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元璋和赵匡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朱元璋不仿效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而是选择杀功臣?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属于人事调动性质。
也就是,皇帝削了武将权力,转给了文臣。
然后,皇帝重武轻文,与文官们共治天下。
虽说在这个权力调整的过程中,武将的利益被严重侵害。但文臣的权力加强了。文臣武将作为一个整体的权力,并没有被削弱。
臣子仍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制衡皇权,为自己谋利。该有的“臣权”也仍然有。如“封驳谏争”权。
因此,赵匡胤的改革,实际上是让更多的人受益了。阻挡改革的力量小,改革过程中也几乎未遇到流血事件。
相比于宋代改革,朱元璋的操作,胃口就大了很大。
对付文臣,他想废掉丞相,将皇权和相权合二为一。
如此一来,文官就变成了皇帝的咨询顾问或秘书了。
对付武将,他让自己儿子外出坐镇,担任北方各边塞实际上的总兵。
如此一来,武将都变成了藩王的参谋。大明的军权,将牢牢把控在老朱家人的手中。
试想,这么大的胃口,明代文臣武将能不跟朱元璋闹吗?
而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扫清阻碍,自然也是要杀人的。
提起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朱元璋就一定要杀功臣吗?他就不能少杀人?
站在朱元璋的角度来说,不行。
因为朱元璋他最避讳的,就是大臣。尤其是有本事的功臣。
虽然我们经常把刘邦和朱元璋划为一类人。
觉得他们都是天选之子,天生就是大哥大。
但实际上,老刘和老朱的成长轨迹并不同。
刘邦拿得是天选之子剧本,但朱元璋不是。
刘邦早在沛县担任亭长时,就有大哥风范。
诸如卢绾、樊哙、夏侯婴、周勃,甚至还包括当时是刘邦上级的萧何、曹参,都承认他的领导力,并奉他为大哥。
后来,他斩白蛇起义,自立山头,带着大家逐渐壮大,并推翻秦朝、打败项羽。也证明了他确实有领导人的实力。地位非常稳固。
在丰沛集团内,从来没人能撼动他地位。
即便是把他丢进一堆秦末诸侯王中,他也是出类拔萃的那一位。
项羽不死,他或许不是天下之主。
但如果项羽死了,丰沛集团赢了。那他刘邦就是当仁不让的皇帝。谁都不配跟他争。
而也正是因此,刘邦对臣子,也就是西汉开国功臣,就显得比较宽容。
在他看来,都是一帮小跟班,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相比于刘邦,朱元璋的成长轨迹就差远了。
他最早时,只是红巾军中的一个普通士兵。
也就是那种战死沙场,留不下名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炮灰士兵。
他从一出道,就缺乏刘邦那种出道前就已经是大哥的基础。
朱元璋后来能从士兵升为军官,又从军官逐步升为军事集团领袖、吴王、大明皇帝。这中间固然少不了他个人的努力。但诸如郭子兴等贵人对他的提携,也不能视而不见。
所以,如果我们把小明王韩林儿比作昔日的楚怀王。
那朱元璋扮演的角色,其实并不是刘邦。而是韩信。
最直观的一个例子。
正如楚怀王从来不可能从刘邦手里要到一兵一卒一样,小明王也从来不可能从郭子兴手里要到一兵一卒。
因为小明王和郭子兴并没有依附关系。
但如刘邦轻易就能收缴韩信兵权一样,只要郭子兴感兴趣,朱元璋不敢不把自己招募的部队交给郭子兴。
因为朱元璋和郭子兴有依附关系。
所以,虽然说朱元璋和刘邦的成长轨迹有一定相似性。但朱元璋在红巾军中的地位,并不似刘邦在秦末义军中那么高。
他一开始并不是独立的“主公”。
他是郭子兴这个弱化版的刘邦死后,接过了权柄,凭借实力继续带领大家打天下。才晋升成了主公。
而也正是因此,虽然咱们总说“朱元璋是造反界的祖宗,他活着,其它人就不敢反”。
但平心而论,如果把朱元璋视作是元末明初的韩信,把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比作元末明初的萧何、周勃、曹参后。再想想看,萧何他们会不会造韩信的反?
不好说,是不是?什么可能性都有。
退一步说,就算他们都是老实人,绝对不会造反。可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他心里也未必踏实呀。
这正如刘邦以诸侯王身份上位后,对功臣比较宽容,却对异姓诸侯王严防死守。
也正如赵匡胤以武将身份谋朝篡位后周,对文臣比较宽容,却对武将严防死守一样。
朱元璋是以功臣身份起家的。他心里最提防的人,不是什么投降来的蒙古首领,而是自己每天上朝时面对的功臣。
不把那帮老资格的大臣全弄死,他睡不着。
并且,明初的功绩集团,也真的是会作死。
官员向李善长汇报工作,李善长并不是每一件都会汇报给朱元璋。
胡惟庸更作死,任丞相时,外番朝贡,他居然都不报告给朱元璋。
这种事,换做是宋代,赵氏皇帝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但搁在明代,在朱元璋这个工作狂看来,丞相们就是在架空自己,是在作死。自己是可忍孰不可忍。
既然如此,那就废掉丞相制度吧,让文官只负责顾问或秘书工作。
同时边缘化武将,让他们成为藩王的参谋。
只有如此,朱家的江山才可能世代传下去。
如果臣子敢反对,那就大开杀戒。反正也不愁找不到理由。
比如贪污。“空印案”和“郭桓案”就是按贪污处理的。这两个案子,把全国文官杀得鸡飞狗跳。
比如,造反。“胡惟庸”和“蓝玉案”就是按造反处理的。这两个案子,把文武勋贵杀得鸡飞狗跳。
有些人,如李善长。既没有明显贪污,也没有明显造反。但这也不阻碍朱元璋扯正当理由干掉他。
别看李善长被杀时,已经70多了。
可是在朱元璋看来,司马懿当年架空曹魏皇帝时,也是70多岁。
谁说古稀老人就不能参与造反了?
总言之,赵匡胤和朱元璋,是两类人。心中的那个“疙瘩”,不一样。
他们要处理的问题,也不是一码事。
所以,我们不能觉得赵匡胤当年可以杯酒释兵权,就要求朱元璋也如此。这中间是没有必然逻辑的。
在元末明初的乱世风云中,朱元璋与张定边皆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以铁腕手段和雄才大略建立了大明王朝;张定边身为陈友谅麾下猛将,勇猛善战,在诸多...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4-17 朱元璋与韩宜可:君臣纠葛背后的真相探寻在明朝初期的历史舞台上,朱元璋与韩宜可之间的故事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充满了矛盾与转折。韩宜可,这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官员,其命运与朱元璋的统治紧密相连,最终却...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4-17 探寻李醒芳原型: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李醒芳这一角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然而,关于李醒芳的原型,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却成为了许多观众心中...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4-11 汤和与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君臣的七十年情义汤和(1326-1395)与朱元璋(1328-1398)的交集,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君臣关系之一。两人不仅是同乡发小,更在元末乱世中携手缔造大明王朝,最终以“...
朱元璋多少岁 汤和 2025-04-07 靖难之变:一场改写明朝命运的皇权博弈靖难之变(1399-1402年),是明朝初年一场持续四年的皇室内战,其本质是藩王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围绕皇权合法性的血腥争夺。这场战争不仅颠覆了朱元璋设计的“家天...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07 赵光义继位之谜:篡位与否的历史探讨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的继位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坚信他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篡夺了兄长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而也有人认为他的继位是合法且合乎情理的。那么,...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4-02 赵延寿与赵匡胤:历史深处的家族渊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家族渊源更是扑朔迷离。赵延寿与赵匡胤,这两位在五代十国及北宋初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4-02 明太祖朱元璋陵墓为何称为孝陵?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一个贫苦的农民子弟,一步步崛起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奋斗与传奇。而关于他的陵墓为何称为孝陵...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8 朱元璋晚年杀子之谜:是否为长孙铺路?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从一个贫苦的农民起家,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其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都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在他晚年,一系列关于他...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6 宋太祖之伟业:与秦皇汉武并列的缘由探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皇汉武作为杰出的帝王,其功绩与影响力被后世广为传颂。而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也因其卓越的才能和深远的政治智慧,被后世与秦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3-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