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官员、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早年经历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沈括出生于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沈氏家族,祖父沈曾庆曾任大理寺丞,父亲沈周、伯父沈同均为进士。
沈括自幼勤奋好学,十四岁就读完了家里的藏书,并随父亲宦游州县,到过泉州、润州、简州和汴京等地,接触社会,增长见识,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强烈兴趣和敏锐观察力。
沈括自幼体弱,加上读书十分用功,经常需要服食中药调理。钱塘沈氏在医药学颇有建树,有家传药学书籍《博济方》,受家庭影响,沈括也从搜集医方开始钻研医学。皇祐二年(1050年),沈周知明州(今浙江宁波),沈括借居苏州母舅家,从舅舅许洞的著作与藏书中得益甚多,开始对军事产生强烈的兴趣。
步入仕途
皇祐三年(1051年),父亲沈周去世;至和元年(1054年),沈括以父荫入仕,任海州沭阳县主簿,遂治理沭水,开发农田,颇有政绩。工程结束后,沈括辞去职务,来到哥哥沈披在任的宁国县,准备科举考试。
嘉祐六年(1061年),沈披主持芜湖万春圩工程,沈括有治水经验,遂献计献策并作了详细记录。
嘉祐八年(1063年),沈括进士及第,因排名在前六名之外,按制守选。次年,沈括守选期满,授扬州司理参军,负责一州刑狱。
治平二年(1065年),经淮南路转运使张蒭推荐,沈括被调入京师,编校昭文馆书籍,参与详订浑天仪,并在闲暇研究天文历法之学。
熙宁元年(1068年),沈括升任馆阁校勘,有机会接触皇家藏书,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学识。八月,母亲病逝,沈括辞官护送灵柩回钱塘。
参与变法
熙宁四年(1071年),沈括守丧期满,进京述职,得到神宗和王安石的器重,被任为检正中书刑房公事。
出使辽国
熙宁八年(1075年)三月,宋辽边界冲突,辽要求以黄嵬山为分界线,宋廷不同意。辽使萧禧到汴京,指责宋廷谈判不诚,拖而不决,留在馆舍不肯离去。沈括就到枢密院查阅以前的档案文件,发现宋辽过去商定的协议是以古长城为界,而黄嵬山在古长城以南,相距有三十里之遥,遂上表呈报朝廷。神宗赏赐沈括白金一千两,让他以回谢使的身份出使辽国。
戍守西夏
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改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抵御西夏。到了延州,沈括以朝廷所赐之钱买酒,召集边民子弟开展骑马射箭活动,并亲自给优胜者敬酒祝贺,边境百姓群情踊跃。活动持续了一年,沈括从中选拔出精锐之士,充实到边防部队,延州军队的声威远超其他州府。
兵败永乐
元丰五年(1082年)五月,沈括与副使种谔奉诏条陈制夏方略,提出进取横山以筑城、以地理优势直接威胁西夏的战略主张,宋廷派给事中徐禧前往鄜延路节制军事,共同申议。七月,沈括建议筑城石堡、种谔提议银州、徐禧主张永乐埭,终定为永乐城。八月,神宗降诏徐禧总领筑城事宜,命沈括将帅府移到边界,以接济军用物资和救援。十四日后筑成,徐禧令景思谊领四千人镇守,率余部返回米脂。
九月九日,西夏出兵三十万攻永乐城,曲珍忙报知徐禧,徐禧统兵两万五千往援,令沈括留守米脂。由于兵力相差悬殊,宋军失利,夏军乘胜围城,截断水源,永乐城危在旦夕。沈括率兵一万前去支援,被夏军阻在永定河岸;又羌兵八万袭击绥德,沈括权衡利弊,决定舍永乐而保绥德。
种谔因反对筑永乐城遭徐禧排挤,心怀旧恨,遂以守延州为名拒绝出兵解围。九月二十日,永乐城失陷,徐禧、李稷、高永能、李舜举等殉国,折官两百三十人,损兵一万两千有余(永乐城之战),谋取横山的计划宣告失败。
沈括作为一路帅臣,在明知永乐城“路险而远、不利协防与救助;且地理位置险要,敌军必争”的情况下,不坚持己见,而选择迎合徐禧,对永乐城之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归隐梦溪
元祐四年(1089年)九月,沈括改任朝散郎、守光禄少卿、分司南京,准于外州居住。接到诏命后,沈括就举家搬迁至早年在润州购置的梦溪园,在此隐居,创作《梦溪笔谈》。
绍圣二年(1095年),沈括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宋神宗赵顼,作为北宋的第六位皇帝,其一生不仅致力于国家的改革与发展,其家族与后宫的构成同样充满了历史的厚重与复杂。一、宋神宗赵顼的家族成员宋神宗赵顼,初名赵仲针...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4-12-31 宋神宗:北宋的杰出明君与不朽功绩在中国北宋的历史长河中,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君主。他以坚定的决心、卓越的才能和深远的眼光,引领北宋王朝走向了新的辉煌。一、坚定的...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4-12-31 乌台诗案:苏轼的诗意与政治的碰撞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是一个璀璨的名字,他的诗歌、散文、书法和画艺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然而,苏轼的一生并不平坦,他多次因文字惹祸,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4-07-29 吕惠卿:宋朝变法中的关键人物吕惠卿,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者,他在宋神宗时期与王安石共同推动了一系列变法,旨在振兴宋朝的国家财政和军事力量。本文将探讨吕惠卿在变法中的贡献,以及他对宋朝政治...
宋神宗怎么死的 王安石 2024-06-19 沈括:北宋的科学全才与人品争议在中国古代科学的长河中,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无疑是一个耀眼的名字。他以其卓越的科学成就和广博的知识面被誉为“科学全才”,然而,历史的评价往往复杂多面,沈括的人生...
沈括 2024-05-29 宋神宗继位与新政改革:宋朝历史的转折点在宋朝历史中,赵曙作为一位并不显赫的皇帝,其身后是由一位具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宋神宗继承大统。宋神宗的登基不仅是皇位的简单交替,更标志着一系列深远影响的新政...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4-05-16 历史镜像:宋神宗进攻西夏的失败与南宋、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和冲突不断塑造着国家的兴衰。中国宋朝的两次重大军事挫败——宋神宗时期的对夏战争失败以及南宋的灭亡,与遥远的拜占庭帝国最后的陨落,展现出惊...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4-05-11 沈括:宋朝大科学家与UFO探索的先驱在中国科技史上,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宋朝的大科学家沈括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甚至在晚年...
沈括 2024-05-06 梦溪笔谈:沈括的博学之作与宋代文化的瑰宝《梦溪笔谈》是中国宋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所著的一部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文学艺术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著作。这部书不仅展现了作者本人渊博的学识,而且反映...
沈括 2024-04-29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谁?《梦溪笔谈》的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梦溪笔谈》是一部古代中国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由沈括在约1086年到1093年间所撰写。这部书不仅涵盖了自然...
沈括 2024-04-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