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晋阳到长安,从起兵到建唐,从大业十三年(617)六月到武德元年(618)五月,前后正好一年。一年,弹指一挥间。李渊为什么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就能如此迅速地推翻一个旧王朝,建立一个新王朝呢?除了家世显赫、政治老练、粮草充实、兵马强壮外,还在于李渊能够广泛招揽吸收人才、注重善待士庶百姓、提前解除后顾之忧、积极寻求外部支援、精准把握出兵时机、果断调整作战思路、尽量减少敌对矛盾。而后面提到的这一系列举措,恰恰是李渊在短时间内够脱颖而出,成功缔造大唐帝国的决定性因素。
但凡有大志的人,通常都会招纳英才组团队,广树恩信结人缘,李渊也不例外。杨玄感叛乱后,隋炀帝命李渊镇守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以备防御。期间,李渊“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旧唐书》),积极培植私人势力。镇守太原后,李渊又命李建成在河东“潜结英俊”,命李世民在太原“密招豪友”,二人皆能“倾财赈施,卑身下士,……故得士庶之心”(《大唐创业起居注》),于是晋阳一带的官僚、地主、豪商纷纷拥护李渊,裴寂、刘文静、武士彠、许世绪、唐俭等人成为李渊的左膀右臂。
除了结纳英俊豪杰,李渊还取悦于民,施恩于民,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攻取西河后,李渊“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同时“开仓以赈贫民,应募者日益多,……通谓之义士”(《资治通鉴》),华阴令李孝常“以永丰仓来降”,三秦士庶纷纷前来归附,李渊“礼之,咸过所望,人皆喜悦”(《旧唐书》)。攻打长安时,李渊“命各依垒壁,毋得入村落侵暴”(《资治通鉴》)。占领长安后,李渊又“约法十二条,杀人、劫盗、背军、叛者死”(《新唐书》)。这些做法,使李渊的威望直线上升。
领兵打仗,不仅要瞻前,还要顾后。李渊起兵前,曾受到过突厥的寇掠,“突厥数万众寇晋阳,轻骑入外郭北门,出其东门。……留城外二日,大掠而去”(《资治通鉴》)。突厥是北方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隋朝初年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隋末战乱之际,两大突厥部落趁机迅速统一,重新振作,雄居漠北,力控西域,高视阴山,且“有轻中夏之志”(《旧唐书》),对中原地区特别是晋阳一带构成了极大威胁。李渊起兵南下,首先要解决突厥这一后顾之忧。
为此,李渊派人出使突厥,并“自为手启,卑辞厚礼”,一度称臣于始毕可汗。始毕可汗表示“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不久便“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后来,李渊又派刘文静出使突厥向始毕可汗借兵,果然又有“突厥兵五百人、马二千匹来至”(《资治通鉴》)。两次出使,不仅消除了争夺天下时来自突厥的居大威胁,同时又将突厥引以为援,联兵南下,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李氏集团来说是至关重要和非常值得的。后院稳固,前方作战才能势如破竹。
李渊是一个谨慎的人,也是一个善于洞察时局、把握时机的人。早在大业九年(613),窦抗就劝李渊起兵,李渊以“为祸始不祥”(《新唐书》)拒绝。大业十一年(615),夏侯端以“天下方乱,能安之者其在明公”劝李渊举事,李渊虽“深然其言”,却按兵不动。大业十二年(616),唐俭等人又劝李渊起兵,李渊仍表示“将思之”(《通鉴纪事本末》)。在李渊看来,隋朝统治势力虽然衰减,但仍不可小觑,贸然起兵必然会一败涂地。一直等到“百姓苦役,天下思乱”(《隋书》),农民起义全面爆发之时,李渊才发力。
李渊起兵时,恰逢李密、窦建德、杜伏威均在中原地区和江淮地区牵制了隋军主力,隋炀帝本人也坐镇江都。这样一来,长安反倒成为隋朝军事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自古即有“得关中者得天下”之说,谁占据关中,谁就能掌握主动权。战机稍纵即逝,李渊抓住关中空虚这一时机,一路绕过阻碍,兵锋西指,乘虚入关,直取长安。这支“鼓行而西”的生力军如同一把尖刀,径直插向隋朝的腹心地带,最终抢先占据了长安。长安是隋朝国都,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李渊以长安“号令天下”(《资治通鉴》),可谓走出了一条捷径。
占据长安后,李渊担心成为众矢之的,没有急于称帝,而是重新打出了尊隋的旗号,架空隋炀帝,把年仅十三岁的杨侑立为皇帝。杨侑名为皇帝,其实不过是李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而已。李渊此举,一方面可以避免担上谋反罪名,缩小敌对面,一方面可以打着安定隋室的幌子公开招兵买马,扩大势力。同时,李渊对有功之臣和隋朝旧臣大肆封赏,以收买人心。义宁二年(618)四月,隋炀帝被杀。秦王杨浩、越王杨侗相继被立为皇帝,其他地方势力和起义军也纷纷称帝称王。
在这种形势下,李渊也加快了改朝换代的步伐。武德元年(618)五月,杨侑禅位,李渊登基称帝,国号唐,史称唐高祖。孙伏伽上表赞誉李渊“龙飞晋阳,远近响应,未期年而登帝位”(《通鉴纪事本末》),虽有吹捧之意,却也符合史实。此后,李渊对外俘杀薛仁杲、败逐刘武周、迫降王世充、俘斩刘黑闼,统一了全国;对内加强中央集权,草创和完善各项制度、律法,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渊是反隋建唐的核心决策者,没有李渊的高瞻远瞩、海纳百川和统一指挥,唐朝的建立与否还是个未知数。不少学者把唐朝的建立归功于李世民,显然是对李渊的低估。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4-03 唐朝为何能迅速统一: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强盛的朝代之一,其建立与统一的过程堪称迅速而高效。从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到公元628年基本完成全国统一,仅用了短短十...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3-28 李渊之惑:为何未曾防备李世民?在唐朝初期的历史舞台上,李渊作为开国皇帝,其家族内部的皇位继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次子李世民,后来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了皇位,成为了唐太宗。这不禁让人疑惑,作...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5 平阳昭公主: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女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平阳昭公主以其非凡的胆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了唐朝初期一位不可忽视的女性人物。她不仅是唐高祖李渊的嫡女,更是唐朝建立过程中的重要功臣。平阳昭...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3-07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权的背后原因玄武门之变,作为唐朝初期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唐朝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在这场政变中,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01 李渊未立李世民为太子的背后考量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为何没有立其杰出的儿子李世民为太子,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李世民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最终成为唐朝的一代明君唐太宗,...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2-28 唐高祖李渊:开国皇帝的憋屈禅位之谜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启,而这一切的奠基者便是唐高祖李渊。然而,这位大唐的开国皇帝在位仅仅八年,便被迫禅位于其子李世民,其命运之憋屈令人...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2-22 李世民:军事奇才,战功赫赫不输唐高祖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离不开两位关键人物——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才能,更在军事上展现了非凡的领导...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2-22 李建成为何获封隐太子?李世民心中是否有悔?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建立与统一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而在这段历史中,李建成与李世民两位兄弟的命运纠葛尤为引人关注。李建成作为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被封为太子,却在...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2-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