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定都在南京。让历史资料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明朝的太监开始全面走向政治舞台是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开始的,以至于后世有“宦寺之盛,自宣宗始”的说法。此前明朝的太监没有说专门教导他们读书的,明朝太监的培养池“内书堂”就是朱瞻基倡导并设立的,根据《明通鉴》中的记载,培养和教导太监文化的“内书堂”一次培养小太监几百人,还专门挑选博学的翰林学士,甚至让内阁大学士来教导他们:
至是开书堂于内府,改刑部主事刘翀为翰林修撰,专授小内使书,选内使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读书其中。 其后大学士陈山亦专是职,遂定翰林官四人教习以为常。
把本来专职伺候人的太监全部教导成才的目的不言而明,就是要用他们来参政了,朱瞻基时期,授权司礼监秉笔太监可以代表皇帝, 代行“批红”权,即将内阁上奏的要处理的事务本由皇帝批示的权力给了太监,当然,特别重大的军国重事除外,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内相”之称也由此开始。除此之外,在朱瞻基的指示下,太监干政的手越来越长。
镇守太监遍布所有军镇和省份,民政、军事、监督一把抓朱棣在位时,就已经有了镇守太监,但规模不大,只是在重要军镇设立,朱瞻基继位后,在明朝的两京十三省所有的地方和军镇都设立了镇守太监,还包括粮食、漕运等重要物资以及运送部门,镇守太监还管得特别宽,地方民政、军事、监督和弹劾官员全部是他们的职权,京城禁卫军中最厉害的神机营也是交给太监来掌管,虽然这些在朱瞻基驾崩后曾短暂全部罢免,可已经给后世皇帝留下了榜样,重新起用也只是时间问题。
皇宫中御用物品的采购全部委派太监出宫到地方采买,有盘剥百姓的情况皇宫中有庞大的消费人群,皇帝、嫔妃们还是高消费人群,这些消费所需全部被委派给太监采买,特殊物品还专门有太监到地方去定制和采购。此外,出外的各地镇守太监也有帮助皇宫中收集稀罕物的任务:“各镇守内官競以所在土物进奉,谓之‘孝顺’。”朱瞻基时期,曾有多次采办太监在地方施暴政剥削百姓财物的情况出现,民愤极大的,朱瞻基会处理,可对太监的信任却毫不退缩。
多次委派太监充任使节出使外国,太监们贪得无厌太监出使外国倒不是朱瞻基首发原创,朱元璋开始就有这个先例,朱棣时期七下西洋的郑和实际上也有担任使节的使命,到朱瞻基执政时,这个用太监做外交官出使他国的频率最高,他们和文官使臣不一样,文官们还顾忌些颜面,可太监们却依仗明朝威势求索无厌,以至于当时的朝鲜国王愤怒投诉:“今闻府尹权蹈之言,今朝廷奉使于外者,皆宦寺无识之徒,嗜欲无穷,其所经过,侵渔万端,取人之物不厌于心,则鞭挞不已”。
太监群体也分好坏,这些太监们的行为朱瞻基知不知道?肯定知道,就算他不知道,文官集团也会让他知道,当时的河南左参政黄泽就曾专门上书指责太监在地方上横行无忌,并警告朱瞻基:“此辈宜一切疏远,勿使用事。 汉、 唐已事, 彰彰可监”。可并没有什么用,他本来就是要扶持太监势力,只要不激起太大的民愤,只会听之任之。
治下有盛世“仁宣之治”的朱瞻基在史书上的评价是正面的,《明史》上说:“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可这么个正面形象的皇帝却制造出了影响明朝二百年政治走向的太监干政现象,实在是和明君的形象挂不上钩,他为何要全面起用和扶持太监势力?究其本源,其实是多位长辈给他种下的因果。
第一:明太祖朱元璋废宰相,设内阁,后代皇帝无法复制他的工作热情
朱元璋是个工作狂,他废掉千年以来领导百官治理政事的宰相制度,创建了内阁制度,把能和皇权分庭抗礼的宰相职权变成了皇帝领导下的秘书处,这样一来,大事小事就得皇帝一个人操心,朱元璋也硬生生扛下来了,除了宰相制度,太监也曾是影响皇权稳定的一股重要力量,朱元璋也预先做了安排:
然定制,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庭。尝镌铁牌置宫门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这些规定以祖制的名义明示天下后,所谓的皇帝专制才算是得以大成,朱元璋估计以为,后代子孙只要按照他规定的方法就能做好大权独揽的皇帝,可很明显,朱元璋想多了,他自己恨不得每天都埋在公文堆中处理政事,但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喜欢这样,皇帝也是人,也需要科学办公,也需要娱乐身心。朱元璋的办法是逼得后代皇帝想方设法找帮手,而太监显然是很合适的。
第二:明成祖朱棣给太监筹功,撕开了重用太监的口子
朱元璋制定的祖制还是很有效力的,是约束皇帝和百官的一种有效手段,可规矩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仅太监制度而言,很快就被打破,干这事的就是明成祖朱棣,这位皇帝是用造反的方式夺到的皇位,所以对祖制的顾忌小得多,造反都干了,何况制度?对自己有用的就留着,没用的就颠覆,他重用太监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筹功,因为在靖难之役中,一部分太监是立了功的:
刺探宫中事,多以建文帝左右为耳目
除原南京皇宫中的宦官外,他身边一直跟随的太监大多还有军功,比如郑和,在靖难之役中“从起兵有功”,郑和七下西洋的副手、太监王景弘同样也是在靖难之役中有军功,朱棣是个爽快人,太监们帮助了他,他也很乐意让太监们升官发财,从朱棣时期开始,他陆续的委派太监到各地军镇中当监军,有监控军队的想法,也有让有功的太监们轮流出去享受的意思在内。
但当时的朱棣并没有大规模的委派太监出去,有功之臣毕竟是少数,不像朱瞻基那样搞得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朱棣真正开始重视起太监的力量是从设立特务机构东厂开始,朱棣是篡位,所以和百官的关系比较紧张,另外,因为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争夺皇位继承人,让皇帝最倚重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也卷了进去,让朱棣开始担忧起来。
为此,朱棣在锦衣卫之上专门设立了东厂这个机构,帮助他监督内外,也帮助他监督已经不那么让自己放心的锦衣卫,东厂由太监做主事人,虽然不参与朝政,但可以随便缉拿朝官,不像郑和,权力虽大,可他并不插手内政,东厂的建立是明朝太监真正开始走向前台的开端,同样,朱棣陆续的重用太监也把朱元璋的祖制撕开了口子,后来的朱瞻基重用太监起来也就毫无顾忌了。
第三: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重用文官集团,抬高他们的地位,臣权大涨
朱瞻基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开始重用文官集团,重视他们的建议,除了朱高炽的治国理念和文官集团比较接近外,同样也是为了筹功,朱高炽当初和对他的太子之位最有威胁的兄弟朱高煦争夺继承权时,文官集团在后面死挺朱高炽,很多文官为此显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还包括当时的明朝第一才子,内阁大学士解缙。
所以,朱高炽很感谢文官集团,他短暂的执政时间里,大多时候都是按照文官集团的思路来重新改造明朝,大部分处理政事的权力也都下放给了文官集团,但这样也造成了一个后果,就是臣权大涨,皇权减小,到朱瞻基继位时,他或许感觉到自己这个皇帝在大部分事务上要受制于文官集团,实际上也的确是这样。
朱瞻基其实是祖父朱棣培养出来的皇帝,他渴望像朱棣那样文治武功都有出色的功绩,可他最后为什么收敛了,除了国力在朱棣的挥霍之下没有完全恢复之外,文官集团的掣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他们好不容易等到爱折腾的朱棣驾崩,可不希望再出来一个朱棣,朱瞻基无法和他们讲道理,所以想起了太监,用太监来对付文官集团。
第四:朱瞻基是个艺术皇帝,复制宋徽宗,用太监来堵文官集团的嘴
要重用太监就需要培养,这需要时间,在暂时无法复制“永乐盛世”的无奈下,朱瞻基开始做太平守成之君,要好好享受生活。朱瞻基在历史上有一个重要标签,他和北宋的宋徽宗一样是个“艺术皇帝”,擅长写诗作画,还热爱体育运动,这都是不折腾的太平天子该干的事,他在艺术上的成就还特别高。
文官集团对于皇帝来说,是个特别爱管闲事的麻烦群体,爱折腾的皇帝他们要劝谏,不折腾但专心艺术的皇帝他们也会劝谏,文官士大夫们就喜欢让皇帝在他们规定的圈圈内办事,折腾不行,搞艺术也不行,怎么办?学习前辈宋徽宗,别看宋徽宗把国家折腾没了,可他当皇帝的时候,皇权之大,在两宋的皇帝里面仅次于开国之初的两位皇帝,原因就是重用太监。
宋徽宗时期最著名的奸臣“六贼”里面有一半都是太监,有这些太监抗衡文官集团,宋徽宗才能高高在上做仲裁者,才不用担心文官们在耳边唠叨,心无旁骛搞艺术创作。朱瞻基同样爱艺术,也就同样开始重用太监,让太监们来帮助他处理政务和敷衍文官集团,人为地竖起了一道防火墙,也让皇权和文官集团起冲突前有了一定的缓冲余地。
综合以上分析,明宣宗朱瞻基这位明君制造太监干政的因果就大致清楚了,是在朱瞻基之前的几位明朝皇帝的行为共同造就了他需要重用太监集团。不这么办不行啊,啥事干不成,连搞点艺术活动或许也要挨批评。而且,在明朝大多数皇帝心里,只有太监是自己人,是皇权的得力帮手,而不是文官集图眼中的祸国乱政之辈,明朝所谓的宦官之祸其实全部出自士大夫之口,因为太监们的主要针对者就是他们。
明朝最著名的大太监,如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等,他们的嚣张跋扈,其实都是在皇权的默许下形成的,他们出现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皇权弱于臣权的时候,当太监势力完全压制住文官集团的气焰后,皇帝又会站出来处理太监,来平复积攒已久的怨愤之气,重新回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上来,周而复始,始终保持着一个平衡,因此,提拔太监集团制衡文官集团大概也是明宣宗朱瞻基为后代不爱公务的明朝皇帝们留下的重要遗产,当然,让明朝深受其害的“土木堡之变”也是他留下的遗产造成的恶果之一。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一个贫苦的农民子弟,一步步崛起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奋斗与传奇。而关于他的陵墓为何称为孝陵...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8 朱元璋晚年杀子之谜:是否为长孙铺路?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从一个贫苦的农民起家,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其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都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在他晚年,一系列关于他...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6 徐达墓碑高于朱元璋:愧疚之情还是另有隐情?在中国古代,墓碑的高低往往象征着墓主人的身份与地位。然而,在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墓前,却矗立着一座比皇帝朱元璋墓碑还要高的神道碑,这一现象引发了后世的诸多猜测。有...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3-25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历史真相与民间传说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关于他是否“火烧庆功楼”以铲除功臣的传闻,却一直是民间和文艺作品中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朱元...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5 朱元璋:从放牛郎到开国皇帝的传奇之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朱元璋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从一个贫苦的放牛郎,一步步成长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人生经历充满了艰辛与奋斗。贫苦出身,放牛为生朱元璋,...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4 陈友谅:朱元璋死敌的辉煌与悲歌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与枭雄并存,他们各自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死敌陈友谅,同样是一位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一、生平事迹:从...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3-21 有一类人连朱元璋都不敢得罪,他们究竟是谁?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从一个贫苦农民出身,最终登上皇位,建立了大明王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铁腕君主,也有他不敢得罪的人。那么,这一类人...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0 朱元璋对待知识分子态度转变之谜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从初期的礼遇到后期的屠戮,这种前后巨大的反差引起了后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探讨。起...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0 朱元璋斩杀功臣:为何无人敢反抗?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邃的政治智慧,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然而,在稳固政权之后,朱元璋却对昔日的功臣们举起了...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19 刘邦与朱元璋出生异象:历史传说的神秘色彩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开国皇帝的出生往往伴随着各种神秘莫测的异象,这些异象被后人赋予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刘邦与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位极具影响力的开国皇帝,他...
朱元璋多少岁 刘邦 2025-03-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