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澎湖海底发现的远古文明真的存在?推测是万年前古文明究竟是何人杰作?
近三、四十年来,澎湖海域已发生十多起空难,共造成近300人死亡或失踪,其中多是战机在此坠海,澎湖海域上空接二连三发生各种飞机失事,恐怖级别堪比“百慕大死亡大三角洲”。
2002年7月,在澎湖东吉岛附近海域发现了一座水底古石墙的遗迹,成为台湾海域最受瞩目的一个疑似古沉城遗迹。水下石墙的年代,整体建筑原貌、功能不明,至于是人造建筑抑或自然形成都是个谜,古城与飞机坠毁失踪是否有关也是一个未解的谜。
石墙发现后,有人推测它的年代在六千年以前,有人的推测在一万年以前。但对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中国来说,真正文明也只有在几千年前才出现,在古代的中国,这一带一直都是无人开垦的蛮荒之地,何来的文明之说?况且这个文明甚至比中国历史还久远!
如果澎湖海底发现的远古文明真的存在,势必将对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有可能改写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这座疑似人工建筑而成的石墙,在东吉屿西北侧,水深二十五米至三十米之间。石墙的平均高度约一公尺,宽度约五十公分左右,长度约一百米,呈东西走向。
根据声纳扫描资料显示,同样的墙约有四至五道。潜水人员实地探勘并发现,墙面部分的小凹洞还夹杂着小卵石。潜水人员发现的结果,部分专家推测是人工建筑的石墙,可能是古代城墙的部分遗迹。
尤其是1976年发现台湾附近海域第一座沉城遗址——虎井沉城,与这个新发现的古石墙相隔仅一百里,两个遗迹之间的关联引人遐想。曾有人推测虎井沉城年代可能在七千至一万年前。
虎井沉城南海离岛包括桶盘屿、虎井屿、望安岛、七美岛及将军澳屿。虎井屿和金门一样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目前西半部已开放,东半部仍为管制区,远望虎井,形状有如一付眼镜,中间的低凹处则为一般住家。
岛的西半部据高点有一白色建筑物,为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山本五十六将军的南进指挥所,来到虎井,很多人都会喝上一碗鲜鱼汤,黑加腊鱼清煮姜丝,相当鲜美。
此外用高梁酒泡制的蜈蚣酒据说能强身补气,也是当地的特产。传说17世纪时荷兰人曾于此地建有城堡,后来却因战火而沉没海底,虽然曾探勘过,却依然无所获,因此“虎井沉城”至今也是个谜。
据闻澄渊下有沉城,每逢天清水澈、波平浪静之时,荡舟至虎井屿东南近岸的海面上,俯视海底,隐隐可见一红色小城,周围约30多米,恒墙犹存,雉堞可数,虽影影绰绰,时隐时现,但确有其事,曾有渔人潜入水底取出红砖以证实。
至于沉城的来历,众说纷纭,一说是早年荷兰人占据湖澎时,曾在风柜半岛筑红砖炮楼,后明宫潜近炮楼用炸药将其炸沉,倾入海底;又一说是一艘运砖船沉没于此;再一说是元代就有红砖城,因地震海啸而陷落海底。至今沉城之谜仍未解开,吸引了众多游人来此探秘。
虎井沉城早见於澎湖古县志书中,为当时文人所称的澎湖八景之一。从虎井高处俯视,清晰可见隐於海底的一道城墙,尤其夏季晴天潮水退出,水浅静而澄澈,故曰“虎井澄渊”。
将“虎井沉城”推上国际舞台的,则为国内潜水老前辈谢新曦。谢新曦早在民国六十五年时,受澎湖县长谢有温之托,代为寻找“虎井沉城”,此事“澎湖县志”关於虎井沉城都有记载,便欲一探究竟。
不过该区水文复杂,地方上称之为“八卦水域”,即中间水静止,但外围水却滚荡不安。他几番冒险,终於在民国七十一年找到了正确的位置,并以“沉城之谜”字样公布,引起国际考古人士高度关注。
城墙建筑工整,断非自然。这座古墙遗址呈十字形状,以指北针测量呈九十度,为不偏不倚的南北、东西走向。主体为玄武岩构成,表面布满各种生物,东西向、南北向总长各约100公尺以上。
城墙厚度上端约1.5公尺,底部约2.5公尺,有些部分被侵蚀而呈凹凸不平,但搭建城墙的岩石块接缝极为平整。在北部另有呈圆盘形的构造物,直径外墙约20公尺。
当时有人认为古沉城为澎湖桶盘、虎井特殊的柱状玄武岩节理地形,一直延伸入海,形成沉城假象。但据地质学家研究表示,城墙很直,长度又很长,人造的可能性极高。
而虎井古沈城中堆成沈城城墙的玄武岩,每块岩石大小不一致、角度垂直、石头缝隙间又有填充物;此外城墙凹口呈十字行,且接砌面平整,非常符合人造建筑的标准。
由於当年该区仍属军事管制区,国际媒体不得其门而入。直至民国八十五年,日本朝日新闻等才获准前往拍摄记录。
“虎井沉城”画面在日本曝光後,引起相当大的轰动,日本学界不少认为其与琉球“与那国”海底发现的祭台,有同工异曲之妙,都属七、八千年的巨石文化。
以“上帝的指纹”一书闻名全球的英国古文明学者汉卡克,去年八月间曾会同中、日人员实地潜水探勘後,肯定的指出:“大自然对东西、南北走向没有兴趣,但人类建筑却很讲究方位。”
虎井海底沉城的石块呈现十字形南北向与东西向方式排列,其方位正好是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并且由於搭建城墙的一块块大石头,表面都很平滑,其接缝处平整的程度可以将刀子插入,认为这一定是人造而非自然力量所能形成。
同行的日本学者大地舜也同意汉卡克的说法,并推断虎井古沉城可能来自冰河时期,海水下降、海棚露出的时代。
若证明属实,虎井沉城是在早於人类历史的冰河时期所建,年代可能上溯至一万二千至一万八千年前,可谓考古学上重大发现,不仅改写台湾史前历史,更是世界重要史前文明考古的珍贵资产。
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荷兰舰队占领澎湖,明朝为了收复彭湖所发起的战争,明廷下令福建巡抚南居益将荷兰人赶出澎湖。南居益招安当时海上巨寇郑芝龙来对付红毛番,郑芝龙此时因荷兰人以澎湖为基地时,抢夺了悬有郑芝龙令旗的二艘商船,接受明朝福建巡抚的招安,转而攻击荷兰人。天启四年(1624年)8月明朝军队取得了澎湖之战的胜利,成功收复了澎湖。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下是对子产的详细介绍。一、生平背景子产,本名...
郑国 2025-04-01 韩信真实相貌探秘:历史记载与后世传说韩信,这位西汉初期的杰出军事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真实相貌,历史记载却颇为模糊,后世传说也众说纷纭...
韩信 2025-03-28 萧何与吕后密谋杀韩信,张良为何知情不阻?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韩信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其命运波折令人唏嘘。特别是他与萧何、吕后之间的恩怨纠葛,更是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当萧何与吕后密谋杀韩信之时,作为...
韩信 萧何 2025-03-26 明知韩信将死,张良为何不救?在中国历史上,韩信与张良都是楚汉争霸时期的杰出人物,前者以卓越的军事才能著称,后者则以深邃的智慧和谋略闻名。然而,在韩信被吕后诱杀的关键时刻,作为挚友兼智囊的张...
韩信 张良 2025-03-24 韩信为何能忍受胯下之辱?探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韩信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传奇的人生经历,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然而,在韩信辉煌的一生中,有一个事件却常常被人们提起,那就是他年轻时所遭受...
韩信 2025-03-20 萧何月下追韩信:一段流传千古的求贤佳话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典故和故事成为了人们传颂的佳话,“萧何月下追韩信”便是其中之一。这个典故不仅展现了古代贤相萧何对于人才的极度渴望与珍视,也揭示了韩...
韩信 萧何 2025-03-10 韩信为何被誉为“兵仙”?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韩信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被誉为“兵仙”。这一称号不仅体现了他在军事领域的超然地位,也彰显了他用兵如神的传奇色彩。那么,韩信为何能...
韩信 2025-03-06 韩信胯下之辱后,何以宽恕屠夫?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韩信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传奇的人生经历,被誉为“兵仙”、“神帅”。然而,在他辉煌的一生中,有一段经历却鲜为人知且充满屈辱,那就是“胯下之辱”。...
韩信 2025-03-06 郦食其之死:韩信背后的权谋悲剧在楚汉之争的烽火连天中,众多英雄豪杰的命运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中,郦食其的死,尤为引人注目。他是否真的被韩信所杀?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权谋与悲剧?郦...
韩信 2025-03-03 韩信的缺点与“活埋母亲”传闻探析韩信,作为西汉初期的杰出军事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被誉为“兵仙”。然而,这位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并非完美无缺。一、韩信的性格缺点格局较小韩信虽然军事才...
韩信 2025-02-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