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清代教令权法较之于前朝,其在律典中的规定更加细致,集中体现在《大清律例》子孙违犯教令罪的律例规定上,而这些规定产生的原因是当时社会生活发生变化。《刑案汇览》记载的教令权案件反映教令权实施过程的复杂情形,总的来说,教令权的司法实践突显了极端强调孝道治国的流弊,它助长了尊长德行的丧失,使社会道德下降,背离统治者设立教令权的初衷。
清代教令权还反映出当时特有的一些社会现实,比如礼制的地位在民间生活中动摇,出现了越来越多泼悍的妻子,夫为妻纲的作用大打折扣,又比如在子孙违犯教令案里经常出现的“杀人图赖”现象,表明古人的一种司法观念,说明生命在古代司法中的重要价值。
一、清代教令权法趋于完善
1.教令权范围的扩大
清代教令权法的条文数量增加,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教令权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定罪扩大,刑罚加重。通过前文对清代教令权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探究,可以看出,教令权法的主体和教令权法指向的对象范围扩大。教令权的主体主要是祖父母、父母,其中祖父母包括义祖父母、改嫁的祖母,父母包括义父母、继父母、改嫁的母亲。教令权指向的对象包括儿子、儿媳、未出嫁的女儿、义子、义女等。
《大清律例》在“比引律条律”下列举过比照“子孙违犯教令罪”处罚未婚男女的情形。在《刑案汇览》男女婚姻律下记载的张雪儿案、胡六五案中,张雪儿、胡六五与未婚妻成婚前私下与她们发生性行为,后来事情败露,二人都被比照子孙违犯教令律判处杖一百的刑责。
一般而言,子孙不听从教令,尊长的惩戒都会在家庭内部进行,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通常尊长在处理家事时也不会引入官府、乡邻等第三方介入,而是直接在尊长与卑幼之间解决,但是也不乏例外,只要涉及尊长的生命,及尊长请求官府将子孙发遣的情形,都将导致子孙因此被处以子孙违犯教令罪。
清代教令权是清朝推行“以孝治天下”的政策之一,它维护宗法家长制,强调尊长对卑幼的管理,要求子孙恭谨孝顺。其本质上是一种专制权力,是中国家庭伦理观的体现,是孝道文化的集中表现。
它上承国家制度,由国家赋予家长权力对子孙后辈进行教化、对其行为约束,下启基层治理,将国家制度与民间家族规约等联系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整个社会联结为一个整体,统一思想和行动,维护封建时期的社会稳定,在一定时期促进当时社会的治理。
2. 宗族制的纳入
不难发现,清代国家治理不是单纯依靠国家法律制度,还纳入了宗族制的管理。在清代统治者的支持之下,宗族祠堂具有了审判权,一般的家庭矛盾、田土争端都可以在族长那里得到解决,基层治理的实现不仅包括小家庭中尊长对与卑幼的教令权的实施,而且包括宗族组织对自己本族人的管理。
为了使孝治推行得更加顺畅,清政府还设立了族正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削弱宗族制的不利影响,适当地对宗族制度予以限制,利用族正制度来推行孝治。
清代统治者之所以注重教令权的实施,强化以孝治天下,其原因在于:首先,清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清朝统治者深知少数民族统治的劣势,为使自己的政权长久,清朝皇帝们一直在积极接受汉族文化,努力汉化,尊孔崇儒在清代达到了顶峰,清代统治者必然将孝治天下奉为国策。其次,承接上一个原因,清朝统治者在入关以后常常面临着尖锐的民族矛盾,汉族排夷的思想使得清朝政权难以获得完全的肯定。
为了强调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清代统治者多次强调忠孝,把忠列于孝之前,《圣谕广训》中多把父子放在君臣之前,为的是移孝作忠。最后,清朝孝治的前提仰赖宋明以来教化的加强。
宋明以来新的宗族制代替了旧的家族制,且具有强化的趋势,而且伴随着宋明理学的发展,当时的社会对人的思想控制和影响越来越深入,渗透到了基层。在清代,国家的控制权将宗族组织纳入到了基层治理中,宗族组织开始成为了政府的基层组织。
二、教令权法实践反映的社会问题
1.尊长德性下降
为了贯彻“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政策,清代统治者赋予尊长极大的教令权。在家的范围内,尊长可以对卑幼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限制和规定,而尊长本人的权力并没有多少限制,绝对的权力极易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最大地激发人性中恶的方面,导致尊长道德下降,从而使得社会道德水平整体下降。
从清代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我们可以看出,尊长享有权力,但有些尊长不能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清代尊长的教令可以分为正当教令和非正当教令,前者指日常生活中尊长对子女的指导和教育,后者则指尊长教令卑幼犯罪。
从社会实效的角度看,一方面,尊长教令子孙犯罪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有碍于社会治理,违背了统治者的立法原意;一方面,卑幼听从尊长命令犯罪,这不仅不是孝的行为,而且事发后往往增加了卑幼受到惩罚的可能性,使得卑幼在接受尊长教令时陷入两难境地,给卑幼的生活带来了混乱与痛苦。
2.“杀人图赖”和泼悍的妇女
在清代子孙违犯教令罪的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种现象,即清代多“杀人图赖”或“自杀图赖人”的情形。“身体暴力上有两个比较典型的极端的例子,一个是自杀行为,在传统社会中,自杀本身不是犯罪,但法律规定‘威逼人致死’要承担法律责任,因此这个规定导致不少人,为了某种利益,通过自杀的方式‘借尸图赖’,形成传统社会中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刑案汇览》记载的子孙违犯教令权案件中,有儿媳妇杀害婆婆图赖他人的情形,也有儿子杀害母亲图赖他人的情形。
在案例中婆婆因为气愤儿媳不听自己的教令而自杀的情况很多,这些婆婆们通过自杀的方式引起外界的注意,获得自以为的婆婆的尊严与权威,她们的自杀行为一方面会对儿媳产生心理震慑作用,另一方面在中国古代但凡涉及人命的案件都会引入第三方——官府的介入,事关人命,相关的案件的审理会十分审慎,审判者们总会为婆婆的死亡追究儿媳的责任,这样一来,婆婆生前的愿望就达到了,儿媳既因为违犯教令受到了刑事处罚,又可以遭受良心的谴责,之后还很有可能一直生活在婆婆自杀的梦魇之中。
但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我们也不能排除部分妇女泼悍的事实。如陈东原引用的清人张锻亭的故事:“张锻亭是康熙己丑进士,官乐亭县知县,曾蓄一妾,而夫人悍妒,于其夫远宦时,将妾遣去,锻亭深以为恨,因作《借米谣》三首。”
当时的小说中也多见悍妇的形象。明末的小说《醒世姻缘录》中刻画了好几个泼悍的妇女形象,例如打老公的计氏、素姐、寄姐等人,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也多篇写到了悍妻,例如“江城”、“锦瑟”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
赵毅和赵秩峰论述了悍妻产生的原因,他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儒家正统的家庭伦理对平民百姓实际的生活影响不深。“正统的儒家家庭伦理原本就是为‘君子’、士大夫阶层所立的规范。皇亲贵族腐败于上,庶民愚盲不化于下,对家庭法规和儒家家庭伦理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可估计过高。”
可以说,“礼不下庶人”到清代仍然适用。虽然清朝统治者一直在强调教令权,强调儒家伦理中的“三纲五常”,但在实际生活中,妇女不听从丈夫教令的情形仍存在,儒家伦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限。
结语
清代教令权制度是以“子孙违犯教令罪”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一套制度,其本质是一种专制权力,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的体现,是孝观念的延伸,其内容代表了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一种核心内容。教令权法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从早期氏族社会孝道思想萌芽到秦汉时已经有违反孝道的刑罚记载,再到教令权被法律吸收和认可,在清代成为一种重要的基层治理手段。教令权制度在古代社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治理作用。它赋予一家之尊长教令卑幼的权力,并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同时,它还是一种义务性规定,尊长必须在家庭范围内完成对卑幼的教令和引导,要防止子孙违犯道德和法律规定。
努尔哈赤,作为满族的杰出领袖和后金政权的奠基者,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成功统一了女真各部,为后来的清朝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努尔哈赤究竟有哪些...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2025-03-13 皇太极逝世之谜:自然病逝还是另有隐情?多尔衮的角色如何?皇太极,清朝的重要开国皇帝,其逝世原因一直是历史学家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关于皇太极究竟是怎么死的,以及这一事件是否与多尔衮有关。一、皇太极逝世的基本情况皇太极,...
皇太极的皇后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3-07 皇太极与海兰珠:深情厚爱,缘何未立为后?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皇太极与海兰珠的爱情故事被传颂为一段佳话。皇太极,清朝的开国皇帝,对海兰珠的宠爱之深,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位深受...
皇太极的皇后 海兰珠为什么这么得宠 2025-03-06 和硕柔嘉公主:清朝的政治牺牲品与短暂人生和硕柔嘉公主,一个在历史长河中鲜为人知的名字,却是清朝初期一位命运多舛的公主。她生于顺治九年(1652年)五月,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曾孙女,饶余敏郡王阿巴泰之孙女...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2-25 皇太极与努尔哈赤:谁更厉害?谁的功劳更大?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在这个王朝的开创过程中,两位杰出的领导者——皇太极和努尔哈赤,各自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各自有着非凡的才能和卓...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2-22 海兰珠与皇太极:穿越时空的深情传奇在中国清朝初年的历史长河中,皇太极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他不仅仅是一位铁血的君主,更是一位深情的男子。在众多妃嫔中,海兰珠无...
皇太极的皇后 海兰珠为什么这么得宠 2025-02-10 清太祖努尔哈赤逝世之谜:病逝还是炮击致死?清太祖努尔哈赤,作为清朝的奠基者,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关于他的逝世原因,历史上却存在着诸多争议。一种说法是他因病去世,而另一种则称他是在宁远之战中被明将...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2025-01-18 努尔哈赤:历史上杰出的领袖与军事天才努尔哈赤,作为满清王朝的奠基者,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对中国乃至东北亚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卓越的军事统帅。一、统一女真,奠定...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2025-01-13 努尔哈赤的私生活:临幸时隔壁一堆人在听床叫在探讨历史伟人的同时,他们的私生活往往也成为后人窥探的一部分。努尔哈赤,作为清朝的奠基者,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被广泛传颂,然而,他的私生活却鲜为人知,甚至带有...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2024-11-11 明清萨尔浒之战简介及明朝战败原因分析萨尔浒之战,发生于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间,是明朝与后金之间的一场战略决战。此战由后金努尔哈赤指挥,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2024-10-3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