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明朝的建立者。在他推翻蒙元的过程中,征集和招降了大量军队。不断增加的军队数量对于他打败蒙元和竞争对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军队数量的不断增加,所对应的军费开支也随之水涨船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朱元璋在隋唐府兵制度的基础上,借鉴参考了历史上的军屯制度,创立了具有明朝特色的卫所制度,正是他建立了这一强大卫所制度,使明朝在建国之初,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兵员,同时解决了国家的军事财政负担,塑造了明朝强大的军事力量。
但是这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却在明英宗时期发生的土木堡之变迎来了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此之后,以卫所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明朝强大军事力量,已然从太祖、成祖时期的全盛阶段开始步向衰弱。而这种衰弱的过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下面就由我为大家讲讲明朝强大的卫所制度,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首先,政治方面
由于明宪宗朱见深生性懦弱,重用宦官,沉迷于神仙、道法和长生术之中,疏于朝政。加之明孝宗时期,文官集团推动废除朱元璋制定的《问刑条例》中对贪腐行为的极刑条例,为官员打开了肆意贪腐的方便之门,以上种种,使成化一朝之后的明朝政务陷入腐坏。
进而,从政治上的混乱影响明朝军事力量的发展,导致卫所体制混乱、军纪败坏、战斗力持续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再配以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勋贵集团的大量陨落,明朝初期所建立的尚武精神逐渐被重文轻武的策略所取代。
其次,军事方面
卫所制度遭到进一步的破坏,卫所士卒大量逃亡,军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成化十年,泾国公蒋贵曾上言,“大同、宣府诸塞下,腴田无虑数十万,悉为豪右所占”。成化二十二年,南京户部尚书黄拔”出见士卒妻衣不蔽体,叹曰:“健儿家贫至是,何面目临其上”。以上两条史料,说明成化年间军户的土地被将官侵吞的现象极为严重,他们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另有文记载:“成化间,河南秋班军二千余不至,下御史趣之。海内燕安,外卫卒在京只供营缮诸役,势家私占复半之。卒多畏苦,往往衍期,乃定远限罪,轻者发居庸、密云、山海关罚班六月。重者发边卫罚班年半。”这段历史记载则说明,当时的班军(前往京师轮班留守或上调京师执勤的卫所军队)来到京师以后,多为政府各衙门和权贵们做苦力,地位极端低下,发展到后来,更是引发了大量的士兵逃亡和兵变的情况出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
弘治年间,明孝宗虽说比较宽厚,勤政爱民,对前朝弊端有所改善,被后世称之为弘治中兴。但是孝宗所建立的弘治中兴更多的还是体现在经济层面上,其对文官集团的放任,以及对积存已久的军事弊病并未进行加以改善和纠正,使得明朝卫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如弘治年间,太师马文生曾上书称:“往年京师之兵具在三大营操练,后来设立团营,常有精兵十二万,……,近年多拨做工,每占役一二万之上,甚至二三年不完,顾工负累。卒多逃亡……”,由此可见,弘治时期的明朝卫所士卒仍有大量逃亡的现象存在。
同时,受到统治阶级残酷的奴役和剥削,导致卫所士卒的生活极端困难,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就更不用奢求卫所兵有什么战斗力了。
此外,明朝初年十分成功的马政和边粮换盐引的政策也都在这个时期被荒废了,这对于明朝后期主要对手来自东北的满洲骑兵而言,无疑再一次降低了明军卫所的战斗力和后勤保障能力。
第三,一闪即逝的正德军改
正德皇帝时期,这位不为后世文人所喜的大明皇帝。曾经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改变明朝日趋颓废的军事现状,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在这一阶段北方边疆地区卫所军队破天荒的出现了大量出战袭扰边敌的情况。但这一切都在之后正德的离奇驾崩之后,都随着其在经济和军事上的一系列努力一同烟消云散,难为人所知。
第四,募兵换卫所
待到正德之后,被文臣选择登位的嘉靖皇帝,逐步加剧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倾向,明朝的武将的地位开始变得卑微,每每有战事发生,往往都是不懂战事的文臣在指挥,严重牵制了武将的战场决断能力,极大的影响了明朝武将作战积极性。嘉靖八年,当首辅桂萼公布天下军籍时,全国卫所士卒竟只余97万,而明朝成祖朱棣时期可是拥有270万兵员的,这样一看卫所兵员已然只剩下三分之一,流失情况十分严重。
这还不算,自永乐时期开始设置的宦官监军制度随着不断的发展,在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畸形变化,宦官监军们甚至可以完全独揽在外军事指挥权限。虽然这种“以内监外”的督战模式,有效的防止了军事独立力量的出现,极大的保证了封建王朝对军队的控制力,但这一种监军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明朝军队的战力发挥。
进入嘉靖、隆庆和万历时期,明朝受到隆庆开关及张居正一条鞭法的影响,国家经济实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期间更是涌现了诸如戚继光、俞大遒等优秀将领,取得了万历三大征等辉煌战果。但是这些辉煌的战果更多的是建立在募兵制的基础上完成的,只能代表明朝军队在部分局部战争的战斗力,而对于明朝真正的军事实力代表卫所而言,战力的衰弱现象没有得到任何根本上的改变。
结语
综合以上的说明,大家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明朝军力下降的最根本原因,其实就在于卫所制度的基础——军屯模式被各方利益集团侵蚀破坏。当卫所士卒丧失为之生存的土地之后,自然无法完成朱元璋原有的军事设计。当这种世袭制的国家兵员制度,失去了为之匹配的土地之后,就再也无法支撑国家的军事需要了。
面对已然崩盘的卫所制度,明朝也曾经试图采用“清丈屯田、签发民壮和清军勾补”等措施试图扭转卫所崩坏的趋势,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最终均以失败而告终。最终迫使明朝政府在嘉靖年间开始采用募兵制取代卫所制,以弥补国家军力的不足。
虽然募兵制使明朝军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明朝军力衰弱的现实。同时募兵制,也给明朝政府带来了极大的财政压力,对于财政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农税的明朝政府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在国家无法获得其他诸如商业税收方面的收入,以提高财政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一旦内外部军事冲突的出现及升级,必然会促使国家增加农业税收的征缴力度,进而导致内部局势的不稳。明朝末年为应对后金势力在辽东的崛起,而加征的辽饷等税收,正是引发农民起义的最直接原因,这也直接导致了明朝军事力量的最终崩溃,进而宣告了明朝的灭亡。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一个贫苦的农民子弟,一步步崛起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奋斗与传奇。而关于他的陵墓为何称为孝陵...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8 朱元璋晚年杀子之谜:是否为长孙铺路?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从一个贫苦的农民起家,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其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都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在他晚年,一系列关于他...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6 徐达墓碑高于朱元璋:愧疚之情还是另有隐情?在中国古代,墓碑的高低往往象征着墓主人的身份与地位。然而,在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墓前,却矗立着一座比皇帝朱元璋墓碑还要高的神道碑,这一现象引发了后世的诸多猜测。有...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3-25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历史真相与民间传说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关于他是否“火烧庆功楼”以铲除功臣的传闻,却一直是民间和文艺作品中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朱元...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5 朱元璋:从放牛郎到开国皇帝的传奇之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朱元璋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从一个贫苦的放牛郎,一步步成长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人生经历充满了艰辛与奋斗。贫苦出身,放牛为生朱元璋,...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4 陈友谅:朱元璋死敌的辉煌与悲歌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与枭雄并存,他们各自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死敌陈友谅,同样是一位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一、生平事迹:从...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3-21 有一类人连朱元璋都不敢得罪,他们究竟是谁?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从一个贫苦农民出身,最终登上皇位,建立了大明王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铁腕君主,也有他不敢得罪的人。那么,这一类人...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0 朱元璋对待知识分子态度转变之谜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从初期的礼遇到后期的屠戮,这种前后巨大的反差引起了后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探讨。起...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0 朱元璋斩杀功臣:为何无人敢反抗?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邃的政治智慧,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然而,在稳固政权之后,朱元璋却对昔日的功臣们举起了...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19 刘邦与朱元璋出生异象:历史传说的神秘色彩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开国皇帝的出生往往伴随着各种神秘莫测的异象,这些异象被后人赋予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刘邦与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位极具影响力的开国皇帝,他...
朱元璋多少岁 刘邦 2025-03-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