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我国的国力不断的提高,各种新型武器装备不断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一半,一个个的往外冒。其中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完备的海上打击力量,就要看它们有没有独立建造航空母舰的能力。中国航母的历史,远比大家想的要久远。20世纪20年代,张作霖便另辟蹊径,通过引进加改装方式,得到了一艘类似于航空母舰的装备。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专列行驶到皇姑屯时,被日寇埋伏炸死。那么,“皇姑屯事件”之后,这艘“航空母舰”的结局如何了呢?
上世纪20年代,张作霖曾经将一个绝密任务,交给他的知己挚友沈鸿烈。沈鸿烈最终也不负重托,帮助张作霖弄来了个“大家伙”。
这个“大家伙”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镇海号”,堪称中国最早的一艘“航空母舰”。
不过,“镇海号”虽隶属于东北海军,但真正将它建造的人,还是张作霖的好友沈鸿烈。
沈鸿烈是湖北天门人,青年时期受到新潮思想冲击。彼时的中国,虽已摆脱了几千年封建桎梏,可是华夏大地战火四起,百姓民不聊生。
沈鸿烈十分渴求西洋先进武器装备,也无时无刻不想着“师夷长技以制夷”。
最终沈鸿烈选择留学日本,顺利的从日本江田岛士官学校毕业。
1911年,沈鸿烈从日本回国。回国后,沈鸿烈先后找到多位大人物,畅谈了自己设想。
按照沈鸿烈的论调,他希望利用自己学到的海军知识,在中国大地上也建造出无坚不摧的“战列舰”。
可当时的军阀们都想着多争地盘,沈鸿烈的设想虽大有可取之处,但是需要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实在不划算。
兜兜转转之后,沈鸿烈来到东北遇见张作霖。张作霖一眼便看中沈鸿烈过人的才华,将他封为奉系海军司令(也就是东北海军的前身)。
张作霖与沈鸿烈一相遇,这二人就有着说不完的话。当沈鸿烈和张作霖说起了,他想建造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设想时,立马得到张作霖支持。
大约是1923年,张作霖希望沈鸿烈能学以致用,让他为东北海军添置两艘“大杀器”。
接到张作霖的委任,沈鸿烈立马开始制定详细的建造计划。
可当时中国机械加工和金属处理等技术非常落后,想在中国本土建造如此复杂的机械设备,几乎是不可能。
于是沈鸿烈决定用大吨位的商船,改造出一艘“非正规航母”。
沈鸿烈先是通过其人脉和关系,购入两艘“祥利”和“广利”号德国货轮。(后沈鸿烈将这两艘船分别改名为“镇海”和“威海”)
接着将这两艘货轮,配置两门4.7英寸口径阿姆斯壮海军炮,四门三英寸口径陆军炮,装上才1200匹马力蒸汽锅炉机。
经过改造之后,“镇海号”、“威海号”其航速最快能达到13节(13节相当于时速24千米)。
改造完成后,虽不及当时其他西洋军舰,但放眼中国,应该也是无人可敌。
1924年,张作霖又找法国订购了一批水上飞机(Schreck——FBA-19型水上飞机)。
1926年,首批4架飞机加入奉军后,被专门调给沈鸿烈,让他来进行舰载机的训练。
沈鸿烈将这两艘水上飞机,放在刚刚改装好的“镇海号”上。
“镇海号”虽然经过几次改装,但毕竟其前身只是货轮,想顺利起降大型水上飞机,还是非常困难。
沈鸿烈于是又想了个鬼点子,他在“镇海号”上加装了一台大吊机,起吊重量能达到一吨左右。
有了吊机之后,那两艘法国飞机平时可以放在甲板上。遇到打仗时,用吊机将飞机吊起来放入水中,再让飞机在水中直接滑翔起飞。这样,“镇海号”也有了起降飞机的能力。
由于改造费用超过预算,只有“镇海号”完成了所有改造项目,并形成战力,而“威海号”并不具备起降飞机的功能。
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张作霖当时已经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他必须要和国民革命军作战。
不过张作霖并不希望掏空自己老底,于是他让沈鸿烈驾驶着“镇海号”南下,帮助北洋军攻打上海吴淞口。
当“镇海号”渐渐驶入上海吴淞口时,船上两艘法国飞机迅速起飞。
由于吴淞口并没有任何防空装备,这两艘飞机能轻而易举穿过防线,驶入上海市区,对重点地区实施轰炸。
“镇海号”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给国民革命军造成极大恐慌。
此外,“镇海号”还参加过好几次战争,皆以胜利告终。
说到这里,相信不少同学会很好奇:实力如此强悍的“镇海号”,在张作霖死后,沦落到了何处?
1928年6月4日之后,奉系内部混乱不堪,张学良没有其父亲张作霖那般有威望和铁腕,只得不断依附他人麾下。
没有了张作霖的支持,“镇海号”连日常维护、训练、保养都成问题。
沈鸿烈在1929年,率领东北海军驻扎青岛,“镇海号”也一直留在青岛港口。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日本海军派遣大量军舰,企图登陆上海吴淞口要塞,呈南北合围之势,迅速完成对中国南方的吞并。
1937年12月26日,第三舰队司令谢刚哲,将“镇海”、“永翔”、“江利”、“楚豫”、“定海”、“同安”,等舰沉于青岛小港码头,限制日军航道路线。
因为“镇海号”自1928年之后,已经得不到正常维护和保养,船身锈迹斑斑。蒸汽轮机也因缺少日常维护,使得航速大减。几架法国飞机更是缺少零件,甚至无法起飞。
九一八事变后,此时的“镇海号”已经几乎丧失了战斗力。因此,国民政府决定把“镇海号”沉没在长江口的位置,也算让其物尽其用。
总而言之,虽说“镇海号”年代久远,战绩记载的也比较少,可“镇海号”应该是中国真正的“第一艘航母”。
当然,“镇海号”无法称得上是真正的航空母舰,顶多只能算是“水上飞机母舰”。和现代航母相比,无疑是老掉牙的装备。
但不可否认,它也是中国航母事业的起点,且当年国际上也将“镇海号”归类为水上飞机母舰,是拥有一定战力的军事装备。
但失去了张作霖这个伯乐后,“镇海号”也渐渐失去用武之地,最后被当成暗礁沉没于长江之下。
只可惜,随着军阀连年混战,以及日寇的入侵,当时的大部分国人还没有意识到,诸如“镇海号”这样的水上母舰,会对提升国力有多么重要。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下是对子产的详细介绍。一、生平背景子产,本名...
郑国 2025-04-01 韩信真实相貌探秘:历史记载与后世传说韩信,这位西汉初期的杰出军事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真实相貌,历史记载却颇为模糊,后世传说也众说纷纭...
韩信 2025-03-28 萧何与吕后密谋杀韩信,张良为何知情不阻?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韩信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其命运波折令人唏嘘。特别是他与萧何、吕后之间的恩怨纠葛,更是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当萧何与吕后密谋杀韩信之时,作为...
韩信 萧何 2025-03-26 明知韩信将死,张良为何不救?在中国历史上,韩信与张良都是楚汉争霸时期的杰出人物,前者以卓越的军事才能著称,后者则以深邃的智慧和谋略闻名。然而,在韩信被吕后诱杀的关键时刻,作为挚友兼智囊的张...
韩信 张良 2025-03-24 韩信为何能忍受胯下之辱?探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韩信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传奇的人生经历,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然而,在韩信辉煌的一生中,有一个事件却常常被人们提起,那就是他年轻时所遭受...
韩信 2025-03-20 萧何月下追韩信:一段流传千古的求贤佳话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典故和故事成为了人们传颂的佳话,“萧何月下追韩信”便是其中之一。这个典故不仅展现了古代贤相萧何对于人才的极度渴望与珍视,也揭示了韩...
韩信 萧何 2025-03-10 韩信为何被誉为“兵仙”?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韩信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被誉为“兵仙”。这一称号不仅体现了他在军事领域的超然地位,也彰显了他用兵如神的传奇色彩。那么,韩信为何能...
韩信 2025-03-06 韩信胯下之辱后,何以宽恕屠夫?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韩信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传奇的人生经历,被誉为“兵仙”、“神帅”。然而,在他辉煌的一生中,有一段经历却鲜为人知且充满屈辱,那就是“胯下之辱”。...
韩信 2025-03-06 郦食其之死:韩信背后的权谋悲剧在楚汉之争的烽火连天中,众多英雄豪杰的命运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中,郦食其的死,尤为引人注目。他是否真的被韩信所杀?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权谋与悲剧?郦...
韩信 2025-03-03 韩信的缺点与“活埋母亲”传闻探析韩信,作为西汉初期的杰出军事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被誉为“兵仙”。然而,这位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并非完美无缺。一、韩信的性格缺点格局较小韩信虽然军事才...
韩信 2025-02-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