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在明朝时期,我国的航海技术已经领先世界,明成祖朱棣命令郑和出使各个国家,展示大国风采。在郑和的航海队伍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男有女,那么郑和是如何避免船员相互之间发生感情的呢?
一、寻找朱允炆
想必大家都曾听说过郑和下西洋这样伟大的壮举,早在公元1405年,当时的大太监郑和,受到了朱棣的命令,乘坐名为宝船的大船,朝着南海的方向扬帆远航。这次航海史无前例,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都是不曾有过记录的。
对于建国之初就实行了海禁政策的明朝而言,这次出海意味深长,后世人常常对于朱棣命令郑和多次下西洋的目的,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大家都知道,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来之不易,他并不是朱元璋的嫡系,就连朱棣的母亲是谁,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朱元璋的儿子们各个本领高强,可惜本应顺利继承皇位的朱标早早地就离开了人世,皇位就直接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但是此时的朱允炆太过年轻,政治经验不够丰富,手段不够凌厉,加上刚上台就开始削藩,引起了许多藩王的仇恨。
此时仍为燕王的朱棣实力强大,自然是众多藩王的老大哥。在朱允炆还没有登基之前,朱棣就已经野心勃勃,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真命天子,就企图谋反。当朱允炆登台以后,朱棣就更不把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放在眼里,在明争暗斗的四年时间里,朱棣终于找到机会,直接攻进了皇宫当中。
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皇宫,篡位称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的皇位来得快,但是心里却放心不下,毕竟自己这个位置不是名正言顺而来,害怕朱允炆隐藏在暗中,企图东山再起。朱棣心里始终放心不下,四处打探有关朱允炆的消息,当时有流言传出朱允炆乘船从南海出逃了。
所以,在后来有很多人认为朱棣打破了海禁制度,让郑和多次出海,就是为了打探到朱允炆的消息。不论最终郑和是以怎样的目标出发,都达到了扬名立万的效果,有趣的是郑和在多次下西洋当中,为了防止船上男女私通,采用了令人想不到的方法。
二、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在当时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不仅让大明与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还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贸易关系,以及文化交流,提高了明朝的国际地位。而郑和作为这只船队的最高领导者,带着数万人的船只队伍,自然是有着郑和独有的领导能力以及管理水平。
郑和能够获得朱棣的信任,要来自于朱棣受封之初开始,从那时起,郑和就已经是朱棣的心腹爱将。郑和作为一个数万人队伍的领导者,自然是有着他独有的领导能力的。在出发之前,郑和自然是做好了功课,制定好了一系列的计划,也尽量避免了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由细入微,从细节出发,避免太大的灾害。
七次下西洋,郑和给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美丽的一页。郑和在每一次的航海行动开始之前,都会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每一项任务分工都安排得清清楚楚。每次下西洋的时间都在两三年左右,甚至能够达到四五年。
每个国家的文化差异以及饮食习俗,都是不一样的,针对每一个国家采取的外交政策也是不同的,在人力物力安排这方面,自然是要考虑周全的。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女性船员数量的问题。
最后一次下西洋,郑和已经年过六十,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次航行,将会是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的航海。当船队经过了赤道,来到了非洲最南部,也是这支船队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航行。不幸的是,郑和在返航的途中身染疾病,最终被海葬,只带回了一缕头发以及一双鞋子。
郑和七次下西洋铸成一段美丽的神话,前后历时28年,每一次都是声势浩大。每艘船上除了有常见的青壮年以外,最常见的就是老妇人以及接生婆,这让我们很难以理解,为什么穿上需要这么多的老妇人以及接生婆呢?
三、管理者的手段
要知道,一次远距离的航行都会在大海中漂泊一年以上甚至是更久。古代的女子身体孱弱,加上生理问题,很少有人能够在船上生活下去的。而且在出海以后,女子性情柔弱,远离家乡,难免会产生思乡之情,会给船队带来不好的情绪。
每一位海员的生活大多数都是枯燥无味的,每天面对的除了一无所有的大海就是大海,无论看向哪里,都是一样的景色。即使海员们能够忍受得了枯燥的生活,也难免会产生一些生理上的需求,如果船上搭载了年轻的女子,狼多肉少,自然会引来不必要的矛盾。
经过各方面的考虑,船队自然是不会接纳年轻女子的。至于为什么要带老夫人以及接生婆,自然是有郑和的道理的。郑和的船队会经历各种国家,根据经纬度不同,气候自然也是不同的,对于衣物不能携带太多,空间不足。
就让船员们经常穿重复的衣服,这也会给衣服带来一定的磨损。而老妇人这个时候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老妇人的年纪虽然大了一些,但是这些针线活做得确实很好。有着多次航海经历的郑和,也知道很多地方国家的接生手段很差,小孩子顺利生产的机率不高。
每到一个地方,郑和就会给这些地区的人们传授中国先进的接生技术,传播了中国的医疗文化。不但如此,这些老妇人以及接生婆在平时还会做些日常杂务活,或者做饭等等,这些事情自然是男人干不了的,后勤保障离不开这些女人。
四、结语
郑和七次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展示了我国当时雄厚的国力,让我国声名远扬。郑和凭借着我国先进的造船技术以及出色的领导能力,远赴各国,建立了许多的外交以及经济贸易。而且从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人的眼界空前开阔,也从此有大批中国人下南洋去经商开荒,形成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华人华侨。明代对外关系和中外交通史上 的一件大事。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徐妙锦,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第三女,以其出众的才貌和独特的抉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拒绝了明成祖朱棣的求婚,选择了终身不嫁,成为了一段传奇佳话。一、...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徐达 2025-03-31 朱棣首次北伐惨败:对手强敌还是自身之过?明成祖朱棣,这位以骁勇善战著称的皇帝,在其统治期间,曾五次北伐蒙古,以巩固北方领土。然而,他的第一次北伐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十万精锐全军覆没。这一历史事件引...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25 朱棣迁都北京的多重考量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永乐年间的一场重大决策——迁都北京,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将都城从繁华的南京迁至偏北的北京?这一决策背后蕴含着哪些深层次的考量...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04 朱棣:明朝的杰出君主与永乐盛世的辉煌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明成祖朱棣则是其中一位备受瞩目的皇帝。他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卓越的政治手腕以及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了明朝历史上极具...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03 朱棣占领南京后为何能顺利登基称帝?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皇位更迭曾经历过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其中,明成祖朱棣的登基尤为引人注目。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随即登基称帝,这一事件看似简单,实则背后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27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及历史上离奇失踪的皇帝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明朝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这位史称建文帝的明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建文新政”,然而其统治却因“...
朱允炆下落 2025-02-26 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子时,是否预见朱棣造反?在中国明朝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的皇位继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他最终选择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而非儿子朱棣,这一决定引发了后来的“靖难之役”。那么,朱元璋在立朱允炆...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26 古代首位“六省状元”黄观:才华横溢却遭朱棣迫害,最终投江自尽在中国古代科举史上,有一位传奇人物,他凭借卓越的才华,一举夺得“六省状元”的殊荣,成为科举史上的佳话。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状元郎,却因得罪明成祖朱棣,最终选择投...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24 明代迷案揭秘:建文帝朱允炆的最终归宿在中国明代的历史长河中,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自1402年靖难之变后,朱允炆的下落便成为后世史学家和民间传说的焦点。一、靖难之变与建文帝失踪14...
朱允炆下落 2025-02-17 朱棣攻占南京后为何能顺利登基称帝?在中国明代历史上,明成祖朱棣的登基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以北平为根据地,发起靖难之役,最终攻占南京,成功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那么,朱棣只是打下南京城,为什么就能当...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