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事件。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了魏赵韩三国。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今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一带)。将晋国公室剩余的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
在魏赵韩三国之中,赵国是嬴姓诸侯国,也即和秦国同宗同源。与此相对应的是,魏国和韩国,则是姬姓诸侯国。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韩国来说,先祖名为韩万。韩万,姬姓,韩氏,曲沃(今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一带)人。名万,谥武, 故称韩武子,生卒年不详。作为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先祖,韩万曾辅佐曲沃武公(晋武公)。对于晋武公来说,将韩原封给了韩万作为采邑,因而以韩为氏,其后人成为了晋国的卿大夫,乃至于和魏氏、赵氏瓜分了晋国。
一
首先,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韩万(?-?),姬姓,韩氏,名万,谥号武。对于韩万来说,有观点他出自西周时期的韩国(史记·韩世家),也有观点认为他是曲沃桓叔次子,曲沃庄伯之弟,曲沃武公(晋武公)的叔父(史记·索隐)。对此,在笔者看来,不管哪一种说法,韩万都出自姬姓诸侯国。
对于西周时期的韩国来说,按照介绍,韩国(西周初年―前757年),西周至春秋初期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始封国君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武王击败商纣王之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疆域,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但是,对于周武王来说,如何牢固控制刚刚攻占大片领土,成了一个严重问题。于是,他采用分封制的策略,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一个个诸侯国来开疆拓土,镇守一方,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西周时期的韩国,被册封到了今陕西韩城市和山西河津县东北一带。而这,促使其承担了拱卫西周都城镐京的重任。不过,对于这些姬姓诸侯国来说,还是在东周时期逐渐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
二
周平王十四年(前757年),始于西周时期的韩国,被晋国所灭。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显然是因为周平王东迁洛邑后,自身实力和地位下滑,导致其无法干涉这些大国兼并小国的行为,比如春秋初期的郑国、楚国、齐国等大国,也都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
在始于西周时期的韩国灭亡后,韩万来到了晋国,并辅佐曲沃武公这位君主。公元前709年春季,曲沃武公进攻翼城,大军驻扎在陉庭。在这场战役中,韩万为曲沃武公驾车,在汾水边的低洼地追赶晋哀侯,由于骖马被绊住才停下来。夜里,俘获了晋哀侯和栾共叔。公元前708年,曲沃武公派韩万杀死了俘获的晋哀侯。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杀死晋侯缗,即位为晋侯(晋武公)。在此基础上,晋武公将韩万封在韩原。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曲沃代翼的过程中,韩万立下了大功,这是他可以获得韩原这一封地的重要原因。曲沃代翼,又称为曲沃代晋、曲沃克晋、曲沃篡晋。是春秋时代早期一次晋国长达近70年的内战,最后,晋国的公室曲沃武公攻入了晋都翼城,打败了晋侯缗,取代了晋国的君主,小宗篡夺大宗,成为礼乐崩坏的初始指标事件。
三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晋武公及其子晋献公在位时期,晋国近乎疯狂的横扫太行山以西,领土面积不断扩大,国力迅速膨胀。晋国逐渐强大起来,后又连续吞并周边16国,开疆拓土,为以后晋文公称霸、晋襄公接霸、乃至晋悼公复霸以及晋国延续150年的霸主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曲沃代翼也为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因为晋武公本来就是以小宗取代大宗,所以,在他成为晋国君主之后,自然不会信任晋国公室。在此基础上,晋国公室走向了衰落,韩万等卿大夫家族获得了重用。因此,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大权自然也被魏氏、韩氏、赵氏等卿大夫所掌握了。
当然,对于韩万来说,只是获得了封地,成为晋国的卿大夫,这距离建立韩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春秋后期,韩万的后人韩康子,姬姓,韩氏,讳虎,原名韩虎,成为韩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公元前453年,韩康子和赵襄子、魏桓子一起打败了智伯瑶,瓜分了他的领地,只给晋幽公留下两城,他们三家的领地更大了,超过了众多诸侯。在晋阳之战中,韩康子、魏桓子原本跟随智伯瑶一起攻打赵襄子。但是,在赵襄子的劝说下,韩康子、魏桓子背叛了智伯瑶,这促使晋国实力最强大的卿大夫——智氏被消灭了。而这,自然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换而言之,如果是智氏笑到了最后,那么,晋国就要出现类似于“田氏代齐”的结果,而不是三家分晋了。
四
最后,在韩康子之后,韩景侯成为韩国正式建立后的第一位君主。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韩景侯(?—公元前400年),姬姓,韩氏,名虔,晋卿韩武子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在位。公元前408年,韩国攻打郑国 (韩灭郑之战),夺取雍丘。公元前407年,韩军在负黍遭郑军击败。公元前403年,韩氏与赵氏、魏氏一同受封为诸侯,正式建立韩国。公元前400年,韩景侯联合赵、魏二国攻打楚国,攻至桑丘(一作乘丘)。不久,韩国都城阳翟遭到郑军包围。同年,韩景侯去世,其子韩烈侯继位。
综上,回顾韩国的建立过程,无疑是比较漫长的。其中,对于韩万来说,自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参加了曲沃代翼的战役,并获得了晋武公的器重,韩万得以在晋国获得了立足之地。当然,对于韩万的后人来说,也非常厉害,毕竟,晋文公时期,晋国拥有至少十多个卿大夫家族。但是,最终只是三家分晋,这意味着大部分卿大夫家族,都在互相倾轧的过程中灭亡了。所以,韩氏能够坚持到春秋末期,自然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在中国北宋历史上,王安石变法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政治与经济改革。然而,这次变法却遭到了苏轼、司马光等人的强烈反对。那么,他们为何会持反对立场?王安石变法又存在哪些弊...
司马光砸缸 苏轼 2025-03-04 司马迁、司马懿、司马光:历史长河中的司马家族杰出代表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司马家族涌现出了众多杰出人物,其中司马迁、司马懿、司马光便是三位广为人知的名字。尽管他们都姓司马,但三者之间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各自...
司马光砸缸 司马迁 2025-02-21 王安石与司马光:从挚友到政敌的变迁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与司马光都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既有着深厚的友情,又因政治立场的不同而走向破裂。一、早年深厚的友情王安石...
司马光砸缸 王安石 2025-02-21 司马光:坚守一夫一妻,为何不纳妾?在中国古代,纳妾对于许多权贵之家来说,似乎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然而,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却以其坚定的道德信念,一生只娶一妻,从未纳妾。...
司马光砸缸 2025-02-10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政治立场与理念之争司马光,作为北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史学家,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稳健的政治态度著称。而王安石,则是北宋变法的主要推动者,以激进的革新精神闻名。两位历史人物在政治舞台上...
司马光砸缸 王安石 2025-01-18 历史上真实的司马光: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一位在北宋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人物,以其卓越的政治才华和深厚的史学造诣,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一、生平简介与早年经历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
司马光砸缸 2025-01-16 王岩叟:宋朝重臣与司马光的深厚情谊王岩叟,字彦霖,生于1043年,逝于1093年,是宋朝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书法家和论著家。他的一生才华横溢,刚直不阿,政绩卓著,深受朝廷重臣和百姓的尊敬。一、...
司马光砸缸 2025-01-06 解密:重臣司马光为何要置一乡下女孩于死地?在中国历史上,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以其卓越的学识和正直的品格著称,被誉为“涑水先生”。然而,在司马光的一生中,却有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他为何要置一位...
司马光砸缸 2024-10-27 司马光: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与史学巨匠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以其深厚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学术成就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仅在政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还因编撰了史学巨著《资治...
司马光砸缸 2024-08-26 李焘与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历史贡献李焘,字仁甫,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他的代表作《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继承了司马光《资治通鉴》的体例,延续了中国编年体史书的传统...
司马光砸缸 2024-07-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