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997年在位。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宋初,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猝死,皇弟、晋王赵光义登基,是为宋太宗。
出于政治原因,赵光义一改过去在先皇帝死后第二年才更改国号的常规,于开宝九年十一月即改国号为太平兴国元年。
除此外,赵光义对弟弟赵廷美,两个侄子赵德昭、赵德芳,以及宰相薛居正、沈伦、薛居正,枢密正、副使曹彬、楚昭辅等政府、军队的首脑大肆加官进爵。
这当然是为了安抚,因为不管赵匡胤是否非正常死亡,赵光义都是在其拥有两个成年儿子的情况下,搞了一出“兄终弟及”。
质疑声是肯定有的,所以,赵光义要尽快安抚重要人物,稳定朝堂,再来一步步让天下人认可他这个新皇帝。
关于军队,赵光义在给正掌权的曹彬、楚昭辅、潘美(当时人在攻打北汉的宋军中)等人加官进爵之外,又于当年十二月,把攻打北汉的宋军给调了回来。
这支军队是赵匡胤为了消灭北汉这个割据政权,在当年八月派出,其中绝大部分是精锐禁军,赵光义是在防止前线将领拥兵支持赵匡胤的儿子们,宁可暂时放弃灭国之功。
在安抚了顶层皇族、官员,又从前线撤回了禁军之后,赵光义才开始了真正的大动作。
他的大动作主要是针对读书人,宋朝自赵匡胤时期,就开始执行“以文抑武”的国策,读书人的地位高涨,赵光义需要全天下的读书人都认可他这个皇帝。
只有读书人都认可了他,才能最大限度消除“兄终弟及”和“烛影斧声”的负面影响。
为此,赵光义于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刚开年就动作频频,为拉拢读书人,他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大量录取新进士
太平兴国二年正月,赵光义即迫不及待地开科举,在这次科举中,赵光义收买读书人的行为昭然若揭。
首先,他要求全国各地符合条件的考生,免于地方上的考试,全部直接到京城来参加省试,到京城的路费还由国家供给。
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料中的记载,这一次大规模召唤士子们来京,就召了五千多人:“先是诸道所发贡士凡五千三百余人”。
然后,赵光义从这些士子中,经过考核,录取了五百人为官,接近百分之二十的比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第九》中记载:
戊辰,帝御讲武殿,内出诗赋题覆试进士,命翰林学士李昉、扈蒙定其优劣为三等,得河南吕蒙正以下一百九人。庚午,覆试诸科,得二百七人,赐及第。又诏礼部阅贡籍,得十五举以上进士及诸科一百八十四人,并赐出身......凡五百人......第一等、第二等进士并《九经》授将作监丞、大理评事、通判诸州,同出身进士及诸科并送吏部免选,优等注拟。宠章殊异,前代所未有也。
史书为啥会评价“前代所未有也”?因为在宋太祖赵匡胤时代,前后十多次开科举,一共也才录取了不到两百名进士。
赵光义一次就搞了五百人当官,以至于宰相薛居正都嫌录取的人数太多了,一下子来这么多官,宰相们安排起来也头疼。
但赵光义可不管这些,他要的就是多,只有让更多的读书人看到希望,他的名声才会更好。
不仅录取的人数多,赵光义给他们的待遇也是无比优厚,直接发钱,给派出到外地为官的进士们“仍赐装钱,人二十万”(大约两百多贯,当时约八百钱为一贯)。
如此一来,这一批新科进士哪能不对赵光义感恩戴德?
至于其余没有考中的士子们,看到录取名额的增加,同样也满怀希望,同样对赵光义感激不尽。
第二:修纂《太平御览》和《太平广记》
太平兴国二年三月,赵光义下令:“命翰林学士李昉等编类书为一千卷,小说为五百卷。”
便类书一千卷即为著名的《太平御览》,小说类五百卷即为著名的《太平广记》。
这次修书前后历时一年多,虽然比起后世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的修纂时间大大不如,卷数也大大少之,但在当时已经是前无古人了。
修书的目的,除了彰显盛世到来外,当然是想让更多的读书人知道,新皇帝是更加重视文治的。
这样可以让包括在野贤士在内的所有读书人,都对赵光义报以好感,当某些不利于赵光义的舆论传播时,读书人自然会帮他说好话。
第三:建设崇文馆
在古代各王朝,都有专门收集、存放、整理天下书籍的地方,包括修史和请贤在内,一般都有“昭文馆、集贤馆、史馆”这样的配置。
自唐末乃至五代,再到宋初,天下大乱,各个割据王朝更迭频繁,虽然都继续保有这些地方,但重视度就比盛世时期差远了。
宋初的这些馆阁,都已经破旧不堪,宋太祖赵匡胤存了不少钱,但他是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存钱,没想过去重新修图书馆什么的。
赵光义上位后,于太平兴国二年,下诏重新建设这些馆阁,并在修好后统一命名为崇文馆(此名唐代已有,功能类同,隶属皇太子名下),以示“重文抑武”的态度。
崇文馆修好后,又能安排一大堆读书人进馆,为大宋的文化事业尽心尽力,还能搞出一些清贵职位,安置更多的读书人。
毫无疑问,这个行为,再次让赵光义在天下读书人心中,刷了一波好感。
对于赵光义来说,这是毫不费力的事情,修崇文馆的钱,反正都是他的兄长赵匡胤存下来的,他只需要颁布一份诏书就好。
综上所述,赵光义登基后不到一年时间,就用科举、修书、修馆三大动作,把全天下的读书人都给收买了。
这是他对赵匡胤制定的“以文抑武”国策的继续和深入。
但更重要的是,赵光义需要读书人站在他这一边,消除赵匡胤死后,对其继承皇位的质疑。
在古代,要掌握舆论话语权,没有什么比让绝大多数读书人从心中认可更好的办法了。
显然,赵光义做到了,虽然宋时的野史、笔记中,依然有“烛影斧声”的记载,可当时的读书人们,基本上都还是认可赵光义及他的子孙。
宋太祖一脉,却完全无反抗之力,这和赵光义陆续地打压有关,也和读书人认同了赵光义有关。
而赵光义能得到认可,就离不开登基之初的表露重视文治的三板斧。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的继位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坚信他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篡夺了兄长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而也有人认为他的继位是合法且合乎情理的。那么,...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4-02 赵延寿与赵匡胤:历史深处的家族渊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家族渊源更是扑朔迷离。赵延寿与赵匡胤,这两位在五代十国及北宋初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4-02 宋太祖之伟业:与秦皇汉武并列的缘由探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皇汉武作为杰出的帝王,其功绩与影响力被后世广为传颂。而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也因其卓越的才能和深远的政治智慧,被后世与秦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3-25 宋太祖赵匡胤提出迁都的深层考量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宋太祖赵匡胤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功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建立了北宋王朝。然而,在他统治时期,却曾提出过一项令人瞩目的决策——迁...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3-20 赵匡胤:皇帝之前的战神传奇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领导力,书写了一段从战神到帝王的传奇历程。在登上皇位之前,赵匡胤已经是一位名震四方的战神级别的...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3-20 天降皇位:历史上改朝换代最轻松的皇帝——赵匡胤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皇位的更迭往往伴随着激烈的权力斗争、残酷的宫廷政变,甚至是连年的战争。然而,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登基之路却异常顺利,仿佛皇位是“天上掉下...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3-11 赵匡胤称帝:自愿还是被迫的历史抉择?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称帝之路一直备受关注。他从一个普通的武将,最终登上皇位,建立了宋朝。关于他称帝是自愿还是被迫的问题,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2-28 宋太祖赵匡胤:何以与秦皇汉武唐宗并论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与宋太祖,这四位帝王因其卓越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人并称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其文治武功虽...
秦始皇陵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2-28 赵匡胤与朱元璋:对待功臣的差异及原因探析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两位君主在对待功臣的态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和平地解除了大将们的兵权,而朱...
朱元璋多少岁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2-26 朱温与赵匡胤:谁终结了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灭亡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中世纪晚期的开始。关于唐朝的终结,两位历史人物常被提及:朱温与赵匡胤。然而,他们与唐朝灭亡的关系并不相同。一、...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朱温 2025-02-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