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棣和鞑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为何在国力并不强盛时敢于横扫鞑靼?
大明到了朱棣时期,看似逐步繁荣,外部却危机四伏。明成祖即位时,蒙古已分裂为三部,鞑靼部、瓦刺部和兀良哈部。兀良哈部活动在西辽河、老哈河一带,靠近中原,力量也较弱,在洪武时即已归附。朱元璋在兀良哈部设立朵颜三卫,归宁王朱权统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朵颜三卫立了大功。因此,明成祖便授予朵颜三卫的大小头目以军职,每年还给兀良哈部耕牛、农具、种子等,以帮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兀良哈部一直和明廷保持着较友好的关系。
相关画面
对明王朝来说,最主要的威胁就来自蒙古诸部,这是朱棣心头的一件大事。早期朱棣对蒙古诸部总的政策是:分化瓦解,抑强扶弱,恩威并施,维护均势。然而一旦固态政策失效,反弹的威力也极大。
永乐元年(1403)九月,镇守贵州的总兵官顾诚在给朱棣的奏疏中,精辟地分析周边大势,建议对北边进行重点防御:“窃以为云南、两广,远在边陲,蛮贼间尝窃发,譬犹蜂虿之
毒,不足系心。东南海道,虽倭寇时复出没,然止一时剽掠,但令缘海兵卫严加提防,亦无足虑。惟北虏遗孽,其众强悍,其心狡黠,睢盱侦伺,侵扰边疆。经国远谋,当为深虑。”
他还在奏疏中建议,在北边关隘要“高其城垣,深其壕堑,屯田储积,操兵养马,以备不虞”。朱棣对顾诚如此成熟的战略眼光深为赞许。当时靖难之役结束不久,实力淡薄,朱棣希望边疆不要多事。因此,他也不主张轻易对漠北蒙古诸部用兵。他曾对身边的侍臣说:“至于外夷,但思有以备之,必不肯自我扰之。”因此,他除了在北边加强防备以外,自己还经常驻守北京,称行在,并设立了一整套行政机构。这也就是后人所常说的“天子守边”。另外,明成祖对鞑靼、瓦剌诸部不失时机地抑强扶弱,在它们中间维持一种均势状态,使其难以对明廷构成威胁。对愿意和明王朝保持友好关系的蒙古诸部,明成祖都一律抱欢迎的态度,并极力对诸部进行和平争取,以维护边疆的安宁。只有当蒙古诸部之间的均势被打破,明王朝面临严重的威胁时,朱棣才参以大规模的军事远征,而武将出身的他对如何全方位处理。
从永乐初年鞑靼和瓦刺的情况来看,鞑靼的势力较强。当时鞑靼的可汗是鬼力赤,他并非元顺帝的后裔,而是通过篡权当了可汗。原来他们仍称元代,史称“北元”,鬼力赤废除了元代的称号,改国号为鞑靼。永乐四年(1406),鞑靼发生内讧,大将阿鲁台杀掉鬼力赤,迎立元宗室本雅失里为可汗,自任太师。尽管明成祖一即位就遣使通好,但鞑靼一直没有积极的表示。阿鲁台掌权后,与明王朝断绝了一切往来。
鞑靼和瓦剌不断相互仇杀。朱棣看鞑靼势力较强,就着意支持瓦刺,借以牵制鞑袒。瓦刺在与鞑靼的争战中处于劣势,也迫切希望得到明王朝的支持,所以明成祖即位不久即来京朝贡,以后贡使往来不绝。永乐元年(1403)十月,鞑靼进攻瓦刺,被瓦刺部的马哈木打败。于是,双方都来入贡。这表明双方的势力已大体趋于平衡。但鞑靼的实力比瓦刺强大,很快又处于明显的优势,并打算南下攻掠,对大明的态度也渐渐不恭。
永乐三年(1405),朱棣听说鞑靼准备南下,命边关将士严加防备。他颇为自信地说:“狡虏情况固亦如是,谨吾边备,虏何能为!''果如明成祖所料,鞑靼见边境防守严密,没敢大举内犯。
此后,鞑靼的势力愈见强大,对瓦刺表现出越来越大的优势,并不时南下侵扰。朱棣遣使责问,使臣反而被杀。于是朱棣在丘福北征失败后,自己亲自率兵进行了第一次北征,大获全胜。鞋靼的势力从此大衰,与瓦剌又维持了几年的均势。瓦刺势力渐强,想完全控制漠北,均势显然被打破。
朱棣于永乐十二年(1414)又进行了第二次亲征,使瓦刺受到严重打击。这种均势一直维持到永乐末年,当朱棣看到鞑靼的势力又强大起,便又连续三年进行了三次亲征,从而使鞑靶的势力一蹶不振。
在提到明代与蒙古的关系时,经常可以听到到明成祖的5次亲征。其实,明成祖对蒙古更经常、更大量的工作是和平争取。尤是在永乐七年(1409)丘福北征以前,明成祖主要是实行和平争取的政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朱棣即位才一个多月,即建文四年(1402)八月间,“以即位,遣使赍诏谕和林、瓦刺等处诸部酋长。”“和林”在今蒙古首都乌兰巴托附近,当时是鞑靼部的统治中心。由此可见,这次遣使诏谕显然包括鞑靼。从朱棣的意思来看,一是告知他们自己已即帝位,二是希望维持和平友好的关系。
永乐八年(1410)二月十日,朱棣率大军浩浩荡荡走出德胜门,踏上了北征之路。这正像金幼孜所记载的那样:“兵甲之雄,车马之盛,旌旗之众,耀于川陆。风清日和,埃尘不兴,铙鼓之声,訇震山谷。“明成祖更是气宇轩昂,对这次出征的胜利充满了信心。他认为自己“必胜之道有五:以大击小,以顺收逆,以治攻乱,以逸待劳,以悦吊怨。鲜不殄灭荡除有罪,扫清沙漠,抚绥颠连,疆场义安,人民无转输之苦,将士无战斗之虞,可以解甲而高矣!''
二月十三日大军出居庸关,忽然纷纷扬扬地下起大雪来,不大会儿天气转晴,天宇澄净,云霞五彩,灿然照耀于山谷。山岩积雪如银台。明成祖于帐前放眼四顾,雪后景观奇丽,令人顿生浩气。他喊出金幼孜等人出来观赏雪景,并说道:“雪后看山此景最佳。虽有善画者,莫能图其仿佛也。“这种乐趣是宫廷中所没有的。第二天一早醒来,衣服上都是霜,帐房旁边积雪盈尺。天气虽寒冷,但明成祖的兴致却特别高,一边前行,一边狩猎。金幼孜看到朱棣骑着马追赶一只兔子,忽然走到自己跟前。明成祖笑着对这位内阁学士说:“到此看山又是一种奇特也。明成祖一边前行,一边与身边的人讲述沿途山川的历史传说,得名的由来,居然将雪后的寒冷忘诸脑后,君臣之间似乎顿时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随和。
一个月后,朱棣率大军到达广武镇,将当地一泉赐名“清流”他还亲自制铭文,刻于石上:“于铄六师,用歼丑虏。高山水清,水彰我武。“接着到达长清塞,将当地一泉赐名“玉华“。以此显示这位新皇帝的才华和足迹。
朱棣的车驾由顺安镇出发,营外四山云气洁白,望之如白云。明成祖一时高兴,赐其名为“白云山”。将到胪朐河时,明成祖登山四望,俯视河流,遂赐胪朐河为“饮马河”。明成祖一路行来,也不知为多少山川、泉水改赐了名称,大都勒铭于石,有时还刻上御制的铭文。对久居宫中的明成祖来说,这里是另一种天地,有着另一种情趣。
本雅失里听说明成祖亲率50万大军北征,十分害怕,想与阿鲁台一起往西逃跑。阿鲁台不从,二人遂各自为部,本雅失里率一往西逃去,阿鲁台率一部往东边逃去。五月,指挥款台在玉华峰擒获了一个鞑靼的翻译,了解本雅失里在兀古儿札河。明成祖遂大军渡过饮马河。接着,明成祖命清远侯王友驻兵河上,留金幼孜于王友营中,自己率轻骑前进,每人带20日的粮食,让方宾和胡广跟随。当明成祖赶到兀古儿札河时,本雅失里已提前逃跑。明成
祖马不停蹄,连夜追击,在斡难河与本雅失里相遇。翰难河是成思汗的发迹之地,本雅失里在这里率众与战。明成祖麾前锋迎击,一鼓作气,锐不可当。本雅失里抵挡不住,只得丢下淄重,带7领骑仓皇逃去。
明成祖在当燕王时,虽也曾数次与蒙元势力交锋,但都没有深入这么远。这是明成祖称帝后的第一次亲征,又是第一次亲征中的第一次大胜利,他心里自然十分高兴。诸将把俘虏来的百余人带来,朱棣命令将他们全部释放,并赋予口粮、羊马。明成祖说:朕所讨者,凶渠耳。彼亦吾赤子,为贼所困久矣。”下令官军不得对这些普通百姓有所扰害。“自是,降附者益众。”朱棣将兀古儿札河改名为“清尘河”,遂率军返回。此次第一次胜利而归,朱棣颇为踌躇,这是他发动靖难之役后一次重大成果,对其稳定帝位十分重要。尽管已经做了皇帝,却依旧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在回京的路上,有一天,天已经黑了,朱棣还没吃到晚饭,中官送上饭来,朱棣问:“士兵们还没吃饭,我怎么忍心先吃饱。”
直到回京后,在慰劳将士的大会上,朱棣深情地说:“朕自出塞,久素食,非乏肉也。念士卒艰食,朕食肉岂能甘味?故宁已之。”正是靠着这种大将风度的朱棣,才成为大明继朱元璋后的武将皇帝,而此后数次亲征漠北,无不显示他善于驾驭大军的魄力。而这种经验,来自朱棣当王爷时的心得。平素他就有“义气王爷”的外号,特别重感情,爱护士兵。有一次朱棣见到一个生病的兵丁在路边呻吟,于是把自己的马让给病卒骑,随从们说:“殿下是万金之躯,怎么可以让一个小兵随便骑自己的马呢?”燕王朱棣动情地说:“人命与马,孰轻重?人病不能行,不载之,是弃之矣。吾岂贵马而贱人哉?”正是靠着这种细节,成就了朱棣此后的赫赫功业。
参考史料《明史》、《草原帝国传》等史料
徐妙锦,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第三女,以其出众的才貌和独特的抉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拒绝了明成祖朱棣的求婚,选择了终身不嫁,成为了一段传奇佳话。一、...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徐达 2025-03-31 朱棣首次北伐惨败:对手强敌还是自身之过?明成祖朱棣,这位以骁勇善战著称的皇帝,在其统治期间,曾五次北伐蒙古,以巩固北方领土。然而,他的第一次北伐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十万精锐全军覆没。这一历史事件引...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25 朱棣迁都北京的多重考量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永乐年间的一场重大决策——迁都北京,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将都城从繁华的南京迁至偏北的北京?这一决策背后蕴含着哪些深层次的考量...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04 朱棣:明朝的杰出君主与永乐盛世的辉煌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明成祖朱棣则是其中一位备受瞩目的皇帝。他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卓越的政治手腕以及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了明朝历史上极具...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03 朱棣占领南京后为何能顺利登基称帝?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皇位更迭曾经历过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其中,明成祖朱棣的登基尤为引人注目。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随即登基称帝,这一事件看似简单,实则背后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27 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子时,是否预见朱棣造反?在中国明朝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的皇位继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他最终选择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而非儿子朱棣,这一决定引发了后来的“靖难之役”。那么,朱元璋在立朱允炆...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26 古代首位“六省状元”黄观:才华横溢却遭朱棣迫害,最终投江自尽在中国古代科举史上,有一位传奇人物,他凭借卓越的才华,一举夺得“六省状元”的殊荣,成为科举史上的佳话。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状元郎,却因得罪明成祖朱棣,最终选择投...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24 朱棣攻占南京后为何能顺利登基称帝?在中国明代历史上,明成祖朱棣的登基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以北平为根据地,发起靖难之役,最终攻占南京,成功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那么,朱棣只是打下南京城,为什么就能当...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17 姚广孝助朱棣:谋略、信仰与历史的交汇在中国明代历史上,姚广孝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元末明初的政治家、高僧及文学家,他不仅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更是明成祖朱棣的重要谋士。那么,姚广孝为何会...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姚广孝 2025-02-17 朱高炽:短暂在位,历史评价为何崇高?明仁宗朱高炽,作为明朝的第四位皇帝,尽管在位时间不足一年,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一、生平背景与继位之路朱高炽,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于...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