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智高是什么人?他的真实本领怎么样?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公元1052年,北宋仁宗皇佑四年,在宋朝的广南东路(今广东)和广南西路(今广西)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争,史称侬智高叛乱,也有称是侬智高起义。
侬智高是宋时广南西路治所邕州(今南宁)下辖的广源州(一部分在广西,一部分在今越南境内,当时属羁縻州)的土司首领。
广源州是羁縻州,加之北宋对于两广地区的开发不那么重视,所以实质上,名义上是北宋的广源州更多的是接受当时的交趾的管辖。
因交趾索取贡品无度,激怒了侬智高,他通过邕州知州陈珙向北宋朝廷递上奏疏,请求广源州完全内附于北宋,希望借北宋的力量摆脱交趾。
但侬智高连续三次要求宋朝接受他的奏疏都被北宋朝廷忽视,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直接就被邕州知州陈珙扣下,都没有递给北宋朝廷。
其实,不管是北宋朝廷也好,还是直接责任人邕州知州陈珙也好,都不是太重视侬智高的请求,虽然广源州完全内附有那么一丝开疆拓土的意味,可还是要看是什么地方。
在北宋时期,别说侬智高所处的广源州了,包括广南西路和广南东路,甚至更南一些的湖南等地区,在世人眼中都是蛮荒之地。
当时的人们可不知道那里有一年二、三熟的稻米,只知道是生存不易的地方,北方人去了还容易得病,对北宋来说,就是一个得不到利益的地方,不值得耗费钱粮和军费去占领。
在北宋朝廷眼中,南方只有能贡献粮食和税收的川蜀、江南、两浙地区是有用之地,其余的都是无用之地,没见宋太祖当初打到大渡河边,就禁止向南了?
这不是愚昧和自大,是当时的普遍认知造成的结果,不能因此否定当时北宋朝堂上掌权人的智慧,但就是这个认知,没有重视侬智高的请求,激怒了他。
皇佑四年四月,苦等宋朝消息的侬智高很干脆地发动了叛乱,一举攻进邕州,因发现知州陈珙扣押的奏疏,一怒之下,拒绝了陈珙的投降,将他和另外不愿意投降的邕州官员全部处死。
这还不算,侬智高直接在邕州建立所谓的“大南国”,并召集万余大军开始向北宋广南东路的治所广州进发,准备彻底占领广南西路和广南东路。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在侬智高进军广州的路途中出现,从6月8日至6月18日,短短十天时间里,侬智高就攻占了邕州到广州之间的九座城池,基本上一天攻克一座,这个战绩相当惊人了。
这九座城池分别是横州、贵州、龚州、浔州、藤州、梧州、封州、康州、端州,而侬智高之所以能迅速攻克这些州府,原因是只有封州、康州进行了抵抗。
除封州知州曹觐和康州知州赵师旦严守职责和士大夫的骄傲,坚守城池,并在城破后为国牺牲外,其余七州的知州全部弃城而逃。后来侬智高攻广州不下,回师攻昭州时,同样是知州弃城逃跑。
侬智高叛乱后来被狄青轻松平定,显然,侬智高并不是很能打。但在狄青带兵南下之前,因这些知州们放弃抵抗,让整个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一片狼藉,直接和间接的损失就别提了。
也不知道宋仁宗当时知道知州们集体逃跑的消息后会是什么反应?在他执政时期,是北宋对士大夫最好的时期,可就是这些享受北宋优厚待遇的士大夫,在战争开始时,就丢弃了百姓、国土和尊严。
这些士大夫们为何敢于丧权辱国?敢于弃城而逃?就不怕国法严惩吗?还真不怕,往前追溯9年,从当时的一件事情或许可以找到答案,庆历三年,时任高邮知军的晁仲约纵容叛贼张海,用钱买其不攻打高邮。
事发后,晁仲约本来被北宋政事堂定为死罪,但当时的枢密副使范仲淹却制止了这个判罚,并向宰相富弼警告说,不能让皇帝有任何杀士大夫的理由,于是,晁仲约不但逃过死罪,此后还的当上了兴州太守。
范仲淹站在士大夫的利益上,不希望皇帝有杀士大夫的行为,但却忽视了对犯法的士大夫的惩治,让制约士大夫最后的枷锁失去,晁仲约这个榜样也让士大夫们在遇到类似的困难时有了参照。
所以,当侬智高兵临城下时,这些没有骨气的士大夫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跑,反正跑掉后,同样还能做官,为国牺牲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以当时弃城逃跑的端州知州丁宝臣为例,丧权辱国不说,城中的百姓死伤无数,他却仅仅只是官降两级,贬到两浙路的诸暨去当知县,该做官还是继续做官。
这么个遇敌就逃,不顾治下百姓死活的官员,仅仅只是因为他是士大夫,就能逃避死罪,且在宋仁宗死后,宋英宗还把他调到京城,给他升官。
丁宝臣死后,墓表、祭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写的,墓志铭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写的,王安石还在墓志铭中给他遮掩当年在端州弃城逃跑的事实,说他是因为出战没打赢,然后才逃跑。
从范仲淹提倡彻底杜绝让皇帝有杀士大夫可能的动议,到王安石帮助有过不堪过往的丁宝臣洗白,就能看出来,弃城而逃这种罪,在士大夫们眼中,还不如士大夫的生死和名誉重要。
这些名臣虽然才华横溢,个人道德品质也值得敬仰,但站在士大夫角度上考虑问题的立场却不敢恭维,普通的贪污也就罢了,可逢敌弃民,不战而逃的行为是不能鼓励的。
他们当然也不会知道,未来的靖康之变时,北宋有多惨,而北宋的灭亡离不开相当一部分士大夫遇敌就逃的行为,更不要说最严重的压制武将的国策了,这些名臣潜移默化的作为也算是北宋灭亡的根源之一吧。
在中国历史上,宋仁宗赵祯以其深厚的仁德之心和宽厚的治国之道,成为了备受赞誉的明君。他的在位期间,国家安定、百姓富庶、文化繁荣,民间对他的评价赞不绝口,尊称其为“...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2-26 宋仁宗:仁政之君,宋朝口碑最佳皇帝探秘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宋朝以其繁荣的文化和经济著称,而在宋朝的众多皇帝中,宋仁宗赵祯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深厚的仁爱之心,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被誉为宋朝口碑最好的...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2-22 仁心宅厚:宋仁宗的仁义小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宋朝以其文化繁荣和社会安定著称,而这一切离不开一位君主的深远影响——宋仁宗赵祯。他以仁义治国,关爱百姓,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以下便是几个关...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2-14 宋仁宗与曹皇后的情感探析在中国北宋的历史长河中,宋仁宗赵祯与曹皇后之间的情感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作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宋仁宗以其仁德著称,而曹皇后则以其智慧与贤德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2-14 韩琦与宋仁宗:君臣相扶的典范在中国北宋的历史长河中,韩琦与宋仁宗的关系堪称君臣相扶的典范。韩琦作为宋仁宗时期的名臣,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国家情怀,与宋仁宗共同书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篇章...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2-13 宋仁宗废黜郭皇后的多重缘由在中国北宋的历史长河中,宋仁宗赵祯废黜郭皇后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决策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情感和个人因素。一、立后非心愿,情感基础薄弱宋仁宗与郭皇...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2-13 历史上刘娥是否杀害宋仁宗生母之谜在中国北宋的历史长河中,关于刘娥是否杀害宋仁宗生母的传言一直沸沸扬扬,这一历史事件不仅充满了悬疑与曲折,更成为了后世讨论的热点话题。一、刘娥与宋仁宗生母李氏的背...
赵祯下一任皇帝 刘娥 2025-02-13 陈熙春与宋仁宗:一段未了的情缘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宋仁宗赵祯以其仁德著称,而在他的情感世界中,陈熙春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陈熙春,一个茶商之女,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气质,深深吸引了宋仁宗的目光。...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2-13 晏殊与宋仁宗:深厚的师生情谊在中国宋朝的历史长河中,晏殊与宋仁宗赵祯的关系堪称一段佳话。两人不仅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更在政治上相互扶持,共同开创了宋朝的盛世局面。一、相识于太子时期,奠定师...
赵祯下一任皇帝 晏殊 2025-02-13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仁政之治与北宋盛世的缔造者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作为北宋的第四位皇帝,他的统治时期被誉为“仁宗之治”,是北宋历史上一个相对繁荣与稳定的时期。一、生平简介宋仁宗赵祯,初名赵...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2-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