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都城在商汤灭了夏之前就有迁都过8次,在灭了夏朝之后又连续迁都了5次。殷商从建立一直到灭亡,经理的大约500年的时间,如此频繁的迁徙都城实属耐人寻味啊。至商朝第十九位国王盘庚时,将商都从奄迁到黄河以北的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附近)。此后,十二代商王都以殷为都城,再也没有迁都之举。
商朝从建国到灭亡,约为五百多年,但前一半时期内却迁了五次首都。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有时候也称为殷商或者商殷。商朝定都于殷是从盘庚开始,盘庚是商汤的第九代孙子,商朝的第十九个王。商朝曾经屡次迁都,盘庚定都于殷,不再迁徙,反映了这时候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畜牧业,人们要求定居下来。
商汤灭夏之前,把统治中心迁到了亳(今河南濮阳县)。亳位于商族活动区的南部边界地带,再向南,就是夏人的势力范围了。汤灭夏之后,为了便于统治夏国的遗民,又在位于夏的中心地区的今河南省偃师县修筑都城,定都于此。这是商王朝建立后修筑的第一座城池,它仍以亳命名,史称西亳,以与原来的亳城相区别。从汤到大戊九位商王都以此为都。从仲丁继位为王开始,商朝的都城频繁迁徙,仲丁时迁都于(今河南荥阳县),河甲时迁都于相(今河南内黄县),祖乙继位后迁到庇(今山东鱼台县),南庚又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从仲丁到盘庚只有十王,却迁了五次都,平均两王一迁,频率是很高的。
盘庚决定迁殷,是经历了一番斗争的。
盘庚即位前,商王朝已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在商王太甲以后,商朝历代的君主和奴隶主贵族们,生活都很腐化。他们迷信鬼神,又特别喜欢喝酒,是十足的寄生虫,自己不劳动,一切事情都驱使奴隶去做。在奴隶和奴隶主之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奴隶们大批逃亡。在王室贵族当中,争夺王位越演越剧烈,有的人说应当兄终弟及,有的人说应当父死子继。叔侄之间,兄弟之间,常常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把国家搞得个乱七八糟。
各种内部矛盾削弱了商朝,生产荒废了,一些小国和少数民族不再受商朝的节制,加上水涝、干旱等等自然灾害,使得商朝这个奴隶制国家简直维持不下去了。
正在这个时候,商朝的第十八个王阳甲死了,阳甲的弟弟盘庚做了王。盘庚是个有心计的人,他善于观察形势,觉得国家不能再照老样子维持下去了,应当找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来缓和这些矛盾,挽救商朝的衰亡。他的办法就是把都城迁到殷,开垦荒地,长期定居下来。盘庚考虑迁都的原因主要是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自然灾害比较少些轻些,在这里建设都城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其次,盘庚认为迁都以后一切都得从头做起,奴隶主贵族不能过分享受,这样社会矛盾就可以缓和。而且迁都可以避开危险的反叛势力,都城一旦安全,统治就可以稳定。
可是迁都的决定招致了许多人的反对,反对的人主要是奴隶主贵族。他们害怕到了新的地方不能照旧享乐。盘庚是个办事十分坚决的人,不会因为有人反对就改变主意。他把奴隶主贵族召集起来,对他们发表了两篇训诰。第一篇训诰是劝说,告诉大家搬家到殷去的好处。他说:以前上天降下大灾难时,先王们都为了臣民的利益而迁徙。现在我也和先王一样,希望你们都能得到安乐的生活,并不是因为你们有罪而惩罚你们。我要遵照先王关心臣民的样子,关心你们,保佑你们,带着你们去寻求安乐的地方。你们如果不与我同心,先王的在天之灵便要责罚你们,降下不祥来了。第二篇训诰是威胁,用强硬的口气,警告大家一定要老老实实地服从迁都命令,否则就要进行严厉的制裁。
盘庚用了软硬兼施的手段,终于把首都迁到了殷。可是斗争并没有结束。老百姓到了一个新地方,生活不习惯,吵嚷着要回老家。奴隶主贵族就乘机起哄,煽动大家要求搬回老家去。盘庚又发表了一篇训诰,用强硬的语气制止住了奴隶主贵族的反对。他说:先王谨遵上天之命,开国以来已经迁都五次了。现在如果不听从上天之命迁都的话,谈什么继承先王的事业呢?他知道臣民口出怨言是由于当权的大臣在煽动,便严厉警告说:我看得很清楚,你们在浮言煽动,只是我没有表示出来罢了,你们就放肆起来。你们在自己祸害自己。我不论关系亲疏,谁做好事就受赏赐,谁犯罪就要受惩罚。国家能治理好,是你们大家的功劳。国家治理不好,由我一人承担责任。今后你们别乱讲话,否则到惩罚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过了几年,局面才安定下来。奴隶们在这里被迫没日没夜地劳动,把殷建设成了一个十分繁荣的都市。从此,商朝的都城就固定在殷城,政治上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也有更大的发展。那时候,铜的冶炼技术大大提高,青铜器的制作范围更加扩大。殷城附近就有一个很大的青铜器作坊,有上千个奴隶在作坊里劳动。奴隶们用铜、锡、铅三种金属做原料,冶炼铸造了成千上万件斧、钺、戈、矛、刀、镞等武器;鼎、爵、觚、壶、盘、盂等饮食器皿和斧、锛、凿、钻、铲等生产工具。许多青铜器造型优美,花纹图案十分精巧,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形成了后来著称于世的青铜器文化。有一个很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已经被考古学家从殷墟遗址中发掘了出来,完整地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这是世界上到现在为止发掘到的最大青铜器。从商代的青铜器也可以看出,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以奴隶为主体的劳动群众创造出来的。
在殷墟遗址中,还发掘到大批乌龟的腹甲和牛的肩胛骨,上面刻着许多文字。这种文字和现在的不同,是我国已经发现的最古的文字,叫做甲骨文,一共有四千多个单字,大多已经被考古学家辨认出来。当时殷朝的王室贵族很迷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采用龟甲和牛骨进行占卜。刻在龟甲和牛骨上的,大都是占卜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后来是否应验等等的话,这些卜辞记载着殷朝的许多大事,为研究殷商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盘庚迁都,一度复兴了商朝,使得殷商这个奴隶制国家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放出了灿烂夺目的光彩,成了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
史学家通常以盘庚迁殷为界,把商代历史分为前后两期。盘庚迁殷后,发扬商汤的政治传统,使商王朝再度兴盛,出现了百姓安宁、诸侯皈依的局面,长期以来威胁着商北部、西部边界的那些部族,也在商王朝的打击下退缩、收敛,有的重又向商表示臣服。
盘庚开创的中兴局面,到了武丁时得到进一步发展。武丁对西方、北方的少数部族发动了一系列的征伐战争,消除了北方、西方的威胁,商的势力范围大大扩展。武丁以后,商王朝进入了一个持续发展的时期。
在盘庚以后的二百多年间,商朝不仅不再有迁都之举,而且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殷墟文明,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太甲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商朝的重要君主之一,太甲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变革。那么,太甲究竟是谁的儿子呢?一、太甲的身世背景太甲,姓...
商汤 太甲 2025-03-31 典韦号称“古之恶来”,历史上的恶来究竟是何许人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勇善战、威名远扬的将领,他们的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不朽的传奇。其中,三国时期的典韦以其超凡的武艺和忠诚的品质,被誉为“古之恶来...
恶来 2025-03-27 姜子牙与筷子的传奇故事在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中,姜子牙与筷子的故事无疑是一段充满智慧与趣味的佳话。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姜子牙的机智与神算,还巧妙地融入了筷子的起源传说,让人们在品味美...
姜子牙 2025-03-26 封神演义中申公豹的悲剧结局在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申公豹以其独特的角色定位、复杂的性格特征和悲惨的结局,成为了读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姜子牙的师弟兼死对头,申公豹在小说中的形象既...
姜子牙 申公豹 2025-03-26 姜子牙与申公豹:谁才是更胜一筹的智者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及文学作品《封神演义》中,姜子牙与申公豹作为两位重要角色,各自展现了非凡的智慧与能力。他们之间的较量,不仅是法术与策略的比拼,更是品德与道义的...
姜子牙 申公豹 2025-03-07 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三位传奇人物的师父之谜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这三位人物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远的战略眼光,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他们不仅在政治、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更在各自的...
姜子牙 刘伯温 2025-02-27 历史上五大杰出军师排行:军师鼻祖位居榜首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众多卓越的军师,他们凭借超凡的智慧和卓越的谋略,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为后世所敬仰。一、姜子牙:军师鼻祖,智谋无双姜子牙,又名姜尚,...
姜子牙 姜尚 2025-02-25 穆桂英之死:历史传说与真相探析在中国古代历史与民间传说中,穆桂英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英雄。她以过人的武艺、超凡的智慧以及坚定的爱国情怀,成为了杨家将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深受后人敬仰。然而,关...
女英 2025-02-25 姜子牙故里探秘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姜子牙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军事才能,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建周,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事迹被后世广为传颂,而关于他的出生地和籍...
姜子牙 2025-02-25 公亶父:周王朝的奠基者与贤明领袖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公亶父无疑是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作为周王朝的奠基者,他不仅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引领周族走向兴盛,更以其高尚的品德和贤明...
公亶父 2025-02-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