好不仅展示了他的个性,也...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2-26 曹雪芹家族被雍正抄家的原因探析在中国文学史上,曹雪芹以其不朽之作《红楼梦》闻名于世,而曹雪芹本人的生平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中,他家族被雍正皇帝抄家的事件尤为引人注目。那么,曹雪芹为何会被...
雍正如何继位的 曹雪芹 2025-02-26 雍正与宜妃:母子情深背后的政治嫌隙在清朝康熙、雍正两朝的历史画卷中,宜妃作为康熙帝生前盛宠的妃子,其地位一度显赫。然而,随着康熙帝的驾崩和雍正帝的即位,宜妃的命运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雍正帝对...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2-22 曾静:雍正庇护下的幸运儿,乾隆登基后的牺牲品在中国清朝历史上,曾静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雍正时期因涉及反清言论而险些丧命,却奇迹般地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宽恕与庇护。然而,随着乾隆皇帝的登基,曾静的命运...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2-18 雍正宠臣李卫的势力探析在清朝雍正时期,李卫作为一位备受宠信的官员,其势力之强在朝野内外均有着广泛的影响。一、李卫的出身与早期仕途李卫(1688年-1738年),字又玠,号恰亭,江南铜...
雍正如何继位的 李卫 2025-02-14 李卫:虽识字不多却深得雍正宠爱之谜在中国清朝历史上,李卫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识字不多,甚至是通过买官的方式进入仕途,然而却深得雍正皇帝的宠爱。这一现象引发了后世诸多好奇与探讨。一、李卫的...
雍正如何继位的 李卫 2025-02-10 宜妃:康熙宠妃与雍正的针对之谜在清朝康熙年间,宜妃以其美貌与聪慧,赢得了康熙帝的深深宠爱,成为后宫中备受瞩目的存在。然而,随着康熙帝的驾崩,宜妃的命运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特别是与雍正帝之间...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2-0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