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隋朝 >  杨广为什么要杀薛道衡

杨广为什么要杀薛道衡

时间:2023-12-21 09:11:27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在隋朝所有诗人中,薛道衡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最高的。薛道衡从小好学,年少成名。在隋文帝时期,薛道衡深受杨坚信任,当时朝中大臣也都非常尊敬薛道衡,太子等人都和薛道衡有着不错的交情。但太子最后没能顺利继任,反倒是杨广成了隋朝第二位皇帝,他和薛道衡的关系就不怎么好了。最后薛道衡算是以文获罪,被杨广逼死。薛道衡的死还没那么简单,这背后还牵扯出一系列复杂的事情。

1、高颎被杀

要想将薛道衡被杀的详由说清楚,不得不交代一下隋朝开国功臣高颎的死,因为他们俩的被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高颎,是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隋朝灭陈,统一天下的勋臣。早在北周时期,他就与杨坚走到了一起,其卓越才能和不凡气度深为杨坚敬重,是其夺权篡国的得力助手。

隋朝建国后,高颎的文武大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文能治国,典章制度、律例度衡,武能安邦,平定南陈、北伐外夷,建立了赫赫功劳,成为隋文帝杨坚最为信任和重用的股肱之臣。他也因功被隋朝廷加授为上柱国,晋爵位为齐国公,位极人臣。

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能臣、功臣、权臣,却因为与杨广的关系不睦而惨遭杀害。

时至隋文帝晚年,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晋王杨广的势力已经很大,他取代太子杨勇成为新的国家储君的阴谋,也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朝中的许多大臣都被杨广拉上了船,甚至隋文帝、独孤皇后心中的天平也早已失衡,倾斜向了杨广。

一次,隋文帝就改立太子的事儿征求一下老臣高颎的意见。高颎听此,十分吃惊,立刻长跪顿首,劝谏道:“长幼有序,国家储君不可轻易改换,且太子无罪,天下人心不服。”隋文帝听后,有所不悦。

这事儿后来传到了杨广耳朵里。当时,杨广正不遗余力地拉拢高颎上自己的船,可高颎就是不买账,现在又听闻这事,明白了不是自己的同道中人。既然“道不同,不相为谋”,高颎极力维护杨勇的储君之位,那就是自己的敌人了。从这时起,高颎就成为了晋王杨广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仁寿四年(604)七月,隋文帝驾崩。隋炀帝即位后,高颎的好日子基本上已经到头了。他被起复为太常卿,是管理礼乐的闲职,实际上,隋炀帝只是刚即位需要些老臣出来撑撑门面而已。高颎若是看得开,此后稀里糊涂的混日子,不再惹皇上生气了,也许不会出事,但他太过于尽职尽责了。

大业三年(607)七月,隋炀帝要召集北周北齐时的乐人,收集散失的音乐,供自己享乐。高颎出面反对,认为这只会助长天下奢靡之风,不是什么好事。隋炀帝很不高兴。不久,隋炀帝北狩,召见突厥的可汗,想显示天朝威仪,要造千人大帐,以鱼龙漫延的礼乐招待可汗。

对此,高颎深感忧虑,但也明白此刻劝谏皇帝也无法使其改变主意,没忍住,就顺口说一句:“近来朝廷殊无纲纪。”因为这一句话,他将隋炀帝彻底惹怒了,把自己给活活害死了,被杀时已经六十六岁。

隋炀帝即位后,高颎若是能顺从他,不再那么强谏,或者是得过且过的混日子,模棱两可的,隋炀帝也许会顾及诛杀开国功臣的恶名,不会加罪于他。可惜的是,为国家尽职尽责几十年的高颎,却不忍心见国家朝政有问题,自己不去纠正,即使不能纠正,不能让君王停止犯错,但也要挺身上前争一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薛道衡被杀

起初,晋王杨广对文坛领袖薛道衡十分敬重和仰慕。有一年,薛道衡被人弹劾,说他在朝中结党营私,隋文帝十分生气,将他贬出朝廷,流放荒蛮之地岭南。杨广得知后,怕薛道衡到岭南吃苦受罪,就提前派人到长安提醒他取道扬州,然后杨广会想办法,让他留在扬州。但是,薛道衡文人气太浓,不买杨广的账,走江陵道去了岭南。

对此,杨广虽然有所不悦,但是仍十分希望薛道衡跟随自己,因为薛道衡是文坛领袖,诗文盛名重天下,许多读书人对他十分敬重,喜好文学的杨广自然也十分敬重他。

隋炀帝即位后,诏令薛道衡回朝。隋炀帝原本打算重用薛道衡,可是薛道衡却不合时宜地上了一道奏书《高祖文皇帝颂》,将隋文帝的功德宣扬到了极致。

国家新君即位,旧臣却极力为先帝歌功颂德,这是什么行为?是借此发泄对新君的不满吗?这是历朝历代帝王们最为忌讳的事儿。可是,薛道衡依然故我,不以为意。

皇帝看后,怒道:“薛道衡如此赞美先朝,这显然是《鱼藻》之义也。”《鱼藻》出自《诗经》,据说是通过歌颂周武王而讽刺周幽王的。将昏庸无道的周幽王与自己相提并论,这对一向自视极高的隋炀帝来说,是绝对无法容忍的,杀薛道衡之念在其心中骤然萌生。

大臣房彦谦同薛道衡友善,他感觉到皇上对薛道衡萌生杀意,就劝其低调些,明哲保身,不要再乱说话,防止祸从口出。可是,薛道衡对此不以为然。

隋炀帝有意让薛道衡做司隶大夫,因为这是容易得罪人的职务。一次,三台讨论监察条例,争论半天仍不得统一看法,清高的薛道衡瞧不起这些人,就随口一说:“向使高颖不死,令决当久行。”在场的人受此讽刺受不了,脸上挂不住了,于是,就有人到皇帝那打小报告。

薛道衡公然赞美高颖,隋炀帝大怒。御史大夫裴蕴深知皇上讨厌薛道衡,就说薛道衡“负才恃旧,有无君之心。论其罪名,似如隐昧,源其情意,深为悻逆。”

隋炀帝下令将薛道衡逮捕审讯,最后逼令其自尽。薛道衡原以为皇帝不会因为这一句话怎么着他,就催促宪司快断,别耽误他回家吃晚餐。而且他早已让人转告家里,备好酒菜,为其压惊。没想到隋炀帝却是要赐死他。他要求面见皇帝,皇帝不许。他又不愿意死,迟迟不动手,最后被人缢杀。时在大业五年(609),薛道衡死时已经七十岁了,垂垂老矣不得善终,令人欷歔。

据说薛道衡死前,炀帝曾问身边人:“看薛道衡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对薛道衡的才华,杨广可谓是羡慕嫉妒恨也。

薛道衡是典型的传统文人,清高狷介,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看不惯的人和事儿,他都要议论一番,逞口舌之欲,却忘了自身安危。从一开始,隋炀帝就十分尊崇薛道衡,而薛道衡却厌恶杨广。他可能知道杨广结好他的原因,自己却不愿趟那浑水,也不愿与杨广走得近。可是,杨广做了皇帝,薛道衡作为臣子,更得注意了。新君继位,你就上书大大夸赞先帝,这不是给新君一个下马威吗?你能教训皇帝吗?他能容你教训他吗?

让薛道衡做司隶大夫,显然是隋炀帝给他穿小鞋。既然知道皇帝对自己有意见,而且已经给穿小鞋了,又有友人的善意提醒,薛道衡就该反省自己,以后谨小慎微,别给人家留下什么借口,授人以柄了。可是,清高的他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导致祸从口出。到皇帝决意杀他时,他着急了,可是为时已晚,太晚了。想想,真是何苦来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3、张衡被杀

按说隋炀帝赐高颎、薛道衡死,还说得过去,因为高颎曾经是他的政敌,薛道衡是不识抬举、惹他愤怒了,而张衡之死,就令人有些费解了。毕竟,张衡可是晋王杨广藩邸旧臣,为其立下了汗马功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仁寿四年新老皇帝权力交接之际,张衡为杨广立下了一件大功。不过,这件大功劳却不能为外人道,只是隋炀帝君臣间的秘密,讳莫如深。那时,病榻之上的隋文帝突然间幡然悔悟,认识到了杨广的险恶用心,想复立杨勇为太子,废掉杨广。

杨广处心积虑多年苦心经营,不就是为了登基做皇帝这一天吗?他岂能让锅里煮熟的鸭子再飞了?他必须保证自己能继位,而且尽快继位,才能防止夜长梦多。怎样才能尽快继位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皇帝老子驾崩。可是,隋文帝虽然病重,但是一时半会儿好像还死不了,怎么办?时间就是生命啊!不能再等了!

于是乎,“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张衡被派上了用场。张衡也够可以的,入宫之后瞅个机会就将隋文帝给“拉杀”了。老皇帝这边一“驾崩”,太子杨广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继位成新君了。

隋炀帝即位后,张衡在朝中历任给事黄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御史大夫,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和宠臣,风光无限。大业三年(607),隋炀帝北巡榆林郡,取道河内郡,亲自到张衡的老家去做客,还赏赐了他家不少田地和御用物品,给了他莫大的面子和荣幸。

可是第二年,隋炀帝在汾阳宫巡游时,嫌弃规制小,让张衡负责扩大规模,启动新的工程项目。张衡深知这些年皇帝没少建行宫,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建好后却不常住,天下百姓早已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认为没必要再扩建了,就对皇帝进行劝谏,结果惹恼了隋炀帝。虽然是忠言,而且是身边宠臣所说,但是隋炀帝也听不进去。

后来,隋炀帝次子齐王杨暕违法乱制,皇帝认为是时任御史大夫的张衡失职,对其进行切责。为防止张衡再在面前乱说话,隋炀帝将其打发到榆林做太守。大业五年(609),隋炀帝到汾阳宫,见到张衡依然胖乎乎的,认为他被贬官后依然不知悔改,十分生气。不久,张衡被派到江都做建造江都宫的监督。

张衡反对扩建汾阳宫,隋炀帝偏偏让他去监督江都宫的建造,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张衡知道自己已经失宠,尽管十分生气,还是硬着头皮去江都了。

到了江都,工人告状,说是监工严急,累死民工了。张衡一肚子不满和怨气,才懒得管这事儿哩,就将状纸交给监工了。结果,告状者遭到了监工的打击报复,更是惹生了一肚子怨气和愤怒。

此后不久,杨素的儿子、礼部尚书杨玄感来到江都,被报复后的告状者又到杨玄感那告状。见此,杨玄感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张衡却冷不丁来一句:“薛道衡真为枉死。”此时,薛道衡才被赐死不久,这说明张衡的心不在当监督,还在关心朝政,并对隋炀帝处理薛道衡有意见,闹情绪,发牢骚。

杨素的弟弟,也即杨玄感的叔父杨约曾被时任御史大夫的张衡属下奏劾丢官,因此杨玄感揪住他这一句话上报给隋炀帝了,说张衡对贬官至此十分怨望,且对皇帝当前的一些作为不满,发牢骚。江都丞王世充与杨玄感勾结,也上书说张衡在江都为所欲为,作奸犯科,弄得当地怨声载道的。

隋炀帝大怒,气头上下令将张衡开刀问斩。消气后,隋炀帝下令将张衡削职为民,放还田里。虽然张衡此后不再为官了,但是隋炀帝依然对他不放心,派人监视他的言行。

大业八年(612),据说张衡的一个小妾因为与人私通,怕被张衡发现,竟然上报官府,说张衡“谤讪朝政”。杨广竟然不问青红皂白,迅速下令赐死张衡。

相传,张衡临死时大喊:“吾为世人作何好事,岂望长生!”监刑者怕他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来,惹祸上身,就一边塞耳不敢去听,一边下令速速杀了他。

张衡对于隋炀帝,可谓尽心尽力,为其谋划扩大影响,甚至甘心冒天下之大不韪,弑君助其登位。他劝谏隋炀帝也是为其好,是希望他能不犯错误,做一个万民拥戴的好皇帝。即使被贬到地方上做官,他还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关心朝政。对于同僚薛道衡,他是知道的,虽然有书呆子气,和大家不合群,但至少不会“悻逆”。想当年,为了拉拢薛道衡,杨广是何等的卖力,现在却又轻易的诛杀,张衡心痛。一句“薛道衡真为枉死”可谓心里话,却触犯了皇帝的权威。

被削职为民后,张衡在家也算安分守己,小妾的诬告,被隋炀帝采信,下令赐死。死前,他想了想一生的罪过,莫过于弑君了。你张衡作为隋朝臣子,连先帝都敢弑杀,如此大逆不道、十恶不赦,千刀万剐也不亏,还敢奢望长时间的活着吗?对于杨广来说,你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自然也就会被“弃之如敝履”了。

【作者简介】齐云轲,男,教育工作者。近年来,陆续在各级媒体发表作品90余万字。

人物: 分享 上一篇: 全世界屈指可数中国乱世统一第二伟大皇帝:隋文帝的历史贡献 下一篇: 宇文化及当了多久皇帝 他和萧皇后是什么关系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