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根据出国考察宪政的清宗室载泽、端方等五大臣的意见,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下诏预备立宪。1907年又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在各省筹设咨议局。各地立宪派政治团体,发表宣言,鼓吹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并发起国会请愿运动,要求速开国会,颁布宪法,缩短预备立宪期限等。1908年,清政府又宣布“9年后实行立宪”,同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
7月16日,清政府发布上谕,“派载泽等分东西洋考察政治”。直陈朝廷的难局:“方今时局艰难,百端待理,朝廷屡下明诏,力图变法,锐意振兴……兹特简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等随带人员,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
由于受革命党人吴樾的炸弹影响,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名单稍有调整,并分两路:载泽、尚其亨、李圣铎前往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戴鸿慈、端方前往美国、德国、奥匈、俄国、意大利。而其随员中,大都是后来历史上青史留名的大腕儿,诸如施肇基、夏曾佑、熊希龄、伍光建等等。考察政治大臣出访约半年,考察了14个国家。其间参观议院、行政机关、学校、监狱、工厂、农场、银行、商会、邮局乃至博物馆、戏院、浴池、教会、动植物园等,拜会政治家、学者听讲宪政原理,调查各项政治制度,搜集各类图书和参考资料等。
1906年下诏预备立宪
8月26日,出洋考察大臣代表载泽上奏《奏请以五年为期改行立宪政体折》。
该折阐述了最重要的立宪之利: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同一天,端方亦上奏“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以俄国为例,鼓励清朝当局不光要积极立宪,而且还得积极脱离专制政体,“取任人而不任法者,一变为任法而不任人”。慈禧太后于光绪三十三年(即1906年9月1日)下《宣示预备立宪谕》宣布预备立宪。
1907年预备立宪公会
1907年,清政府提出要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在各省筹设咨议局。张謇、汤寿潜等人在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之后各地立宪公会纷纷建立。各地(特别在湖广、两江一带)主张立宪的政治团体陆续发表宣言,鼓吹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同时发起国会请愿运动,提出速开国会、颁布宪法、缩短预备立宪期限等诉求。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同时宣布“十年后实行立宪”。
1909年咨议局选举
九月,各督、抚次第奏报举行各省咨议局选举。
1910年资政院开院礼
九月初一日,资政院举行第一次开院礼。资政院开议前后,国会请愿运动也进入最高潮。直隶、山西、河南、四川、福建等省先后出现数千人集会,要求督抚代奏请愿呈稿。
湖北集会倡议“不开国会﹐不承认新捐”。北京方面,国会请愿代表团迭向资政院和摄政王上书,资政院除代奏请愿外并通过了陈请速开国会专折。在声势浩大的请愿运动压力下,十八个督抚、将军、都统由东三省总督锡良领衔联名奏请立即组织内阁、翌年开设国会。清朝廷震惊之下,于11月14日宣布缩短预备立宪期限为五年,国会开设之前先设责任内阁。
1911年任命内阁
5月8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事业,此年为清政府垮台之重要年份,辛亥革命即在该年爆发。
即使是清政府已经发布上谕,决定预备立宪。但朝廷内外反对立宪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
诸多诤谏者,试图以对抗中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忠贞,比如内阁学士文海。文海在一纸奏折中指出立宪有六大错:第一,五大臣以考察政治之名始,却以建议立宪终,属于偷梁换柱;第二,立宪者建议裁撤军机大臣,设置内阁总理,有回归日本立宪前藩镇割据之嫌;第三,中国法制纷繁详尽,立宪者动辄评议,属于剑走偏锋;第四,中国与西洋各国风土人情各异,不能照搬法度;第五,变法求速成,违背了立法宜缓不宜急的客观规律;第六,预备立宪一起,原先已有起色之筹饷、练兵之举全部废弛,造成浪费。
内阁中书王宝田等,亦条陈“立宪更改官制之弊”,提出四大谬误之处:其一,日本实际情况与中国国情相别甚大;其二,德国实际情况与中国国情相别甚大;其三,俄国国势衰弱自有其理由,不全是政制之原因;其四,欧洲国家成败得失亦有其自己的国情。归根结底,王宝田等认为各国有各国的国情,盲目照搬外国经验并不足取。
甚至连江苏巡抚陈夔龙这样的地方大员也明目张胆反对立宪变法。陈夔龙认为:“近来预备立宪之举,颇为海内外欢迎,而欢迎之故,无非歆动于地方自治一言。其实程度未到,自治恐为召乱之阶。即仅仅更改官制,似无大弊,而多更一制,即多一耗材之地。”
大清立宪这一改革行动侵犯了许多原本贵族和大员的利益,上传而下不达,在各方压力下,得不到贯彻执行,因此沦为了一场假立宪活动。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清政府为此不得不搞了这么一出戏,这样,包括立宪派在内的广大民众对此极其失望,对清政府丧失了最后的信心,在内外因素的交集下,爆发了辛亥革命,导致了清政府的灭亡。
在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中,六位维新志士因支持光绪皇帝的变革计划而遭到慈禧太后的残酷镇压,他们被处决的事件震惊了全国,这六位志士也被后人尊称为“戊戌六君子”。然而,...
光绪是谁的儿子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2-19 李莲英与光绪帝:并非深仇大恨,而是复杂情感纠葛在清朝末年的宫廷历史中,李莲英与光绪帝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人猜测他们之间存在着深仇大恨,但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他们之间的...
光绪是谁的儿子 李莲英死亡之谜 2025-02-19 光绪帝被囚禁之地:揭秘历史真相在中国近代史上,光绪帝作为清朝末期的一位重要皇帝,其命运多舛,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他被囚禁的遭遇,更是成为了后世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那么,光绪帝究竟被囚禁在哪...
光绪是谁的儿子 2025-01-15 揭秘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亲爸爸”之谜在中国晚清历史上,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关系堪称复杂且引人瞩目。慈禧太后不仅是光绪帝的姨母兼养母,更在光绪帝的心目中,有着“亲爸爸”这一特殊而匪夷所思的称呼。这一称...
光绪是谁的儿子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1-13 光绪帝:清末皇室的颜值担当在中国清朝末年的历史长河中,光绪帝不仅以其短暂而曲折的统治时期引人注目,更因他出众的外貌成为了那个时代皇室成员中的颜值担当。一、光绪帝的遗传优势光绪帝,爱新觉罗...
光绪是谁的儿子 2025-01-03 光绪皇帝后宫佳丽:命运多舛的皇后与妃子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皇帝的后宫一直是一个充满神秘与传奇色彩的地方。光绪皇帝,作为清朝末代皇帝之一,他的后宫佳丽们同样经历了命运的沉浮与波折。一、皇后隆裕...
光绪是谁的儿子 隆裕 2024-12-31 揭秘慈禧太后一年零五个月的西逃历程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北京城陷入一片混乱。在这场历史的风暴中,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等一行人,仓皇逃离紫禁城,踏上了一段长达一年零五个月的西逃之路。这段历史,...
光绪是谁的儿子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4-12-03 光绪皇帝之死及其陵寝之谜清朝的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充满悲剧色彩的君主。他的一生,从被慈禧太后扶上皇位,到被囚禁在瀛台,再到离奇死亡,充满了曲折与不幸。一、光绪皇帝...
光绪是谁的儿子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4-11-30 光绪皇帝之死:历史谜团至今未解在中国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光绪皇帝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悲剧。他作为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在位期间经历了戊戌变法、甲午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但最终却在壮年之际突然离世,留...
光绪是谁的儿子 2024-11-28 张之洞快刀斩“假光绪”与真光绪帝之死在晚清的历史长河中,张之洞快刀斩“假光绪”的事件曾轰动一时,而真光绪帝的死因也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一、张之洞快刀斩“假光绪”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
光绪是谁的儿子 张之洞 2024-11-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