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
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英敏强记
宋濂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十月十三日(11月4日),因与其祖父同日生,故名为寿,后改名濂。其祖先宋栢在南宋时年迁徙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至宋濂时才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
因其母怀孕仅满七月而生宋濂,故宋濂幼时多病,"每风眩辄昏迷数日",幸得祖母金氏和母亲陈氏的悉心照顾,得以顺利度过童年。为人聪明、记忆力强,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精通《五经》。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因危素等举荐,顺帝召宋濂为翰林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至正十年(1350年),入仙华山为道士,实则入山著书。至正十六年(1356年)十月四日,入小龙门山著书。
教授太子
至正十八年(1358年)三月,朱元璋军队攻取睦州,宋濂遣家人入诸暨勾无山,但他自己留下未同行。十一月,郡守王显宗以"五经"师聘,宋濂推辞。
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朱元璋命升任知府的王显宗在郡中设学堂,召宋濂为婺州郡学《五经》师。
至正二十年(1360年),在李善长的推荐下,宋濂与刘基、章溢、叶琛被朱元璋召至应天府。七月,宋濂被任命为江南等处儒学提举。十月,奉命为朱元璋子朱标教授"五经",后又参与修撰起居注。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五月,朱元璋建礼贤馆,宋濂等人均在馆中。
主修元史
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朱元璋下诏撰修《元史》,命宋濂及王袆为总裁官。
洪武二年(1369年),宋濂赴诏修《元史》,至二月开修,宋濂、王袆为总裁。六月,除任翰林院学士、中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同年八月,《元史》书成,宋濂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
洪武三年(1370年),因欧阳佑等儒士采得元朝事迹还朝,朱元璋遂于二月初六开局续修《元史》,仍命宋濂及王袆为总裁,至七月一日,全书告成。七月,因失朝被降职为翰林编修。
国初名儒
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宋濂升任奉议大夫、国子司业,却因祭祀孔子未按时呈上奏章,于八月被贬为安远知县。
洪武五年(1372年)二月,宋濂被召还任礼部主事。十二月,升任太子赞善大夫。
同年,甘露屡降,朱元璋问宋濂这样的天象是什么预兆,宋濂以《春秋故事》告诉朱元璋受命于人不于天,做事不必受天象的影响。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犯了罪,宋濂为朱文正求情,说可以将朱文正贬到边远地方,不宜治死罪。
朱元璋问宋濂作为帝王,应该读什么书为主,宋濂推荐给朱元璋《大学衍义》,朱元璋于是命将书中内容贴在宫殿两边墙壁之上,召集大臣,让宋濂给大臣讲《大学衍义》中的内容。
洪武六年(1373年)二月,朱元璋召四方儒士张唯、王辉等数十人,将他们都任命为翰林编修,以宋濂为其师。七月三十日,升任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仍兼赞善大夫。八月十六日,与詹同同任总裁,奉命修《大明日历》,九月开馆,至次年五月修成,又辑其中五卷为《皇明宝训》。同年九月,朱元璋为散官分阶定俸,任命宋濂为中顺大夫,命他参中书大政,宋濂婉辞。
洪武七年(1374年)十一月一日,朱元璋命宋濂等考定丧礼服制。
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宋濂跟随太子朱标及诸位讲武中都。
洪武九年(1376年)正月十日,朱元璋命宋濂与朱右等定王国所用礼。六月,除任翰林学士承旨,其余兼官如故。
洪武十年(1377年),宋濂告老还乡,朱元璋亲自饯行,并命宋濂之孙宋慎送其回家。宋濂以头叩地辞谢,并约定说:"臣没死之前,请允许臣每年来宫内觐见陛下一次。"回乡后,宋濂每年乘着帝庆节的机会如约进京陛见。
老而罹祸
洪武十三年(1380年),宋慎被牵扯进胡惟庸案中,导致宋濂一家遭祸,宋慎与宋濂其次子宋璲都坐法死,朱元璋想处死宋濂,经马皇后及太子朱标力保,才得免一死,徙至四川茂州安置。
卒于徙途
洪武十四年(1381年)五月二十日(6月12日),宋濂因病逝于夔州(今重庆奉节),享年七十二岁。临终时,正坐敛手而逝,当时夔州的官员都前来赠赙哭祭。知事叶以从将宋濂葬于莲花山下。蜀王朱椿仰慕宋濂,又将宋濂转葬华阳城东。明宪宗成化(1465-1487年)年间,蜀王朱申凿曾至宋濂墓前祭拜。
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因四川巡抚马俊为宋濂上奏申诉,孝宗经礼部商议后下诏恢复宋濂的官职,每年春秋两季在其所葬之地举行祭祀。
明武宗正德年间(1491年-1521年),宋濂获追谥为"文宪"。
在明朝初期,宋濂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儒学造诣,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备受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与尊重。然而,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文臣,最终却落得晚年流放茂州、...
朱元璋多少岁 宋濂 2025-02-19 宋濂的求学之路——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成长历程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宋濂是一位杰出的文臣,被誉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求学之路充满了艰辛和努力,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政治家。本文将探讨宋濂的求学经...
宋濂 2025-01-08 明初诗坛的璀璨星辰:高启的文学成就在明朝初期,文学发展呈现出新的活力,尤其是诗歌创作迎来了一个高峰期。其中,高启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邃的诗歌内涵,被誉为明初诗人中成就最高者。本文将探讨高启的生...
高启 启 2024-08-21 明初儒宗宋濂:文宪公的学海无涯在中国悠久的文化长河中,文言文作为古代文人沟通思想和记录历史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明朝初期的著名儒学大师宋濂,被尊称为“文宪公”,以其深厚的学问和对...
宋濂 2024-03-26 宋璟与宋濂:历史长河中的两位杰出人物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宋璟和宋濂是两位在各自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然而,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是否...
宋濂 2023-12-15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到底有多厉害?他有哪些作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以其卓越的学识、高尚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赢得了历史的尊重。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学识,更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
宋濂 2023-12-05 宋璟与宋濂是什么关系?两人有血缘吗?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同名同姓的人物,他们或因才情出众,或因事迹感人,被后人津津乐道。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两位宋朝的名人——宋璟和宋濂,他们虽然同姓,...
宋濂 2023-11-22 宋璟与宋濂:同姓但非亲,各自辉煌的一生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同名的名人,他们的名字往往让人混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两位宋朝的著名人物——宋璟和宋濂,看看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否为亲戚。 一、宋璟...
宋濂 2023-11-11 宋璟和宋濂是什么关系?两人是亲戚吗?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他们的才情横溢,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宋璟和宋濂就是其中的两位代表人物。那么,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本文将带您...
宋濂 2023-09-01 朱元璋杀高启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光辉事迹中,有一个名字被历史记载,那就是高启...
朱元璋多少岁 高启 2023-08-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