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宋朝第二位皇帝,开宝九年继位。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当年的最后两个月为太平兴国元年)十月二十日,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驾崩。
一日后,其弟晋王赵光义登基为帝,是为宋太宗。
赵匡胤的死是有疑点的,最大的争论就是“烛影斧声”之说。
我个人是相信这种说法的,很难想象国家并非危难时刻,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又都成年的情况下,他会把皇位传给弟弟。
至于“烛影斧声”的导火索,我认为是当年五月,赵匡胤明确提出过想迁都,但被赵光义否决,兄弟两人在国家战略上,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抛开迁都的正确与否,赵光义长期担任开封府尹,早把开封经营成自己的地盘,他又有意皇位,自然不愿意离开。
赵匡胤既然提出了这个想法,虽然暂时因为没有得到赵光义的支持而放弃,但很难说以后会不会重下决定。
赵光义要争皇位,就不能离开开封,赵匡胤想迁都,就是打在他的七寸上,于是,有了“烛影斧声”的前提。
而且,当年八月,赵匡胤下令出兵五路攻伐北汉,党进、潘美、杨光美等禁军大将都被派到前线,大部分禁军也被派到前线。
开封兵力空虚,忠于赵匡胤的禁军力量大减,这对于赵光义来说,是很好的机会。
于是,有了十月发生的“烛影斧声”。
整个事情的发生到完成,对于赵光义来说,非常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奇怪就在这里,根据史书记载,赵光义是无遗诏登基,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和另外一个弟弟都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这显然不正常,这是对皇位的放弃,有几个人能轻易放弃而不去争一争?
何况,在赵匡胤没有留下任何遗诏的情况下,他的两个儿子去争皇位,是天经地义的。
至于“金匮之盟”中“兄终弟及”的说法,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十》中的记载,这玩意是在赵光义登基五年多之后才被赵普拿出来:
太平兴国六年……九月……(赵普)复密奏:“臣开国旧臣,为权幸所沮。”因备言昭宪顾命及先朝自愬之事。帝于宫中访得普前所上章,并发金匮得誓书……
也就是说,当时的赵光义没有登基的根据,唯一的根据就是,他在皇族中爵位最高,且担任开封府尹,这被认为是皇位继承人的标志。
但仅凭此,很难让人信服,毕竟,赵匡胤的两个成年儿子都活得好好的。
特别是军队系统,一定是支持赵匡胤或其子的。
往后数三年,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时,赵光义兵败高粱河,当时随同参战的禁军就有拥戴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继位的想法和行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一》中记载:
初,武功郡王德昭从征幽州,军中尝夜惊,不知帝所在,或有谋立王者,会知帝处……
赵光义都登基了好几年后,都还有人想着赵匡胤的儿子,在赵匡胤刚死去时,军队不会突然就变得向赵光义效忠。
当时,大部分禁军及将领虽然都派出去打北汉了,但开封还是有军队的,并且,掌管军队的枢密使曹彬和枢密副使楚昭辅都坐镇开封。
曹彬和楚昭辅能坐在枢密正、副使的位置上,绝对是赵匡胤的亲信,并且,曹彬的儿子还娶了赵匡胤另外一个弟弟赵廷美的女儿。
不管是从公,还是从私,至少曹彬不会希望是赵光义登基。
不过,不管曹彬愿不愿意赵光义登基,他都无法改变,他无法调动军队参与废立,因为出师无名。
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和另外一个弟弟赵廷美,在赵光义登基前后,都保持了沉默。
史书没有记载下任何关于他们三个人在皇位更迭前后的反应,动态。
赵廷美还好说,论子继承,轮不上他,论弟继承,同样轮不上他,看热闹就好。
可赵德昭和赵德芳为何毫无挣扎?真就甘心情愿?
军队无动静,曹彬等无动静,就是缺个出面号召的,而号召的人选,非赵德昭、赵德芳莫属。
只有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出面,军队才能出师有名,包括文官中的部分忠于赵匡胤的官员,也同样可以出来闹腾。
可他们到底是没有站出来,为什么?
我想,只有两种原因。
其一是他们两个怂了,赵光义在宦官王继恩的配合下,控制住了皇宫,他们两个没有相关情报,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被动等待。
其二就是赵光义派人把他们软禁起来了,这种可能性更大。
赵光义虽然在军队中的力量不大,但长期经营开封府,又长期担任“大内都部署”,不管是把两位皇子软禁在府中,或叫进皇宫软禁,都是能办到的。
从赵光义的角度来看,适时控制住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是必须的,他不可能去赌这两位皇子都是安安稳稳的。
不管是“烛影斧声”,还是如史书记载的赵匡胤无故暴毙,王继恩先通知赵光义入宫,赵光义都不会去赌两位皇子在皇位面前无动于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暂时控制起来。
这是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在当时必须要做的事,特别是赵光义搞“兄终弟及”本就未必服众。
只有确定了赵德昭和赵德芳无法闹腾,赵光义才能安心登基,否则,任意一位振臂一呼,局势就麻烦了。
等到登基后,赵光义不论文武官员,全部大肆封赏,赵德昭和赵德芳又暂时无法出来表态,如曹彬等,也只能默认赵光义成为新的大宋皇帝。
再等到赵光义迅速地安排亲信控制住军队,即使放两位皇子出来,他们也暂时无法闹事了。
何况,赵光义在大封文武官员时,是先把皇弟赵廷美和皇侄赵德昭、赵德芳给封赏了一通,姿态做得足足的。
所以,赵光义“兄终弟及”,和平登基,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毫无反应,有可能是认怂了,但最大可能是,当时被软禁起来了。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的继位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坚信他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篡夺了兄长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而也有人认为他的继位是合法且合乎情理的。那么,...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4-02 赵延寿与赵匡胤:历史深处的家族渊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家族渊源更是扑朔迷离。赵延寿与赵匡胤,这两位在五代十国及北宋初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4-02 宋太祖之伟业:与秦皇汉武并列的缘由探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皇汉武作为杰出的帝王,其功绩与影响力被后世广为传颂。而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也因其卓越的才能和深远的政治智慧,被后世与秦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3-25 宋太祖赵匡胤提出迁都的深层考量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宋太祖赵匡胤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功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建立了北宋王朝。然而,在他统治时期,却曾提出过一项令人瞩目的决策——迁...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3-20 赵匡胤:皇帝之前的战神传奇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领导力,书写了一段从战神到帝王的传奇历程。在登上皇位之前,赵匡胤已经是一位名震四方的战神级别的...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3-20 天降皇位:历史上改朝换代最轻松的皇帝——赵匡胤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皇位的更迭往往伴随着激烈的权力斗争、残酷的宫廷政变,甚至是连年的战争。然而,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登基之路却异常顺利,仿佛皇位是“天上掉下...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3-11 赵匡胤称帝:自愿还是被迫的历史抉择?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称帝之路一直备受关注。他从一个普通的武将,最终登上皇位,建立了宋朝。关于他称帝是自愿还是被迫的问题,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2-28 宋太祖赵匡胤:何以与秦皇汉武唐宗并论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与宋太祖,这四位帝王因其卓越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人并称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其文治武功虽...
秦始皇陵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2-28 赵匡胤与朱元璋:对待功臣的差异及原因探析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两位君主在对待功臣的态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和平地解除了大将们的兵权,而朱...
朱元璋多少岁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2-26 朱温与赵匡胤:谁终结了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灭亡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中世纪晚期的开始。关于唐朝的终结,两位历史人物常被提及:朱温与赵匡胤。然而,他们与唐朝灭亡的关系并不相同。一、...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朱温 2025-02-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