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世民和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朱棣却不敢造朱元璋的反?
在我国古代延续了上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盛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被认为是天下万民之主,手握生杀大权的皇帝在身份和地位上都被视作是至尊。
在同一历史时期,一国之内只能有一个皇帝,所以皇位的传承制度也是有着森严的规定,一般都是遵循“父死子继”的嫡长子继承制,若无子嗣便可“兄终弟及”。
但纵观历史,并非每一位皇帝的皇位都是从父兄那里继承得来的,有很大一部分朝代的皇帝是通过宫斗、政变、夺位而得来,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和朱棣的“靖难之役”。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在繁荣昌盛的唐代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一位皇帝便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是唐代建立后的第二位皇帝。
太宗在位期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在太宗李世民的统治之下,唐代出现了史称“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为后来的更高水平的“开元盛世”之景奠定了早期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除了妇孺皆知的“贞观之治”之外,唐太宗李世民在继位前的“玄武门之变”同样是家喻户晓。
根据史书记载,武德九年六月,在玄武门李世民射杀了太子李建成等东宫派;随后时为秦王的李世民取而代之成为了储君的人选,后来顺利即位为帝。
为什么面对谋权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高祖李渊并未对李世民进行任何的惩处,反而顺利地让其成为了储君的人选呢?这其中不仅仅是因为二人之间的父子关系,毕竟在利益纷争不断的皇家,亲情孝义十分单薄。
还是因为李世民文武双全的优秀才干其实才是李渊心中中意的继承者人选,为了李氏大唐江山能够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李渊已经失去了太子建成,便已经无法再失去颇有经纬之才的李世民了。
再加上储君之位本来就是高祖李渊在建国前的征战中答允李世民的,可以说李建成的惨死除了与东宫一派对于秦王李世民的嫉妒暗害最终自食恶果有关之外,还与为父为君者李渊的失职脱不了干系。
高祖李渊于太原起兵之前,膝下的几个已经成年的儿子中当数次子李世民最为文武双全,在早年随从李渊东征西站的岁月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的李世民的地位无人能及。
多年以来,李世民在李氏大军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李世民身居高位更是军心所向,这虽然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但是也在父兄的眼中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所以唐代建立之后,已经坐稳皇帝之位的李渊并未立马履行曾经在征战过程中答允李世民的储君之位,而是放任太子与秦王两党相争,以维系自己的稳固统治。
但同时,也正是这种含糊不清的态度造成了两个儿子反目成仇。正所谓:成王败寇,最终势力更胜一筹的强者李世民胜出,一举夺得储君之位;而落败的先太子李建成却成为了宫变争斗中的牺牲品,时年三十八岁便早早亡故了。
朱棣“靖难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代的开国皇帝,出身布衣的朱元璋幸得贵人相助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得以称帝。
身为朱元璋膝下第四子的朱棣与辅助高祖建唐的李世民不同,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时朱棣才刚刚出生,到了太祖建立明代时朱棣也才刚满七周岁,因此朱棣并未像当年的秦王李世民一般在前期父亲的大业中立下赫赫战功。
身为皇四子的朱棣原本与大明皇位的无缘的,终其一生不过在某一藩地做个藩王安静度日便可,但命运往往如此捉弄人,久困诸王之乱的太子朱标骤然去世。
后来太祖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到了朱允炆即位之后,或许是为父报仇,朱允炆力行削藩政策,相继降罪废黜周王、代王、齐王、岷王等;最终倍感大祸临头的燕王朱棣借机起兵造反发动“靖难之役”。
李世民与朱棣造反的最大不同
李世民敢于向其父高祖李渊造反,过程是通过斩杀太子李建成后取而代之的手段成为新任储君继而继承皇位成为新帝;反观朱棣则并不敢明目张胆地造明太祖朱元璋的反,而是在太祖传位于太孙朱允炆,即朱棣之侄后才起兵造反。
可以看出,李世民造反面对的是父兄长辈,朱棣造反面对的则是侄子晚辈,这本质上便是有很大的区别。
再从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上来看,李世民造反是为得到父亲李渊答允却迟迟未给的储君之位,在太子党派的排挤之下主观选择带兵造反,为的是拿回自己应得的权益。
换言之这个储君之位本就是李世民应得的囊中之物,因此便敢于冒着天下之大不讳公然向李渊造反。
朱棣的造反则相比之下更被动,时为燕王的朱棣是在朱允炆担心藩王拥兵自重而图谋不轨的大肆削藩之下才为起兵造反做足准备。
甚至假若身居高位的侄子辈朱允炆能够善待叔叔们不削藩,或是以更为柔缓的方式来处理中央与藩地的关系的话,生存环境未受到威胁的朱棣可能短时间内并没有起兵造反之意。可见,朱棣的造反更多的是被逼无可奈何。
此外,李世民与朱棣各自建立功勋的时间大有不同:身为开国重臣的李世民功勋是建立在建唐之前,即便造反夺储也有功勋作保。
朱棣战功多在明代建立之后,所以客观上来讲朱棣并没有争夺储君的正当理由,这便是他不敢明目张胆造朱元璋的反的一大原因。
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 是在高祖李渊还在世时,公然向太子李建成宣战并明目张胆地在玄武门将其斩杀;而当时还为秦王的李世民敢于向李渊造反夺储君之位的原因是高祖李渊成事秦王李世民便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以说,唐代的半壁江山都是秦王打下的,所以身为开国重臣的李世民更有资格更有威望议储,而且是在李渊承诺储君之位却未履行的情况下才造反;反观朱棣则是在大明基业已成之后才建立的,所以他并不敢在朱元璋面前造次。
在元末明初的乱世风云中,朱元璋与张定边皆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以铁腕手段和雄才大略建立了大明王朝;张定边身为陈友谅麾下猛将,勇猛善战,在诸多...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4-17 朱元璋与韩宜可:君臣纠葛背后的真相探寻在明朝初期的历史舞台上,朱元璋与韩宜可之间的故事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充满了矛盾与转折。韩宜可,这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官员,其命运与朱元璋的统治紧密相连,最终却...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4-17 探寻李醒芳原型: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李醒芳这一角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然而,关于李醒芳的原型,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却成为了许多观众心中...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4-11 汤和与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君臣的七十年情义汤和(1326-1395)与朱元璋(1328-1398)的交集,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君臣关系之一。两人不仅是同乡发小,更在元末乱世中携手缔造大明王朝,最终以“...
朱元璋多少岁 汤和 2025-04-07 靖难之变:一场改写明朝命运的皇权博弈靖难之变(1399-1402年),是明朝初年一场持续四年的皇室内战,其本质是藩王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围绕皇权合法性的血腥争夺。这场战争不仅颠覆了朱元璋设计的“家天...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07 唐朝统一战争:十年烽火铸就大一统伟业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4-03 唐朝为何能迅速统一: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强盛的朝代之一,其建立与统一的过程堪称迅速而高效。从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到公元628年基本完成全国统一,仅用了短短十...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3-28 明太祖朱元璋陵墓为何称为孝陵?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一个贫苦的农民子弟,一步步崛起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奋斗与传奇。而关于他的陵墓为何称为孝陵...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8 朱元璋晚年杀子之谜:是否为长孙铺路?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从一个贫苦的农民起家,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其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都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在他晚年,一系列关于他...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