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间发生的内战,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续三年。这是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历经四年征战,朱棣终于率军杀至南京城下,负责镇守金川门的谷王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遂开门投降,南京就此告破。与此同时,南京皇宫燃起熊熊大火,而建文帝朱允炆竟然就此下落不明,为确保皇位稳固,朱棣即位后曾多次派人寻找建文帝下落,甚至有说法认为郑和下西洋也是为了寻找建文帝,那么建文帝到底跑到了哪里?朱棣最后找到建文帝下落了吗?
1.建文帝朱允炆真的逃走了吗?
燕王朱棣破城之际,朱允炆命人在皇宫燃起大火,至于到底是想阖宫自焚,还是打算趁乱逃跑,我们不得而知。而其下落之所以成谜,主要便是源于史料的不同记载。
根据《明太宗实录》的记载,在朱棣破城而入之际,城中诸王和文武群臣纷纷前往拜见燕王,建文帝朱允炆也曾打算出迎,但又叹道,“我何面目相见耶”,遂阖宫自焚,朱棣见宫中火起,连忙派前往救援,但已经来不及了,使者只“出其尸于火中”。
此外,《明太宗实录》还有记载,朱棣登基之后,曾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上写道,“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而《明史·成祖本纪》中则记载“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从这些记载来看,朱允炆显然已经葬身于皇宫大火。
然而,在其他史料中却出现了不同记载,例如《补本》明确记载,“棣遣中使出后尸于火,诡云帝尸,越八日壬申,用学士王景言,备礼葬之”。又如《明书·建文皇帝本纪》中则载道,“上入宫,忽火发,皇后马氏暴崩,程济奉上变僧服遁去。燕王遂入宫……因指烬中后骨以为上!”
这两个记载则表明,朱棣只在火场中发现了皇后的尸体,并未发现朱允炆尸体,只是故意谎称尸体就是朱允炆。其实这点也能理解,毕竟对于朱棣来说,彼时最为重要的便是顺利继承皇位,而此时一个死的建文帝,显然要比一个下落不明的朱允炆对自己更为有利,因此朱棣必须要坐实朱允炆已死的事实。
不过,根据《明史·胡濙传》的记载,朱棣曾在永乐五年(1407年),派遣胡濙“隐察建文帝安在”。此时的朱棣虽然已经坐上了皇帝宝座,但为了皇位的稳固,这才开始秘密派人搜捕朱允炆的下落。由此可见,朱允炆当初应该真的是逃走了。
2.建文帝朱允炆到底跑到了哪里?
正史互相冲突,导致建文帝的下落之谜,成为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各地甚至是不是便会冒出一些建文帝曾出没的“痕迹”,不过正是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太多,反而使得他的下落让人难以判断,民间更是因此出现了众多传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版本。
1)东山再起说。这种说法认为,在南京城破之际,朱允炆并不甘心失败,在皇宫放火不过是为了引起混乱,从而方便自己逃跑,进而再度招兵买马、东山再起。《明史纪事本末·建文逊国》中,收录了一首传闻是朱允炆逃走后所作的诗,其中有“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两句,并称这就是建文帝复辟之心不死的证据。
此外,这种说法认为,正是由于建文帝有东山再起之心,因此朱棣即位后,对建文旧臣展开了大清洗,除了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建文朝的重臣被处决外,其他旧臣也多遭牵连,例如茅大芳便因为写下“幽燕消息近如何?闻道将军志不磨,纵有火龙翻地轴,莫教铁马渡天河”几句诗而被满门抄斩。
2)出家为僧说。这种说法的依据则主要是各地西南地区寺院中的遗迹。例如狮子山正续禅寺的大雄宝殿门前的楹联,上书“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依然皇觉旧;叔负侄,侄不负叔,八千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这幅楹联显然与“靖难之役”极为吻合,因此有人据此断定,建文帝逃走后便避难入滇,眼看大势已去,遂在狮子山正续禅寺出家,并写下了这幅楹联。
而在《明史纪事本末·建文逊国》中,则说建文帝逃走后曾流落西南,期间曾作诗曰,“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南来瘴岭千层回,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鸟早晚朝”,这首诗也明显兼有皇帝和僧人的双重身份,以此说明建文帝最终选择了出家避世。
3)落叶归根说。根据《明史纪事本末·建文逊国》的记载,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在外流亡长达三十九年的朱允炆,最终选择了返回京师,经伺候过建文帝的老太监吴亮辨认,此人正是建文帝朱允炆,“于是迎建文帝入西内”。
此外,《万历二年十月实录》的记载,也证实了此事的存在,虽然细节不同,但事情脉络大致相同。不过,在《罪惟录·惠帝纪论》中,却直接认定建文帝乃是叫做杨行祥的僧人冒名顶替,并认为建文帝到北京之说乃是假的。
从现有资料来看,建文帝逃出南京之后,到底下落如何,已经很难得知。不过,《明史纪事本末·建文逊国》倒是详细梳理了建文帝出逃之后的行动路线,甚至连与他人的对话都记载的真真切切,至于真实性如何,可就无人得知了。
3.朱棣最终找到朱允炆下落了吗?
至于郑和下西洋是不是为了寻访朱允炆,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胡濙却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担负寻访朱允炆下落的官员。而正是由于朱棣的命令,胡濙除了在永乐十四年(1416年)至永乐十七年(1419年)短暂返朝为官外,一直在外查访。
那么,胡濙的查访是否取得了结果呢?根据《明史·胡濙传》的记载,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在外秘密寻访朱允炆下落长达十六年的胡濙返回朝廷,朱棣得知胡濙返京,在已经就寝的情况下,立即起床予以秘密召见,“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朱棣听了胡濙的汇报后,“至是疑始释”。
胡濙到底对朱棣说了什么,已经无人能知,但从朱棣听了汇报后的表现来看,胡濙的寻访应该是有了明确结果。朱棣寻访朱允炆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担心他会对自己的皇位产生威胁,而此时朱棣皇位已经稳固,朱允炆已经根本威胁不到他的皇位,而朱棣听了汇报之后,既然能“疑始释”,就说明胡濙要么已经见过朱允炆,至少也是得知了朱允炆的明确下落。
至于胡濙寻访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恐怕也只有朱棣和胡濙两人知道,但从最终的结果看,胡濙显然是有了具体的寻访结果,且这个结果足以令朱棣“疑始释”。
在历史的长河中,朱棣和努尔哈赤皆是各自时代极具影响力的军事人物。朱棣作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开创了“永乐盛世”;努尔哈赤则是后金政权的创建者,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08 靖难之变:一场改写明朝命运的皇权博弈靖难之变(1399-1402年),是明朝初年一场持续四年的皇室内战,其本质是藩王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围绕皇权合法性的血腥争夺。这场战争不仅颠覆了朱元璋设计的“家天...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07 明朝朱棣时期的名臣风采在明朝的辉煌历史中,朱棣作为第三位皇帝,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远的政治远见,开创了“永乐盛世”。在他的统治时期,众多名臣涌现,他们各展所长,为明朝的繁荣与稳定立...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02 徐妙锦:终身未嫁的传奇女子徐妙锦,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第三女,以其出众的才貌和独特的抉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拒绝了明成祖朱棣的求婚,选择了终身不嫁,成为了一段传奇佳话。一、...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徐达 2025-03-31 朱棣首次北伐惨败:对手强敌还是自身之过?明成祖朱棣,这位以骁勇善战著称的皇帝,在其统治期间,曾五次北伐蒙古,以巩固北方领土。然而,他的第一次北伐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十万精锐全军覆没。这一历史事件引...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25 朱棣迁都北京的多重考量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永乐年间的一场重大决策——迁都北京,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将都城从繁华的南京迁至偏北的北京?这一决策背后蕴含着哪些深层次的考量...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04 朱棣:明朝的杰出君主与永乐盛世的辉煌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明成祖朱棣则是其中一位备受瞩目的皇帝。他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卓越的政治手腕以及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了明朝历史上极具...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03 朱棣占领南京后为何能顺利登基称帝?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皇位更迭曾经历过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其中,明成祖朱棣的登基尤为引人注目。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随即登基称帝,这一事件看似简单,实则背后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27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及历史上离奇失踪的皇帝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明朝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这位史称建文帝的明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建文新政”,然而其统治却因“...
朱允炆下落 2025-02-26 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子时,是否预见朱棣造反?在中国明朝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的皇位继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他最终选择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而非儿子朱棣,这一决定引发了后来的“靖难之役”。那么,朱元璋在立朱允炆...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