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汉武帝对儒术是什么态度?真相是什么?不知道没关系,历史资料小编告诉你。
汉武帝真的喜欢儒家吗?“独尊儒术”背后的真相原来是这样的
众所周知,汉武帝是一个性格强悍、怀有雄心壮志的皇帝,某些方面其实和秦始皇颇具相似之处。
在他统期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想法设法聚天下之财、行征伐之事,东并朝鲜,西征大宛,南攻百越,北破匈奴,几乎将“文景之治”以来积攒下的家底消耗殆尽。
这样一位极其专政的皇帝,竟然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真的是喜欢儒家思想吗?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儒家在政治方面主张“民贵君轻”,认为皇帝如果不仁,那么臣子便可以推翻他。
汉景帝在位时,一个叫辕固生的儒生和一个黄老学派的黄生在君前争论:商汤推翻夏桀的革命究竟是否是正义的革命?这个儒生认为是合理的,因为民心就是天命啊,夏桀失去了民心,就应该被推翻。
黄生却认为:帽子再旧也要戴在头上,鞋子虽然新也只能穿在脚上。夏桀虽然失道,但汤武却是臣下,不仅没有劝谏天子,反而杀了天子,这就是乱了首尾次序,就是大逆不道。
儒生不慌不忙地又说了这样一句话:
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一下子大家都瞠目结舌、鸦雀无声了,景帝赶紧出来打圆场,说到:“吃肉不吃有毒的马肝,并不说明你不是美食家;做学术不研究汤武革命,也不说明你就不是学者。”把这个问题搁置了起来。
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看出,儒家的思想是让君主很头疼的。君主不仁,臣子就可以打着道义的名义有理由来取代我?那我的万世基业还 怎样传承下去?
儒家的思想与君王专政本身是格格不入的,有着很难调和的矛盾。那汉武帝又怎么会“独尊儒术”呢?
汉武帝的祖辈父辈都遵循着黄老无为的思想,主要取决于天下动乱初定、需要休养生息的国家现状,而到了武帝这里,他可是希望有大作为、大手笔的,继续沿用黄老无为的治国理念,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到底应该确立怎样的治国思想呢?于是,武帝开始组织召开学者会议,讨论大汉的顶层设计问题,希望能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答案。
董仲舒出场了,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刚刚也说了,皇帝们其实是很反感儒家那套理论的,武帝又怎会真的喜欢。
但听完董仲舒系统的论证和建议后,武帝竟然同意了。原来,董仲舒所倡导的儒术是经过“改良”的儒术。
简而言之,就是保留一部分、修改一部分,创造一部分、摒弃一部分。
董仲舒保留了天命与君主息息相关的思想。国家闹地震、洪水天灾了,天子就要好好反省自己了。皇帝必须要重视天命,这也是最基本的约束,一旦没有了这个约束,国家就危险了。
同时,又千方百计把皇帝推到了更加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认为,“王”字是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代表上下贯通,皇权就是贯通天地的。而皇帝就是国家的中心,国家的心脏,四方百姓必须保证心脏的完好,必须顺从心脏的意愿,天下臣民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皇帝。
于是,又提出“三纲”主张,提出要强化皇权的建议,提出臣民要老老实实服从的倡议。
雄心壮志的汉武帝一听这些,喜出望外,这不正合我心意吗?有了这套理论,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实践我的宏远抱负了;有了这套理论,就可以堵住那些反对我作为人们的悠悠之口了;有了这套理论,我便是天下的真正中心,握有绝对的权力,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了!
于是,汉武帝很快便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真的推行儒家思想了?那些黄生不愿相信,估计那些儒生也不敢相信。等指导思想公之于众后,大家都恍然大悟,原来推行的儒术本质上就是披着儒家外衣的法家思想。
皇帝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皇权是需要不断强化的,百姓需要“愚”化地执行和服从,这些思想主张不就是法家所一直主张的核心思想嘛。
儒家的思想本身是充满仁道的,是有温度、有理性的,是以民为本的,而董仲舒这一套只是在儒家思想中有选择地保留了一小部分,剩下的都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欲望而进行改造,他主张的儒术几乎完全成了统治者的有力工具。
对汉武帝而言,独尊儒术却是实用性极强的,具有其他思想都无可比拟的特有价值。既让皇权有了仁义的外衣,又进一步强化了皇权的权威。
这样的儒术才真正符合汉武帝的价值理念,这样的儒术才能让君王欣然接受。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只是开了一个先河,之后几乎每个朝代都接受并不断改进了这种“外儒内法”的思想理念。
不喜欢儒家思想的汉武帝推行了董仲舒改进版的儒术,进一步推进了专制制度,进而集中力量征伐四方,用武力彰显了大汉的雄威,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推翻秦朝后,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王莽簒汉,西汉灭亡。 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建立东汉。 汉献帝刘协在公元220年被迫禅让于曹丕,东汉灭亡。 汉朝经历了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25年到220年,享国四百零七年。汉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和之后的唐朝合称为“强汉盛唐”。汉帝国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与印度的孔雀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汉朝统治时期所确立的社会与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到现在,中国人仍然称呼自己为“汉人”,而中华民族中以华夏族为主的中原部族集团亦慢慢被统称为“汉族”,其文字系统亦称为“汉字”。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在中国历史上,平阳公主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她不仅身份尊贵,是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娡之女,汉武帝刘彻的同母姐,而且一生经历了三段婚姻,最终选择了与卫青合葬...
王娡 刘彻 2025-03-28 晚年汉武帝:糊涂荒唐背后的深层原因探析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文治武功著称于世,开创了汉武盛世。然而,晚年的汉武帝却逐渐显露出糊涂荒唐的一面,这不禁让人扼腕叹息。那么,究竟是什么...
刘彻 2025-03-19 刘彻立刘弗陵为太子:背后的深思熟虑与期望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皇位的继承一直是关乎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议题。汉武帝刘彻,作为西汉时期一位杰出的君主,他在选择继承人时自然也是慎之又慎。最终,刘彻选择了年仅数...
刘弗陵 刘彻 2025-03-19 汉武帝刘彻的用人策略:广纳贤才,唯才是举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和卓越的政治智慧著称于世。他在位期间,不仅开创了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还在用人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策略和眼光。汉武帝的用人策...
刘彻 2025-03-19 汉武帝刘彻:对后世深远影响的杰出帝王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以其雄才大略、改革创新、军事扩张和文化繁荣,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一、政治改革与中央集权的加强汉武帝...
刘彻 2025-03-19 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未曾言悔的复杂情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与皇后卫子夫的故事是一段令人唏嘘的传奇。卫子夫,这位从歌姬到皇后的传奇女子,最终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关于汉武帝是...
卫子夫 刘彻 2025-03-19 汉武帝刘彻登基称帝之谜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帝王,他的统治时期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汉武盛世”。然而,刘彻能够登基称帝,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
刘彻 2025-03-19 没有她,汉武帝或步隋炀帝后尘?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与隋炀帝杨广常常被相提并论,但他们的历史评价却大相径庭。汉武帝被誉为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而隋炀帝则被视为暴虐无道的亡国之君。然而,...
杨广 刘彻 2025-03-18 富二代汉武帝:如何智慧利用“家产”开创盛世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和开创精神,被誉为“千古一帝”。作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富二代”,汉武帝不仅继承了先辈积累的丰厚“家产”,更以其卓越的...
刘彻 2025-03-10 田蚡:汉武帝舅舅的权谋人生与悲剧结局田蚡,作为汉武帝刘彻的亲舅舅,其一生充满了权谋、贪婪与骄纵。他从一个落魄贵族的子弟,凭借着姐姐的宠爱和自己的心机,一步步攀上权力的巅峰,最终却又因自己的贪婪和骄...
刘彻 2025-03-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