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山为陵的墓葬体制是众人皆知,但这种体制是从太宗世民的昭陵开始,由高宗李治和女皇则天的乾陵发扬光大,随后有中宗李显的定陵、睿宗李旦的桥陵、玄宗李隆基的泰陵、肃宗李亨的建陵、代宗李豫的元陵、德宗李适的崇陵、顺宗李诵的丰陵、宪宗李纯的景陵、穆宗李恒的光陵、文宗李昂的章陵、宣宗李忱的贞陵、懿宗李漼的简陵等十四陵都是如此。那么这种李唐世代沿袭的葬制没有从李渊开启呢,按理说也应该新王朝新气象的嘛。
这还得从李渊和李世民的各种恩怨说起。话说隋末之时“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揭竿而起,李渊曾被隋炀帝召至江都议事,李渊有疾在身无法前去。隋炀帝便心生疑虑问道:可得死否?其实当时炀帝早已被叛军弄得火烧眉毛,疑神疑鬼,“猜忌杀戮大臣”之事不在少数。
当此时,这一问闹得李家上下纠结一团,李世民苦劝父亲起义,父亲优柔不决。然而李世民岂非等闲之辈,《资治通鉴》说:“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
他与裴寂密谋在晋阳行宫招待父亲,并使裴寂启用宫人私待李渊。李渊与裴寂也是老熟人老相识,话语多起来,愁苦之事烦恼之事也尽上酒席,不知不觉便醉去,而裴寂则使宫人侍奉。就这样李渊不知不觉中睡了皇上的床,还睡了皇上的女人,在这紧要关头,死罪是绝对有了。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听二儿子的话太原起兵弄翻他杨隋自己称王称帝。
李唐王朝怎么弄死杨隋摆平各路反王烟尘的事这里就不详细说了。单说李唐王朝事成之后,李渊登基称帝,秉承隋朝优秀制度,并建立了新的王朝秩序,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即将到来。谁曾想打江山容易管理儿子难。
老二李世民在李唐王朝兴建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可以说没有李世民就没有李渊反隋,没有李世民更没有李唐王朝,不能不说李世民做的这一切也是奔着皇帝的位子去的,然而基业已成,长子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战功赫赫的李世民虽然被封秦王、册封天策将军,可江山跟他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了。李世民集团显然很不满意。再加上裴寂和刘文静争斗中,李渊借故杀了李世民的亲信刘文静,李世民更不能干了。
他借着在东都洛阳开天策府的名义以及自己的威名迅速建立了五十人的政治军事集团,许多人都是隋末唐初的杰出人物,如杜如晦、候君集、柴绍、长孙无忌、李靖、尉迟敬德等五十人集团。当然太子也不是吃素的,身处长安的他身边亦有魏征、冯立、谢叔方、薛万彻等人相助。
两个集团一经成立便暗自剑拔弩张。身处皇宫的李渊无计可施,他的优柔寡断再次体现出来,一度曾想将东都洛阳送于李世民了事,但又恐天下分裂。就这样他一面安抚李世民一面稳定李建成,一时间表面上看起来和和气气。
武德七年六月初四这天一切担心都被一场兄弟厮杀摆平。这便是天下尽人皆知的玄武门之变,也是李世民登上皇位的终极一战。他杀了自己的亲哥哥李建成,并迫使父亲李渊退位。胡戟、胡乐在《试析玄武门事变的背景内幕》中说:“玄武门那场唐太宗一生中最艰危的苦斗,对他本人来说,绝不是可以夸耀后世的愉快记忆……李世民和他父亲这一段不愉快的往事……怎能在李世民受伤的心上摘脱干净!”其实,在李世民的眼中他才是李唐王朝真正的开国皇帝。
李渊被迫退位做了太上皇,而李世民对自己开国之功的论证并没有结束。贞观九年农历五月,李渊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虞世南等人极力主张将李渊依霸陵的形制以山为陵而葬。然而,李世民确认为国事甫平,仍沿汉制,按东汉光武帝制,坟高六丈,建献陵。
个人认为这只是李世民的推诿之词,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危而亡,葬于昭陵,同时太宗也决定将自己也葬于此处。看吧,仅隔了一年国事就已经不“甫”平了?(甫,才、初、刚的意思。)既然在阳间李世民不是开唐第一皇那么在阴间他李世民也得成为第一。
这个思想当然不止此事。到了李世民晚年,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李世民搞这个的目的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以及自己对李唐王朝的功勋。这个做法比起陵制事件而言,他做得非常成功,毕竟后世一提到凌烟阁都会提到二十四功臣像,而这二十四功臣大都是他亲王府的亲信之人,换句话说,这一行为一直在谆谆告诉大家:我才是李唐王朝第一人!
民间文学也对于太宗对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进行过描绘。敦煌出土的市井文学《太宗入冥记》讲诉了这样一个故事:李世民到了阴曹地府判官问他:去武德九年,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满头大汗而无言,崔子玉代为回答:大圣灭族安国。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我们抽空再谈。
李世民固然创造了中国最伟大的贞观之治,但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这也是唐太宗心中最大的郁结。李渊驾崩后,李世民找到了第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于是将其堆土为陵,却让自己开创李唐王朝以山为陵的形制。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因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记载的不完整或是后世评价的偏颇而被低估。唐高宗李治,这位唐朝的第三位皇帝,便是其中之一。他是否真的如一些...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3-25 唐中宗李显之后的皇帝及其生平概览在历史的长河中,唐朝以其繁荣与辉煌著称,而唐朝的帝王们更是各具特色。唐中宗之后的皇帝:唐睿宗李旦唐中宗李显之后的皇帝是其亲弟弟——唐睿宗李旦。李旦,作为唐朝的第...
李旦当皇帝多长时间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03-12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叔侄关系的复杂纠葛与最终决断在中国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关系无疑是一段充满复杂纠葛的故事。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的李隆基,与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之间,既...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3-07 李世民立储之谜:从李恪到李治的抉择在唐朝初期,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其立储之事备受关注。他曾有意立李恪为太子,但最终却选择了李治,这一决定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原因和政治考量。一、李世民对李恪的青睐李世...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04 李治:被误解的唐朝明君?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以其繁荣昌盛、文化璀璨而著称于世。作为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在位的三十四年间,见证了唐朝版图的扩张与文化的繁荣。然而,在历史的...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2-27 崔湜与太平公主的复杂关系探析在中国唐朝的历史长河中,崔湜与太平公主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崔湜,一位才华横溢的宰相,而太平公主则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权势滔天。他们之间究竟...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2-15 永泰公主之死:难产真相与历史谜团永泰公主,唐中宗李显的第七女,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其短暂而悲剧性的一生,尤其是死因,历来是历史学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围绕永泰公主真正的死因,历史上存在着诸...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2-14 唐高宗李治:被低估的帝王功绩在历史的长河中,唐高宗李治常被描绘成一位软弱不堪的君主,然而,真实的他是否果真如此?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深入探究,我们不难发现,李治在位期间不仅稳定了唐朝的政局,还...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2-11 真实太平公主的历史结局: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太平公主,作为唐朝皇室的重要成员,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她不仅拥有显赫的出身,更在政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这位曾经权倾一...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1-17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从王皇后到武则天唐高宗李治,作为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其一生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上都有着重要的贡献。然而,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皇后的人选,更是充满了波折和戏剧性。一、王皇后:出身名门...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1-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